聚焦设计理论体系与出版模式双创新 《设计研究理论III》新书首发
图为与会嘉宾合影。 8月15日,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设计研究理论III》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当代设计理论自主学术体系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孔会云、本书作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文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范凯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高瞩、上海威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覃云川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图为与会嘉宾为新书揭幕。 吴文治从事中国
2025.08.19
深深的谢意(下)——长篇小说《追你到天涯》后记
□吴新财我第三次被图书出版界的友人感动,是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使用我的诗歌标题作书名这件事。2020年后我创作了很多诗歌,其中有一首诗歌《驰援的声音》被我用微信发给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总编茅林立先生。没过几天他对我说:“我们正准备出本诗歌作品集,经研究讨论,决定用《驰援的声音》这个标题作书名。”全国写诗的人不计其数,获得各种诗歌奖的诗人多如牛毛。我刚开始创作诗歌就能得到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友人的赏
2025.08.15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哈尔滨高校博物馆里掀起研学热
凭借文旅“出圈”的哈尔滨拥有40余所高等院校,科教资源丰富。正值暑期,不少高校博物馆化作生动课堂,成为人们触摸历史、探索科学、厚植情怀的热门打卡地。 “这些泛黄的照片里,藏着哈工大的初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与祖国同行,是一代代青年人融入心底的信念。”哈尔滨工业大学以航天、国防特色著称,在哈工大博物馆,站在哈工大“八百壮士”展区前,山西太原高一学生张婧朵颇为感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800多名青年
2025.08.14
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免费向公众开放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开幕式8月12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展览系统展示了国家图书馆自2012年启动“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以来,在抗战文献抢救、整理与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展览融合展板、实物、扫码查阅“东京审判”“日本细菌战”资源库档案等多种展示方式呈现抗战历程,并设置抗战主题纪念章、抗战文献主题藏书票等特色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在留言墙写下观展感悟。
2025.08.13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走近百年图书馆里的古籍守护者
晨光透过枫杨树叶,洒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安徽省图书馆,在这里,臧春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眉头微蹙,眼睛紧盯泛黄书叶,拿起润湿的毛笔将褶皱的破碎纸片展平,再用毛笔和镊子拼接到一起。这是古籍修复的关键环节,臧春华不敢怠慢。 1913年建馆的安徽省图书馆古籍资源丰富,作为中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这里藏有古籍35万余册。2025年1月,安徽省图书馆入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作为安徽省图书馆历史
2025.08.11
深深的谢意(上)——长篇小说《追你到天涯》后记
□吴新财我的长篇小说《追你到天涯》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向全国发行出版了,不知为什么,摸着印好的书籍我从心底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感谢之情,我想对给予过我支持的全国各地出版界的友人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你们的关照、支持和信赖。从200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爱的旅程》开始,到2025年出版长篇小说《追你到天涯》为止,我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为22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爱的旅程》顺利出版后,因为某些原因,我直到201
2025.08.08
《藏地履痕》读者分享会在重庆举行
7月26日,“《藏地履痕》读者分享会”在重庆博览中心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办。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李岩,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冉冉,华文出版社副总经理董易,和《藏地履痕》一书作者吉米平阶共同出席,围绕民族文学的创作与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与读者做了分享。《藏地履痕》读者分享会上,作者吉米平阶(左二)等嘉宾合影 李岩说,国家大力推动非遗传承,
2025.08.07
在现实与神话交织的交响曲中守护生命之光——读陈伟军的《神鸟的岛屿》有感
□金永淼当浙江韭山列岛的潮声裹挟着中华凤头燕鸥的鸣叫叩响纸页,青年作家陈伟军以《神鸟的岛屿》艺术为舟,载着读者驶向一个充满蓬勃生机和无限可能的文学世界。这部以真实护鸟行动为蓝本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少年江小鹏的成长轨迹,在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维度上构建起一座精神岛屿,让神话之鸟的振翅声与少年心灵的蜕变声共振成新时代的生态交响曲。小说开篇以“梦里的蓝”为引,将燕鸥的迁徙轨迹编织成少年江小鹏的精神图
2025.08.04
林徽因英文书信首次系统整理出版
近日,著名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写于1935年至1940年间的大批英文书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部分书信由林徽因外孙女、梁再冰之女于葵编注,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收录于《林徽因全集·英文书信卷(一九三五—一九四〇)》之中。 据介绍,这批珍贵的书信绝大多数从未发表,详细记录了林徽因的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思想观念、家国情怀等,也从知识分子的视角展现了山河破碎之际的国家社会面貌。
2025.07.31
首部“陆海深”全覆盖的《中国区域地质志》发布
中国地质调查局供图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王立彬)我国第一部覆盖全国及各省、区、市,综合地表与深部、海洋和陆地的地质志书《中国区域地质志》28日正式发布。 本次发布的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包括32部省级地质志、1部重要构造单元地质志、1:100万和1:250万中国地质图及数据库等共计33部志书,约1亿2千万字,共300余幅地质图件。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李廷栋院士领衔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