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钩沉
俄罗斯法西斯组织在满洲里历史上的兴衰(上)
2022.06.29 20:10
□江 平

1931年5月,俄罗斯法西斯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俄罗斯法西斯党在会上成立,其总部设在哈尔滨中央大街125号。
 
1932年,俄罗斯法西斯党成立了自己的武装——特别部。
 

1932年,日本宪兵队秘书兼翻译中村(俄文名科斯佳,图片中间穿西服、留小胡子者)担任了俄罗斯法西斯党的顾问。
 
 
1934年,罗扎耶夫斯基(前排左二)在哈尔滨出席俄罗斯法西斯党的宴会。
 
1937年,全俄法西斯党党报之一。
 
1937年,全俄法西斯党党报之二。
 
 
1934年,罗扎耶夫斯基当选全俄法西斯党总书记。
 
 
1918年,谢苗诺夫在满洲里留影。
 
 
全俄法西斯联盟组织活动始末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1918年至1920年间大约有5万俄国人涌入哈尔滨,其他分散进入中俄接壤地区的俄国人更是无法统计,仅1922年黑龙江省的俄国居民达到了20万人。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俄国侨民反对苏联的组织也多了起来。参加反对苏联组织的俄国侨民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沙俄贵族、富人、企业家及沙皇俄国军人;二是出于对新生苏维埃政权不满和恐惧而逃离的居民;三是遭受新生苏维埃政权镇压的宗教界人士;四是原在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企业和护路队效力的,以及其他不明真相的俄国侨民及其子女。
20世纪20年代初,大部分俄国侨民拥护沙皇统治。当时哈尔滨的俄侨大学生经常在俄罗斯大学生同乡会俱乐部集会,讨论一些政治问题,他们接受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宣传,把它作为同共产主义相对抗的新运动。1926年5月1日(他们称为“剥削日”)和11月7日(他们称为“背叛日”)倾向法西斯主义的俄侨大学生在哈尔滨开展反苏宣传,号召俄国侨民起来同苏维埃作斗争,建立法西斯俄罗斯。
1925年逃到中国东北地区的原沙皇俄国军队军官罗扎耶夫斯基·康斯坦丁·弗拉基米尔耶维奇,1926年在中国哈尔滨市发起成立法西斯组织,年底一批白俄军人加入该组织。后来,该组织又同天津、上海等地的俄侨反苏维埃组织联系,散布反苏言论。1931年5月22日,该组织在哈尔滨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把各组织和团体联合成统一的党,确定党的名称为俄罗斯法西斯党,总部设在哈尔滨。会议通过了《俄罗斯法西斯党纲领》和题为《俄罗斯人民》的告侨民书。会议指出,党的任务是在俄罗斯实现民主革命,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党员最多时达2万多人。
在中国国内的俄罗斯法西斯党的组织结构随着时间不断健全起来,最高机构中央委员会下设政治部和军事部,并在若干个地区和城市划分分部,分部下有若干个按居民点划分的小组,小组是党的基层组织。当时先后组建了以下分部:海拉尔分部、亚布力分部、新疆分部、大连分部、天津分部、上海分部等。
1931年底,俄罗斯法西斯党参与了日本人办的俄文报纸《哈尔滨时代》的撰稿工作,从此开始了与日本当局和日本特务组织的勾结。1932年,日本彻底统治我国东北后,该组织投靠了日本侵略者。日本为加强对苏联的军事冒险和情报活动,将俄罗斯法西斯党交由哈尔滨陆军情报局特务机关领导,作为其外围组织,其活动经费由特务机关供给。自此,该反共组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参加俄罗斯法西斯党的分子逐渐增多,并在1934年扩大组织了俄罗斯妇女法西斯党,吸收了大量女党员。为了加强其外围基础力量,又成立了俄罗斯青年法西斯民族联盟、民族委员会等。
这些俄侨加入俄罗斯法西斯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希望改变自身艰难窘迫的生活处境。仅1931年就有8000名俄侨失业,其中纯粹以乞讨为生的达600人。第二,指望日本人能帮助他们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俄国君主政体。第三,日本人对他们进行欺骗,鼓吹在伪满境内各民族共存共荣,一律平等。第四,张作霖势力覆亡之后,在哈尔滨及附近地区出现混乱和盗匪活动,困扰俄侨的日常生活,急需有人出面保护安全。
日本侵略者对待俄侨的策略是“以俄制俄”。除了支持俄罗斯法西斯党,在哈尔滨,日本人一手策划成立了满洲国俄国侨民事务局,该局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日本驻哈尔滨军事使团的拨款。一些客居中国的俄神职人员也为日本人效力。
1933年5月10日,美籍俄罗斯人万夏茨基·阿·阿在美国旧金山建立了全俄法西斯组织,该组织通过各种活动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到加拿大、美国中部、巴西以及欧洲各小国的白俄社区。由于远东是法西斯分子臆想中进攻苏联的基地,万夏茨基亲自前往远东进行活动。万夏茨基在来远东之前得知,在远东早已有了其他法西斯组织,于是他有了新的想法,将全俄法西斯组织和俄罗斯法西斯党合并成为全俄法西斯党。
1934年4月4日,万夏茨基到达了日本的横滨,在横滨召开了联合会议。在4月6日的联合会议上,通过了将全俄法西斯组织和俄罗斯法西斯党合并成为统一的反对共产党组织全俄法西斯党的决议。
1934年4月26日,万夏茨基抵达哈尔滨,主持召开了俄罗斯法西斯党全体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其他几个反共组织,俄罗斯青年民族联盟、复仇分子联盟、保皇党等。会议落实了在横滨制定的决议,将几个反共组织正式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反共组织,即全俄法西斯党,并选举罗扎耶夫斯基为总书记,统一领导分布在全世界的全俄法西斯党。此后,全俄法西斯党又和在罗马尼亚、阿根廷、巴西、巴拉圭、日本、美国的俄罗斯法西斯组织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并且又组织了哈萨克法西斯党、亚美尼亚法西斯党、乌克兰法西斯党以及法西斯党青年联盟和法西斯儿童队等反共组织和其外围组织。
全俄法西斯党的党组织虽然公开存在,但其成员公开身份并不是法西斯党员,而是以白俄事务局的人员身份为掩护进行其反共活动。如该党的首领罗扎耶夫斯基公开职务为哈尔滨市白俄事务局第二科科长,满洲里市的白金也在白俄事务局任第一秘书,诗瓦洛夫也担任秘书工作。白俄事务局表面上在处理侨民工作,实际上是全俄法西斯党的执行机关。日本特务机关派其工作人员作为白俄事务局的顾问或白俄事务局的职员,实际上是指挥全俄法西斯党的顾问。
1936年,在日本当局的支持下,俄罗斯法西斯分子组建了军事教导队,装备了武器。同年初,法西斯分子制定了工作方针,其原则是“谢苗诺夫是远东侨民的领袖,法西斯党是侨民众的政治力量”,提出了“在东正教教会掩护下”的口号,号召所有侨民联合起来实现民族革命。全俄法西斯党在这一时期给自己制定的主要任务是在侨民中建立有战斗力的统一组织,在全世界建立反共产主义联盟来反对共产国际。
1937年,日本当局为了避免全俄法西斯党同德国纳粹法西斯党在名称上雷同,让全俄法西斯党改名为俄罗斯法西斯联盟。根据1937年7月28日全俄法西斯党首领命令第199号第4条指示:根据全俄法西斯党最高会议7月2日决议,全俄法西斯党从今天起更名为全俄法西斯联盟,党的政策、党纲、组织思想都不变。更名的会议在1938年全俄法西斯党会议上举行。在那以前党内可以使用旧的、新的两种名称。
1937年7月28日,全俄法西斯联盟和俄罗斯民族社会运动两个组织,经全俄法西斯联盟特派全权代表阿日尔吉耶夫·阿·阿和俄罗斯民族社会运动全权代表威利斯基的协调,在德国缔结了联盟,联合起来共同反共。 1937年11月,全俄法西斯联盟在日本特务机关金令木的指示下,以法西斯党的名义组织了一个特别学校——组织者学校。罗扎耶夫斯基任校长,敖好金任副校长。该学校专门培养仇视苏联的法西斯党员,经过特务训练派遣到苏联进行特务间谍活动。
1938年,罗扎耶夫斯基和德国纳粹党驻哈尔滨代表舒利茨建立了工作关系,罗扎耶夫斯基按期和德国情报机关进行联系。其活动经费由德国供给。
1939年1月21日至26日,全俄法西斯联盟在哈尔滨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来自满洲、上海、天津和日本的66名代表参加,分别代表56个组织和分部。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出了“依靠日本从东部解放祖国”决议。
1941年9月10日,在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同时,日本企图实现其自远东侵略苏联的目标,当日本将日军调至苏联边境意图不轨时,全俄法西斯联盟也将其党员派到日军第二松花江浅野中队,准备配合日军侵略苏联。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日本当局为了维持与苏联的关系,加强了对全俄法西斯联盟的控制。如1941年7月21日,日本当局禁止了全俄法西斯联盟的《我们的道路》报刊在伪满洲国的出版。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时期,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也受到挫折。在这种形势下,俄罗斯法西斯分子对日本来说没有一点用途了。1943年7月1 日,日本当局正式取缔了全俄法西斯联盟。
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在中国东北的俄罗斯法西斯领导人逃往天津,后大多数法西斯分子被苏军抓获。罗扎耶夫斯基在天津自首,后被押送莫斯科,1946年8月被判处死刑。
 
 
□本版图片由王铁樵、江平提供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