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梅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陈秀梅老师与同学们在王洪喜办公室。(1994年摄)

左起:姜华、韩玉琴、陈秀梅老师、王铁樵、陈爱林。(1994年摄)

欢迎王广俊同学回满洲里省亲纪念。(1994年摄)

欢迎张建家、金端、陈爱林同学回满洲里省亲纪念。(2002年摄)

亲切交谈,左起:韩玉琴、陈鲁毅、尹秀海、金书贤、刘义全、王洪喜、孙贵顺。(2016年摄)

陈秀梅老师与同学们在王铁樵工作室合影。(2016年摄)

欢迎陈秀梅老师回满洲里看望同学们纪念。(2016年摄)

陈秀梅老师与同学们在校门前合影。(2016年摄)

陈秀梅老师与同学们在校园内合影,背面为临水源路教学楼。(2016年摄)

同学们与孙辈的校友合个影,背面为临二道街教学楼。(2016年摄)

陈秀梅老师与同学们漫步校园,背面为临一道街教学楼。(2016年摄)
1994年12月,王广俊同学再一次从根河铁路工务段阿龙山领工区来到满洲里。12月5日中午,王洪喜同学在“扎兰屯酒家”设宴款待王广俊同学。下午借出张金生同学的面包车,陪同广俊赴十八里登上国门瞭望俄后贝加尔斯克区。晚上在“满洲里饭店”师生聚会,陈秀梅老师与同学们应邀参加。用餐后大家余兴未尽,又到王洪喜同学办公室座谈,此时洪喜已任市饮食服务公司经理,我举起相机将陈老师与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瞬间定格在胶片上。合影中前排左二起:曾宪生(自谋职业商户)、王广俊(铁路工区)、陈秀梅老师、肖来江(大修厂)、陈爱林(化工厂)、杨岭芝(人民商场)、董晶洁(互贸区)、孙贵顺(回收公司),后排左起:陈鲁毅(商检)、韩玉琴(铁路车站)、邢春梅(幼教)、姜华(燃料公司)、肖树才(回收公司)、王洪喜(饮食服务公司)、尹秀海(饮食服务公司)、张金生(纪检委)、王思山(供电局),摄影:王铁樵(外运公司)。聚会之后,金生驾面包车将同学们一一送回家。
2002年春节前夕,张建家、金端、陈爱林三位同学分别从加格达奇、哈尔滨、天津返回满洲里。金端于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毕业后在哈尔滨市半导体研究所工作。陈爱林嫁给天津下乡青年,知青返城后随丈夫去天津定居工作。2002年2月10日,我邀请陈秀梅老师及陈鲁毅、尹秀海、肖来江、刘义全、肖树才、张金生、王思山、曾宪生、孙贵顺、王洪喜、韩玉琴、姜华、邢春梅、杨岭芝、曹秀玲、董晶洁、于春梅等同学一起欢迎张建家、金端、陈爱林同学回满省亲,与师生团聚。聚会地点设在金鼎大厦,席前陈老师与同学们在会议室亲切交谈,争相叙说着彼此的工作及家庭境况。我还特意邀来红梅照相馆的摄影师拍照,陈老师与同学们在总服务台前合影留念,题字为“四十载师生情”。 2月10日这一天是阴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第二天就是除夕了。所以这一次师生团聚年味非常浓郁,大家一边欢迎外地归来的三位同学,一边互致新年祝福,气氛非常热烈,大家喝了很多的酒。当时我的心境不同于其他同学,正值我所在的中国外运满洲里公司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货代经营放开、人员分流之际,我已于上年12月刚刚调至呼伦贝尔海外旅游公司接管一个烂摊子,失意、彷徨、苦闷之际与师生团聚,有一种瞬间找到亲人急欲哭诉的感觉,不胜酒力的我居然喝多了,人生难得一次醉。这一次聚会两桌消费800多元,在当时也算一个不小的数目,为了师生情谊值了。
陈秀梅老师于1996年1月正式退休。陈老师与孟叔叔夫妇育有一儿两女,其中长女与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并成家立业。2002年9月,陈老师与孟叔叔正式到首都定居了。此间,曾有金端、张建家、马玉杰等同学陆续回满洲里省亲,并与同学们见面团聚。
2013年12月28日,张金生同学突然病逝了。开车是他一生的职业,退休后开车去钓鱼是他的一大乐趣。几年前,曾驾车与我赴额尔古纳考察旅游线路。不觉间却人间天堂两分离,甚是怀念。不过他的儿子张慧新与我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成为忘年交的朋友。
2016年初春,我与陈秀梅老师有了微信联系。4月25日,陈老师发来了她制作的音乐相册《岁月如歌,幸福回忆》,并将半个多世纪的班级图片编辑在里面,并让我转发给有微信联系的几名同学。我转念一想,何不建立一个微信群呢,当天中午,名为“二小师生情”的微信群诞生了,陈老师(北京)、金端(哈尔滨)、张建家(北京)、董晶洁(上海)、马玉杰(深圳)等人当天入群。4月26日,刘义全、曾宪生、陈鲁毅、曹秀玲、尹秀海、姜华、陈爱林(上海)入群。傍晚,我将陈老师制作的音乐相册《岁月如歌,幸福回忆》正式发入群里,并附感言:“亲爱的同学们,《岁月如歌,幸福回忆》是敬爱的陈老师制作的音乐相册,集中了半个世纪以来老师与同学们的合影,集锦了多次师生相聚的难忘瞬间,请大家尽情地回味和欣赏。陈老师嘱咐将这个相册分享给有微信的同学,这也是昨天索性建立微信群的动机和初衷。陈老师不仅在六十年代是我们的老师,而且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仍然走在同学们的前面,是我们永远的老师。请还不太熟悉微信的同学尽快学习呀,尽快加入到群里来,回到当年的‘班级’里,在陈老师的教导下一路前行。”相继还有孙贵顺、韩玉琴、王广杰(河南省三门峡市)、王广俊(山东省龙口市)、徐继慧(鄂伦春旗阿里河)、金书贤(河北省高碑店市)、杨岭芝、肖来江、吕宝国、于春梅、杨广旺(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兰玉康(鄂伦春旗阿里河)、宋秀琴加入群里。现在“二小师生情”群里已有陈老师和25名同学,每天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方式进行着互动与交流。
2016年8月,经满洲里同学们在微信群里多次盛情邀请,陈秀梅老师从北京回到满洲里看望同学们,住在她的小女儿家里。8月22日,刚刚回满的陈老师来到我的工作室,数年不见老师了,我热情拥抱陈老师欢迎她的到来,她仍然是那样健康,精神饱满,活力十足,侃侃而谈,我们谈论的话题十分广泛,此间还用投影仪为陈老师播放讲解了有关“二小”之前喇嘛台的历史图片。不觉间一个下午的时间过去了。晚上,肖树才同学也过来了,我们一起到“牧羊人火锅店”涮肉,用地方民族特色风味来为陈老师接风洗尘。
2016年8月24日,是陈秀梅老师与同学们欢聚的日子,安排了一天的活动。集合地点就在我的富豪公寓六层工作室,肖树才同学在一层门外迎接等候,我在六层电梯口恭迎,逐一将陈老师和同学们迎进工作室。经过几位同学热心通知,这天同学来的特别齐,连1966年就离开满洲里,已经五十年未见的金淑贤同学也奇迹般地出现在同学们中间,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杨岭芝同学千方百计找到她,功不可没。握手、拥抱,笑声、眼泪交织在一起,复杂心情溢于言表。一阵沸腾场面之后渐渐安静下来,由当年班干部、少先队中队长韩玉琴代表同学们向陈老师敬献鲜花,以报答老师当年对我们培养教育之恩,我向陈老师赠送了《满洲里往事》一书,其中有我的回忆文章,谈到陈老师当年对我的教诲。我的搭档郭满喜拍下了师生在我工作室团聚的美好瞬间。按照事先安排,我们又一起来到“你好,宝贝”影楼拍下了又一张合影,记录下这半个世纪的师生情。历史变迁,数码时代,在偌大一个城市已经找不到一家在室内拍摄合影的照相馆,多方打听才在“你好,宝贝”拍下了这张合影。而后,陈老师与同学们漫步北湖公园,绿树成荫、湖水荡漾,叶剑英元帅的雕像竖立在岸边。同学们围拢在陈老师周围边走边交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空气清新,心情舒畅,几分惬意、几分遐想。中午聚会安排在“忙前忙后妈妈菜”特色饭店,席间大家竞相向陈老师敬酒,陈老师即兴与同学们唱起了往昔的歌曲,大家沉浸、陶醉在悠扬的歌声之中。下午,陈老师与同学们再次来到母校二道街小学。今天的母校与当年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除了几棵老榆树之外再也找不到以往的踪影。原有的平房校舍已经全部拆除,现在沿一道街、二道街、水源路建起三座教学大楼,整个校园操场全部铺上了塑胶地面。我们进入校园正值课间之际,学生们正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我即兴召集来一个班级的学生合影,一群六十年代的学生与他们的孙辈校友一起被定格在永恒的瞬间。当天,陈老师在肖树才等同学陪同下又一次进行了“家访”,带着水果分别看望了姜华父母和我的父母,使得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几位老人倍感亲切,还是像五十年前一样交流、谈论着我们这些花甲之年学生们的优缺点。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