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书评 |《数字文化的崛起:生产、传播和实践》:传播学视角下的数字文化解读
2025.10.30 13:10

 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春阳

《数字文化的崛起:生产、传播和实践》

马晓悦 张窈 著 科学出版社

  当数字技术与文化相遇后,就生成了数字文化新形态。数字文化不仅是指文化借助数字技术形成数字形态,更进一步,数字技术重构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使网络数字空间日益成为与现实世界并存的虚拟世界,塑造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交往互动的方式、规范、道德和伦理,由此而衍生出基于数字空间的新兴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不仅突破了传统文化表达的局限,它依托数字技术的支撑,融合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多样性与互动性,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中举足轻重的文化现象。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数字文化的崛起不仅标志着文化形态的深刻演变,也彰显了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广泛影响力。然而,数字文化是如何产生并广泛传播的?又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我们所处的社会?在此时代背景下,由马晓悦教授与张窈副教授合著的《数字文化的崛起:生产、传播与实践》成为了探索这一现象的重要学术著作。作为一部以传播社会学为视角的学术作品,该书不仅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分析,清晰勾画了数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与社会实际,深入剖析了数字文化在各领域中的多样化实践,尤其是在数字政务、教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总体来看,该书有三个特点:

  一是全面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数字文化的研究视角极为多元,本书则以传播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充分展现其在研究视角和理论观点上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作者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数字文化生成、传播与实践过程中所蕴含的核心议题。以精准的分析和严谨的结构,为读者呈现一幅兼具学术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数字文化生态全景图。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还突破了传统传播模式的界限,使得文化的生产、分发与消费过程变得更加多元化、即时化与互动化。作者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围绕传播领域的五大核心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理论体系。通过这一结构化的分析框架,揭示数字技术在重新塑造文化传播形态和社会互动方式方面的深远影响。

  二是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并重。作者遵循数字技术变革传统文化的基本逻辑,基于传播社会学、信息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资源,对数字文化进行全面解读。该框架不仅整合现有数字文化研究视角,还在此基础上拓展研究理论视野,并提出新的观点与切入角度,极大推动数字文化理论发展。同时,该书注重将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数字文化作为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在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多领域中的应用。作者精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剖析,展示数字文化在各领域的应用实践成果,并针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三是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相融合。在研究数字文化实践的过程中,该书不仅关注国内传播的内在规律与外在表现,还面向国际传播这一数字文化的重要情景,巧妙地将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相结合。作者构建了海外受众情感差异的理论模型,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对短视频内容的情感反应差异,丰富数字文化传播的理论体系,并为理解短视频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视角。这种跨文化传播的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全球数字文化传播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构建自主的数字文化知识体系,切实契合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文化出海实施的现实需求。

  马晓悦教授长期深耕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领域,张窈副教授专注于数字阅读与数字文化的研究。两位作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丰硕成果,在此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与有机融合。该书经过反复打磨与精心修订,最终得以出版。相信她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读者提供深刻的启发与思考,并在推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