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政权之所以频频地向北洋政府伸出橄榄枝,是担心那些逃亡到中国境内的反动残余势力与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纠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反苏维埃政权力量,使原本就错综复杂的西伯利亚地区局势更加难以控制。苏维埃政权的频频示好不仅没有得到昏聩无能的北洋政府的积极呼应,反而北洋政府为日本干涉军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大开方便之门。
在协约国各国干涉军从苏俄境内逐步撤离之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又提出对中东铁路“一切军事行动一概统辖”的主张,并擅自动用铁路公款向日本政府购买军火,因此拖欠了中东铁路工人的工资,从而引发铁路工人严重不满。此时的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等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物价飞涨,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然而就在此时,中东铁路管理局又提出了用高尔察克纸币发放工人工资的想法,这无疑是火上浇油的做法,进一步激起了 铁路工人的强烈愤怒,罢工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1919年,高尔察克临时政府为缓解货币匮乏的压力,宣布实施货币改革,发行新纸币。由于高尔察克政权没有得到大众的普遍承认,远东主要的俄国地方银行和外国银行都不予接受这种新纸币。沙俄时期的羌帖(卢布纸币的俗称)一度很坚挺,沙皇俄国政府肆意印制的纸币充斥和流通于我国东北地区,以此来实施经济掠夺和侵略。例如中东铁路开通后,中东铁路管理局就明令规定,凡铁路客运、货运费非卢布不收,中国人无论是乘车还是运输货物都必须支付卢布,没有卢布可以通过华俄道胜银行满洲里分行或其他兑换店用中国的银两或大洋兑换卢布。1905年前后,中东铁路沿线,特别是铁路附属地几乎全部使用卢布进行经济活动。
苏俄内战后期,高尔察克所领导的白军开始由盛转衰,这个时候的高尔察克纸币在我国东北地区急剧贬值,无论是商家还是老百姓都拒绝接受和使用高尔察克纸币,高尔察克纸币一夜之间沦为废纸,人们戏称高尔察克羌帖为墙贴。因此在中东铁路工人“驱霍”大罢工中,哈尔滨三十六棚中俄工人召开大会,议决拒收高尔察克纸币。
这次爆发的中东铁路工人“驱霍”大罢工除了铁路工人的自发行动外,苏俄布尔什维克在大罢工中起到了策划领导的作用。据有关资料记载,此次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叫明斯克尔,是苏俄布尔什维克派到哈尔滨的。明斯克尔先是着手整顿了中东铁路俄国职工联合会组织,将分散的50多个各行各业的工会组织起来,成立了中东铁路职工联合会总会,并以总会的名义向驻哈尔滨的各国领事发出通知书,向霍尔瓦特发出最后通牒:“限其二十四小时之内放弃窃据的地位,否则举行全路大罢工”。1920年3月12日恰是俄国二月革命三周年的纪念日,在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组织了100多名俄国职工代表在铁路俱乐部召开大会,宣布次日举行中东铁路第四次大罢工。这次大罢工得到了中东铁路沿线地区各界民众的声援和支持,于是铁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士兵集会,一致要求霍尔瓦特下台。
这场大罢工影响甚大,不仅得到中东铁路沿线路区的积极响应,还得到了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城市各界民众的支持。时任吉林督军兼中东铁路护路军司令的鲍贵卿致电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声明中国对中东铁路享有完全主权,拒绝霍尔瓦特以及沙皇俄国人员所提出的实行国家统治权的无理要求。鲍贵卿下令接管了原沙皇俄国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护路军参谋部、宪兵总部及警察局等机构,并派兵进驻中东铁路沿线,解除原沙皇俄国军警武装,霍尔瓦特终被解职驱赶下台。至此,中东铁路工人多次大罢工终于取得胜利,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被解除一切职务,中东铁路路权被北洋政府所接管。
北洋政府在解决中东铁路的问题上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北洋政府既想收回中东铁路路权,又怕与苏俄政府建立联系后会导致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更怕招致西方各国的鄙视和制裁。直到1920年10月,北洋政府外交部才与沙皇俄国驻北京华俄道胜银行分行签订了《管理中东铁路续订合同》。至此,北洋政府既体面地收回了中东铁路管理权,又没有与苏俄政府发生外交联系。但此举最大问题是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内部一定数量的白俄势力残留了下来,为后来留下了隐患。如1921年2月,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发布第八零零号议案,任命沃斯特洛乌莫夫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白俄分子沃斯特洛乌莫夫之所以能当上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完全是协约国、北洋政府和中东铁路沙皇俄国残余势力妥协的产物。沃斯特洛乌莫夫上任后竭力阻挠北洋政府收回中东铁路的各项权益,甚至将中东铁路长途电话权转让给日本政府,还做出对全路工人裁员减薪、延长工作时间等龌龊行为。
俄罗斯哥萨克白匪首领谢苗诺夫与满洲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政权随即颁布了《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河流等为国家所有,没收皇室、地主、教堂的土地以及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虽然得到劳动农民的广泛支持,但也遭到地主、富农、资本家和沙俄军官等剥削阶级成员的坚决反对。《土地法令》颁布后,苏维埃政权面对的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敌人,叛乱此起彼伏遍及全国。叛乱的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相互勾结,一度占据了全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并且从各个方向包围苏维埃政权控制的核心地区。当时,原隶属于沙皇俄国政权的大部分军官和有组织与战斗力的部队几乎都倒向了新政权的对立面。由于大量军官倒戈,刚刚组建起来的苏俄红军因缺乏有效指挥,导致红军队伍组织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无力镇压由军官、军校士官生、哥萨克人这样的职业军人为骨干而组成的白军。因此,高尔察克、邓尼金、克拉斯诺夫、尤登尼奇和谢苗诺夫等人在协约国干涉军的扶持下,趁机在俄罗斯各地成立反动政权,发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叛乱,致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几乎从诞生伊始就面临着夭折的威胁。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所颁布的《土地法令》犹如一把利剑,立即将俄罗斯境内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阵营分割得清清楚楚。原本一些政治态度暧昧的资产阶级成员眼见自己或家族的既得利益已无法得到保护,便不再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抱任何幻想,立刻行动起来。由于害怕遭受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打击,加上苏俄内战的残酷爆发,大批地主、富农、商人、犹太人、白俄分子和白匪各色人等纷纷沿西伯利亚铁路逃亡到满洲里,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在满洲里做短暂停留后又陆续逃往中东铁路沿线地区和哈尔滨等内陆地区。
哥萨克白匪首领谢苗诺夫其人。1918年11月,白军总头目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建立了反苏维埃政权的临时政府,一度占领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等地区。虽然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日本政府承认高尔察克政权是复兴俄国的权力中心,但日本政府对高尔察克政权并未给予实质性的支持。日本政府希望能够扶持一个能与苏维埃政权相对抗,同时与日本友好的稳健政权,于是日本政府经过一番比较之后就将支持的重点放在了哥萨克白匪首领谢苗诺夫身上。
俄罗斯的哥萨克人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上的游牧社群。大约在公元15—16世纪时,由于地主贵族的压榨和沙皇俄国政府的迫害,俄罗斯族和其他民族的一些农奴和城市贫民因不堪忍受剥削压迫,被迫逃亡出走流落他乡。当时的俄国南部地区草原辽阔,人烟稀少,飞禽走兽随处可见,各种鱼类俯拾皆是,再加上沙皇的统治对那里鞭长莫及,于是,那里便成为逃亡异乡人们的避难藏身之处,并逐渐形成几个定居中心,逐渐形成以哥萨克人为名的游牧社群。这些哥萨克人因其居住地域不同而各有其名。居住在顿河中游及其支流沿岸地区的称“上游哥萨克”,居住在顿河下游的称“下游哥萨克”,居住在第聂伯河下游的叫“扎波罗热哥萨克”,后来还出现了“伏尔加河哥萨克”。
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而著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曾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的方式控制哥萨克人。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皇俄国的重要武力部分。哥萨克军团曾一度成为沙皇俄国向中亚、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急先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声名狼藉。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内战中,少数哥萨克人加入了苏俄红军,绝大多数哥萨克人则参加了反苏维埃政权的白匪。
上一篇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