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钩沉
日本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地区那段历史中的满洲里(十)
2025.09.23 02:10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一直在赌国运。它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攫取到了巨大利益,从此沉迷于用战争解决国内国外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陷入内战之中,苏维埃政权无暇顾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日本政府意识到攫取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利益的战略时机已经出现,决定抓住这一战略时机,从而实现日本帝国控制和霸占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狼子野心。疯狂的日本政府只看到眼前诱人的利益,沉醉在日俄战争的胜利狂欢中不能自拔,而没有洞察到协约国集团武装干涉俄国革命的意志之薄弱,更没有估算到苏维埃政权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方面的高瞻远瞩,还严重地忽略了饱受内战之苦,期盼早日结束国内战争的俄国人民的意志和决心,所以日本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日本干涉军从1918年2月出兵满洲里和苏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到1922年兵败撤出苏俄,这期间通过满洲里共向苏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投放兵力近10万人,其中有1.2万人阵亡。

日军出兵满洲里和苏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前后呼伦贝尔地方政权的状况

如前文所述,1918年2月日本干涉军突然出兵满洲里,进而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日本干涉军出兵满洲里的过程中,我们搜寻分析了各方面的史料,看到寡不敌众的中国守军为了守土卫国而不惜流血牺牲,却始终没有看到上至北洋政府、黑龙江督军,下至呼伦贝尔自治政府等各级政权和官吏,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有所作为或果敢地发声,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北洋政府以及黑龙江督军表现出的懵懂和无奈。

20世纪初期的胪滨府。1918年2月,在《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签署之前,首批日本干涉军奉命从朝鲜入境中国,先是进入哈尔滨,然后便堂而皇之地乘坐中东铁路专列出兵满洲里,如此复杂的调动军队的行动,北洋政府竟然说毫不知情。直到1918年8月8日,日本驻华大使林权助向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通报情况说:“据中日军事协定共同出兵满洲里。”得到日方的通报后,北洋政府召开国务会议,讨论日本军队出兵满洲里交涉案,议决和平对待。至此,北洋政府的态度已经明朗,就是不管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如何折腾,都要以平和态度对待之。

更有甚者,8月16日黑龙江督军兼省长鲍贵卿训令各地,日本军队将进军满洲里,各地长官军民不得借口而不友善,务必和平对待,并派人与日本军队接洽。显然,黑龙江督军的态度比北洋政府的态度更加卑微。虽然黑龙江督军鲍贵卿在发给各地的电报中确是这样要求的,但我们在所搜寻到的相关史料中并没有发现呼伦贝尔和满洲里的地方官员出面迎接日本军队的报道。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呼伦贝尔和满洲里正处于地方政权的空窗期。呼伦贝尔于1912年—1920年实行地方自治,宣布脱离黑龙江省管辖。1909年10月,清政府决定在满洲里设置胪滨府,1912年1月被迫撤销,直到1920年2月才复设胪滨县。

为什么日本军队长驱直入我“北满”地区竟如入无人之境?为什么日本军队在我领土上可以为所欲为?难道中日两国签订共同军事协定后日本军队就可以肆意践踏我主权吗?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丧权辱国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北洋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挺不起民族脊梁,就必然直接导致地方各级政府、衙署在社会管理上出现缺位和不作为等问题。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就算地方衙署想有所作为恐也难矣。

要想更多了解当年日本干涉军出兵满洲里时的特定历史环境,我们或许有必要对1918年前后满洲里的政权建设和社会状况做些粗浅的了解。在沙皇俄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的胁迫下,清政府不得不于1907年在东北地区选择了16处商埠对外开放,满洲里赫然列在其中。满洲里“开关设埠”之后,当时的沙皇俄国殖民总局招募愿移居远东之兵50万,并计划陆续运往我国东北地区。针锋相对的,日本拓殖局也提出每年要向我东北地区移民万人以上的计划。此外,每年还有大量俄罗斯商人和流民进入满洲里和中东铁路沿线地区。

此时的满洲里商业活动日益繁荣,满洲里一时间成了口岸和边防要地。当时有外交人员说,随着铁路营运,“对外交涉日繁,统辖日艰”。到1908年时,清政府为了加强口岸出入境的税收管理,在满洲里设立了海关。此时的清政府也已意识到,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和“开关设埠”,必须要强边固防,凸显清政府的主权权益。按当时清廷旧制,黑龙江省之下、府之上设立道以为监察区域,其中在呼伦贝尔设立了呼伦兵备道,在霍勒金布拉格设置了胪滨府,当时的胪滨府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机构规格。在当年清政府的眼里,虽然黑龙江省辖内的霍勒金布拉格只是一个边境城镇,人口也不多,但那里却是代表着国家颜面的边境口岸,尤其边境对面还是对我国东北地区贼心不死的沙皇俄国,所以,从强边固防和彰显主权的角度出发也必须对霍勒金布拉格实施高配。当时的胪滨府虽归黑龙江省辖制,但同时接受呼伦兵备道的监察。

沙皇俄国政府和中东铁路管理局对清政府在霍勒金布拉格设置胪滨府的目的显然是很清楚的,所以它们从一开始就予以抵制。当时,沙皇俄国政府把控下的中东铁路管理局曾发布过一道命令,凡沙皇俄国铁路附属地范围内未经许可,非俄籍者一律不得入驻。因此,清政府的胪滨府不能建在沙皇俄国铁路附属地之内,最后被迫建在满洲里道南铁路西大桥以南约2公里处的位置上。不要说当年,就是现在那个位置也略显荒凉。

满洲里是中国的城市,清政府设置的胪滨府按常理说应该建在满洲里市辖区的最核心位置上,但因当时满洲里市的土地均属于沙皇俄国铁路附属地,胪滨府就只能被迫选址建在荒郊野外。虽然清政府在满洲里设置了胪滨府,但当时的胪滨府既无权对沙皇俄国铁路附属地范围内土地进行行政管理,也无权对发生在胪滨府范围内的外交事务进行处置。外交事务皆需报请清政府或后来的北洋政府处置,边防和护路等方面的事务皆需报请黑龙江省公署。胪滨府在外交、边防、护路等方面只是个传声筒,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胪滨府在地区事务管理方面,能直接处置的只有扎赉诺尔煤矿区域内的户籍与司法这两个部分。

历史上的沙皇俄国政府始终处心积虑地想要瓜分中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清政府先后与沙皇俄国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恰克图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满洲里界约》等多个不平等条约,沙皇俄国政府凭借这些不平等条约总计霸占了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然而贪婪无度的沙皇俄国政府仍不满足,继续通过政治和经济上的渗透与破坏以实现其扩张野心。

1911年,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中国各省纷纷响应民主共和的号召,宣布摆脱清王朝的统治。当时外蒙古在其上层王公的带领下也借机宣布“独立”。但外蒙古的所谓“独立”并非只是为了摆脱清王朝的统治那么简单,实际这是沙皇俄国政府一手策划的阴谋。

沙皇俄国政府策划外蒙古独立后,又煽动呼伦贝尔的王公贵族响应外蒙独立,宣布呼伦贝尔脱离中国。沙皇俄国政府驻海拉尔领事馆领事乌萨蒂不惜赤膊上阵,直接出面,阴谋策划了这次“独立”运动。在额鲁特旗总管盛福等人率兵攻占海拉尔,宣告呼伦贝尔“独立”后,因为胪滨府拒不接受“独立”的号召,沙皇俄国军队和叛乱武装便直接出兵攻击胪滨府。面对沙俄军队和叛乱武装疯狂进攻,北洋政府担忧事态扩大,恐引起中俄两国更大的武装冲突,便电令胪滨府驻军放弃抵抗,撤出呼伦贝尔。自此,胪滨府失陷,府治遂废。虽然当时满洲里有中方设置的铁路交涉分局,但面对沙皇俄国控制下的满洲里公共理事会亦如同虚设。所以,到1918年日本干涉军大举出兵满洲里之时,满洲里一直处于地方政权空白期,对日军来说如入无人之境。

沙皇俄国政府的一系列颠覆和破坏活动,不仅导致当时我国呼伦贝尔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脱离国家管辖状态,也在客观上为白匪谢苗诺夫部退守满洲里,依托满洲里负隅顽抗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不仅如此,也在客观上为其后日军出兵满洲里和苏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呼伦贝尔地区无政府状态直到1920年时才发生改变,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终于宣布取消“自治”,北洋政府根据呼伦贝尔副都统公署的恳请,发布取消呼伦贝尔“特别区域”政令。同年2月18日,根据黑龙江省公署令,原胪滨府改设胪滨县。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