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各协约国军队陆续从苏俄各个地区撤军。北洋政府于1919年内从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撤出全部军队,北洋政府的干涉行动就此落下帷幕。对北洋政府来说,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虽没有明显收益,但也不是一无所获,还是赢得了一定国际声誉的。
日本政府出兵满洲里和苏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之始末
日本政府觊觎中国“满蒙”(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久矣。日本政府之所以加快对我国“满蒙”地区的侵略速度,与沙皇俄国政府构思和制定的远东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俄国在满洲》一文的作者鲍里斯·罗曼诺夫在导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在俄罗斯帝国的国际关系史中,满洲问题在1895年已完全作为一个国际问题出现,并且占据了首要的和最迫切的地位。”沙皇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认为,最首要的和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投资兴建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将辽阔的西伯利亚和中部的俄罗斯连接起来。在沙皇俄国政府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与沙皇俄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沙皇俄国政府如其所愿地将其触角伸向太平洋地区,将“控制太平洋水域的一切国际商业活动”的战略落实在东亚的大地上。
当穿越中国东北全境的中东铁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完毕后,沙皇俄国政府开始把铁路沿线地区的资源全部纳入囊中,此时沙皇俄国政府的远东政策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意义。沙皇俄国政府的这些谋划和举措使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让日本政府加快了对我国“满蒙”地区侵略的速度。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沙皇俄国政府的远东政策适时地点燃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火药桶。
日俄战争后的日本政府加紧对我“满蒙”地区的渗透。沙皇俄国政府在中国境内修筑中东铁路这件事,对垂涎“满蒙”地区已久的日本政府来说刺激很大。随后沙皇俄国政府以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保护中东铁路为由出兵我国东北地区,再次刺激了日本政府的野心。
1900年7月,在黑龙江省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呼伦贝尔地区各族人民和清军爱国士兵也举起了反抗沙皇俄国政府侵略和压迫的大旗。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扎兰屯等筑路工地上的中国工人均宣布大罢工,声援中东铁路的罢工运动,并参加了驱逐沙皇俄国监工人员和护路军的斗争。在义和团和罢工工人的威慑下,整个中东铁路西线的俄籍人员全部经由满洲里口岸逃回俄境。中东铁路沿线大罢工不仅损害了沙皇俄国政府的形象,也损害了沙皇俄国政府的利益,于是,沙皇俄国政府遂以中东铁路工人大罢工为由出兵我国东北地区。
1900年7月,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总司令,动员17.5万人侵入我东北地区。沙皇俄国军队冲破我方阿巴该图防线,随后满洲里、扎赉诺尔等地相继失陷,沿边卡伦(哨所)皆被俄军焚毁。最后,沙皇俄国军队占领了我国东北全境,实际剥夺了清政府在东北的主权。1901年9 月,《辛丑条约》签订后,获得巨额赔款的沙皇俄国政府还不满足,在沙皇俄国政府的指挥下沙皇俄国军队仍赖在我国东北地区不走。1902年4 月,沙皇俄国政府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答应在一年半以内分三期从我东北地区撤军。到了1903 年4 月,第三期撤兵期限已到,沙皇俄国政府又向清政府提出了参与“北满”行政管理、其他国家不得进入满洲等无理要求,作为撤军的新增设的条件。显然,沙皇俄国政府想实现其建立“黄俄国”的野心。
从18世纪末开始,沙皇俄国政府不断地蚕食黑海北岸和土耳其的土地,但随后沙皇俄国政府在中亚地区的扩张行动遭到了土英法联军的强硬遏制,无奈之下不得不把扩张目标转回远东地区。恰逢这个时期,以埃斯珀·埃斯珀雷维奇·乌赫托姆斯基为首的东方派大肆宣扬向远东地区扩张的思想,这种思想加快了沙皇俄国沙文主义的复苏,并指引沙皇俄国政府从经济、军事、思想各方面向远东地区扩张。
沙皇俄国政府的远东政策可以概括为:沙皇俄国要在太平洋海岸为自己谋取一处终年不冻的港口,以此作为自己战略的跳板,继而将窥伺已久的北部接壤俄国,南部毗邻朝鲜,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东北囊括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以远东地区为基点称雄世界。之后的一段时期里,“黄俄国”计划和“新方针”的提出便是将上述内容具体化的成果。
在这段扩张历史中,沙皇俄国末期的保守改革家,曾任沙皇俄国交通大臣、财政大臣的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起了重要作用。他竭力主张东进政策,同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支持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修筑连接哈尔滨和大连的铁路,还在太平洋的港口成立了商船队等。另一个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了一条穿越中国东北腹地的铁路,这条铁路就是后来的中东铁路。不久沙皇尼古拉二世又委派乌赫托姆斯基成立一家能够随时供应铁路修筑经费的银行,确保铁路修建的进度,这家银行就是赫赫有名的华俄道胜银行。
就在沙皇俄国政府沾沾自喜其“黄俄国”梦想即将实现之时,日本政府再也按捺不住其侵华野心,联合英美等国政府出面进行干涉,要求沙皇俄国政府从中国东北地区全部撤军。面对沙皇俄国政府言而无信和得寸进尺的态度,清政府始终束手无策。日本政府认为此时是攫取“满蒙”地区利益的最佳良机,于是说服清政府于1904出兵我东北地区,发动了史上著名的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最后以沙俄战败而告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日俄战争是日本政府与沙皇俄国政府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所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沙皇俄国的失败直接导致1905年沙皇俄国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动摇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根基。而日本经过这场日俄战争则跨入列强行列,只有清政府是这场战争的最大牺牲者。
从表面上看,这场战争是日本政府主动出面帮助清政府打败了沙皇俄国政府,但日本政府又怎么可能不求回报。在日本政府的要挟下,中日双方在《朴茨茅斯条约》基础上又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主要内容如下:1.中国政府割让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2.中国政府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的开采权。3.中国政府允许日本政府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就是因为这个条约,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军队在中国“南满”地区驻扎了26年之久。
“南满”铁路原本是沙皇俄国政府在我国东北地区所筑的中东铁路的一部分,即长春至大连之间的铁路。日俄战争后,这段铁路被日本政府所霸占,并改称为“南满”铁路。为了管理“南满”铁路,日本政府于1906年11月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根据所谓条约之条款,日本政府又以保护“南满”铁路为名,组建了总兵力约1.5万人的铁道守备队。此外,还有一个师团驻留在“南满”地区,这个师团便是日后关东军的前身。1918年8月,日本政府发表出兵“满洲”的宣言后,日本参谋本部立即将驻守于长春的这个日军师团紧急调往中东铁路沿线,先是抢占哈尔滨,然后从哈尔滨出发分乘多列中东铁路专列直接进入满洲里。在其后的九·一八事变过程中,又是这个日军师团作为主力蓄意发动了战争。
日俄战争后,中国东北被日俄两国所瓜分。“南满”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北满”地区则继续被沙皇俄国所霸占。虽然沙皇俄国是战败国,但它从未因战败而放弃远东计划。日本作为战胜国,虽然没有从沙皇俄国那里得到赔款,但得到了我国“南满”地区,这让日本政府的野心变得更大,开始对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虎视眈眈。
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在我国“南满”地区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还根据日本国内企业财阀们的投资需求特别设立了企业研究机构。1927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根据日本军方的要求特别设立了满铁调查部,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中华民国第十一年史》《满铁资料汇编》《经济调查资料》《满洲农户调查》《满洲旧习惯调查报告》《东北三省(满洲)土匪研究》等资料都是当年日本调查机构和特务机关所写。
2020年8月的一天,我通过电脑收到王铁樵先生发来的由扎赉诺尔文物局张智文先生等人收集整理的《满洲工商业资料》。在这份厚重的史料中就有满铁调查部1906年编纂的《满洲商工业调查报告书》,1916年编纂的《满蒙产业志》,1920年编纂的《满洲重要经济统计表》,1927年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事务所调查课所发布的《北满主要都市工商概览》。之后,张智文先生又给我们发来1924年日本人森御萌所著的《满洲里·海拉尔的情况》,1933年日本人五条为正所著的《满洲里·扎赉诺尔方面调查报告书》,还有1941年编纂的《满洲国度量衡关系资料》等资料。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