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国对我中华的侵略其实早在1632年就已经开始了。1654年,沙皇俄国军队入侵我松花江。1658年,沙皇俄国军队强行霸占我尼布楚。1850年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沙皇俄国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被迫向沙皇俄国政府割让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96年,沙皇俄国政府趁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政府之机,遂以共同防御为由,诱使和胁迫清政府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史称《中俄密约》。根据密约,清政府允许沙皇俄国政府强征中国劳工,并赋予沙皇俄国政府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修建东清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1900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借义和团起义之机,动员17.5万人组成5个军分为六路侵入我东北地区。其中西路第一军由沃尔诺夫少将率领,从伊尔库茨克和外贝加尔出发,向东进攻满洲里、呼伦贝尔。7月30日,数千沙皇俄国军人冲破阿巴该图防线,迅速占领呼伦贝尔各地,呼伦贝尔城失陷,沿边界所有卡伦(哨所)皆被沙皇俄国军队焚毁。东线沙皇俄国军队以保护铁路、镇压东北义和团为名,炮击我瑷珲城,史称黑龙江事件。紧接着沙皇俄国军队又制造了海兰泡惨案,该地区19000余名中国居民中的5000多人惨遭沙皇俄国军队屠杀,血流成河。
北洋政府也曾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北洋政府既要应对国内山头林立的各方势力,应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复辟闹剧,又要面对南方革命党人闹革命的浪潮。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黑暗、腐朽、无能的北洋政府还能以保护我方在俄华侨生命财产安全为由,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奇景。当北洋政府宣布与协约国集团共同行动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武力保护中国侨胞的决定时,军阀张作霖、吴佩孚和冯玉祥等人都大吃一惊。
为什么北洋政府会在当时国内复杂严峻的政治形势下选择追随协约国集团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呢?长期以来,国内史学家们各抒己见,但归纳起来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是出于内政的需要。当时在沙皇俄国政府的挑唆、怂恿和直接干预下,我蒙古地区的社会矛盾愈发突出。北洋政府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既可凸显北洋政府的国际地位,又有利于促进我蒙古地区的稳定,出兵这件事对北洋政府来说是一举多得。
二是出于财政和外交的需要。当时北洋政府尚未获得全国上下的支持,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并不再向北洋政府提供赋税,致使北洋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无奈之下北洋政府只好依赖国际的贷款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追随协约国集团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可以使北洋政府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外交之中,提升北洋政府在国际上的资信和地位。
三是为了“保护华侨及本国驻俄境之官署所”。在苏俄内战之前,我国有20多万华侨、华工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劳工。在苏俄内战期间,无论是苏俄红军还是白匪军都把中国华侨当成获取物资的对象,甚至强迫华侨加入他们的队伍作战。后来的日本干涉军也加入了对我华侨的抢劫、讹诈和屠杀的行列。面对我华侨、华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北洋政府对外宣称此次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完全是为了“保护华侨及本国驻俄境之官署所”。
四是北洋政府已意识到,日本政府和军队很可能借机控制和霸占我中东铁路乃至“北满”地区。北洋政府的官员曾说:“西伯利亚自联军进驻后,各国惨淡经营不遗余力,而我东三省处于特别地位,将来国际之对待亦因此趋于紧急漩涡。”在这种情况下,驻美国公使顾维钧建议政府“选派二、三团精兵驻海(海参崴)”。故而北洋政府才决定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五是意图掣肘日本。在北洋政府出兵前,日本政府正在极力推进中日共同防卫体系建设。按照日本政府的设想,将来中国所有的对外军事行动都应该由日军来代劳,中国政府只需负担费用和给养就行了,日本政府这样做无非是想将中国变成日本的附属国。北洋政府故意绕开日本政府自行派军舰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护侨,显然是在向日本政府表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与立场。
六是可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到一些实际利益。北洋政府驻美公使顾维钧认为,北洋政府已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年之久,但并没有采取什么实际上的军事行动,若响应协约国集团的邀请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来可能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到一些实际利益。此外,俄国爆发革命,国内局势混乱,对北洋政府来说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以收回近年来为沙皇俄国所夺满蒙之利权,还有机会收复旧日所割让之土地。
七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北洋政府虽表面上对苏维埃政权和原沙皇政府均持中立态度,但实际上北洋政府骨子里是反对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并明显地对旧的沙俄政治势力有好感,在这一点上北洋政府与协约国集团的态度是一致的。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开始向中东路区的俄籍铁路员工和护路军进行渗透,秘密组织夺取中东路区的管制权。俄国共产党主张输出革命,导致北洋政府神经非常紧张,并将“防俄防共”列为其首要任务。例如,1921年至1927年间,东北军以防控共产党赤化和渗透为由强行封锁了中俄(苏)边境。在东北军的呵护下,俄罗斯哥萨克白匪谢苗诺夫及其所部长期盘踞在满洲里和中俄边境中方一侧。以反共防共而著称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洋政府出兵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问题上,与北洋政府的看法与态度高度一致。有人说,在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问题上,张作霖的表现一点都不比段祺瑞差。因为历史上的张作霖就是“反共讨赤”的急先锋,是杀害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刽子手。
有学者说,历史上段祺瑞执政北洋政府期间做过的好事并不多,但是在出兵保护中国侨民问题上还真不含糊。有人说,北洋政府出兵苏俄西伯利亚虽然作用微乎其微,但至少“侨民可稍壮胆,俄人略有畏忌”。还有人说,苏俄内战与中国关系本就不大,北洋政府跟着协约国集团瞎起哄,纯属赔本赚吆喝。在北洋政府出兵苏俄西伯利亚的问题上,史上评价虽多,但若归纳起来恐主要只有以下三个目的:一是配合协约国集团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赚取国际声望;二是通过此举可以争取更多的西方国家对北洋政府的好感;三是通过出兵一事期望能有机会分得一杯羹。不管怎么说,北洋政府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牵制了协约国集团和苏维埃政权,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华侨的作用。另外,因北洋政府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还意外地促使张作霖、吴佩孚等军阀与段祺瑞握手言和。
北洋政府当年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简略情况。应该说北洋政府接到协约国集团邀请其出兵符拉迪沃斯托克后,不仅很兴奋也很积极,于1918年3月急调海容号巡洋舰,载陆军第9师的一个混成团,由海军海容号巡洋舰舰长林建章统领迅速北上直奔海参崴。期间,第9师多次派兵上岸执行护侨任务。北洋政府出兵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时间仅比日本干涉军出兵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时间晚了两个月,但北洋政府决定出兵苏俄西伯利亚的时间却比日本政府出兵满洲里和西伯利亚的时间整整晚了一年。
1919年8月,北洋政府正式发表出兵宣言,随即又派出一支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和机关枪部队在内的多兵种部队(北洋政府前后共派出两支部队总人数达4000人)。这支部队由第33混成团团长宋焕章为统帅,他们没有走中东铁路,也没有路经满洲里,而是直插蒙古,经唐努乌梁海直攻苏俄的伊尔库茨克、巴尔瑞尔、新西伯利亚等城市。
北洋政府派出的干涉军进驻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曾多次与抢劫骚扰中国侨民的白匪军交火,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我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囿于红军力量不足,故而对协约国集团干涉军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态度,没有把北洋政府的干涉军当作主要敌人,苏俄红军并不主动攻击北洋政府干涉军,反而主动联络北洋政府干涉军并做出友好的姿态。因此,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北洋政府干涉军除了与白匪军作战外,与苏俄红军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战事。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