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钩沉
日本出兵苏俄西伯利亚地区那段历史中的满洲里(二)
2025.08.12 19:10


协约国集团武装干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历史背景

1917年,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遭遇沙皇俄国残余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这不仅直接导致苏俄国内战争的爆发,还导致苏俄西伯利亚地区陷入了混乱状态。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让统治沙皇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由无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第一次从理论上升到了实践,无产阶级政党昂首阔步地登上历史的舞台,这让以英法意美等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感到非常恐惧,必欲除之而后快。

另外,此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故而苏维埃政权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单方面退出帝国主义性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随即与德国及其同盟国政府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这一重大举措迅速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让苏维埃政权抽出手来整顿濒临破产的国家经济,扩大了红军队伍,为苏维埃政权最终夺取国内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苏维埃政权单方面宣布退出一战,不仅使德国及同盟国政权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尴尬局面,还让德国政府可以抽出足够的力量去对付英法联军,这就使英法意等协约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为此,协约国集团十分恼火。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促使英法意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匆忙地调转枪口,去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是导致协约国集团决定出兵武装干涉新生苏俄政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活封建色彩十分浓重的国家,虽然沙皇俄国政府1861年就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但到了20世纪初沙皇俄国依然保留着大量落后的封建残余。最新的资本主义和奴隶制残余并存,先进的工业、金融中心城市和落后的乡村并存。也就是说,虽然沙皇俄国理论上已步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但“落后的土地占有制和最野蛮的乡村”依然是这个国家最常见东西,这导致沙皇俄国农业人口严重过剩,且城市难以消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缓慢。

当时沙皇俄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非常落后,工业布局严重失衡,工商业发展高度依赖外资。1913年,沙皇俄国加工业产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沙皇俄国国民收入总计为160亿卢布,仅相当于同期美国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由于当时沙皇俄国的国内经济环境非常糟糕,导致莫斯科、彼得堡、巴库等大城市的工人生活异常艰苦,因此,当时全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对沙皇感到不满,沙皇俄国杜马(议会)和街头巷尾的百姓对沙皇政府形成内外夹攻之势,沙皇制度开始摇摇欲坠。

此外,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在列强瓜分的基础上进入重新分割所占领土的斗争状态,沙皇俄国尤其忌惮德意志第二帝国势力的迅速崛起。此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西方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同盟者面临着内外两难的抉择,他既想迎合狂热的主战派,准备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战争来解除来自西边的威胁,又想通过参加这次战争找回自己在日俄战争中被打掉的面子,同时还想通过这样一场战争找到摆脱国内革命浪潮的出路,把沙皇俄国政府从焦头烂额的工人运动中解脱出来,在所谓爱国主义的大旗下把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将大量劳动人民送上前线当炮灰来减轻国内革命压力。一战时俄军将领布鲁西洛夫曾预言说:“如果他(尼古拉二世)不这样做,公众会把所有的怒火都转向他,他会被推下王位。而革命在整个知识界的支持下,会在1914年而不是1917年爆发。”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萨拉热窝一声枪响,将朝野上下到处都弥漫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沙皇俄国,推向了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意大利王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为主导的协约国集团,也有人称协约国集团为协约国阵营。后期美利坚合众国、日本国、北洋政府也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回眸历史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美利坚合众国在战争之初都处在观望的状态,静观世界之变化。待战争演进到焦灼状态之时,美国便开始粉墨登场扮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渔翁角色。

一战时的沙皇俄国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状况都是非常薄弱的,而战争对人力、物力的消耗又是巨大的,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在英法德等全副武装的重工业国家的军队面前,参战的沙皇俄国的军队如同裸奔在战场上一样,但是沙皇俄国政府还是义无反顾地参加到这场人类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之中。参战后的沙皇俄国国民经济雪上加霜,国内出现了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严重短缺,工矿企业倒闭,交通运输中断,人民生活必需品奇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军事费用开支与日俱增,国债从1913年的88亿卢布迅速地增加到1917年的500亿卢布。为了向外国订购军火,价值约66亿卢布的黄金储备流往国外,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

沙皇俄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虽然沙皇俄国军队参战人数众多,但沙皇俄国士兵不仅缺少武器装备,而且军需物资也严重匮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沙皇俄国政府不得不一边穷兵黩武,一边紧急动员沙皇俄国商人通过各种渠道采购军需物资。这时,一部分负责采购军需物资的沙皇俄国商人便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满洲里、扎赉诺尔和中东路沿线城市。于是,他们便踩着日俄战争时所留下的车辙再次涌入到满洲里和扎赉诺尔等地区。这些沙皇俄国商人的商业行为具有若隐若现的政治性,他们手中握有充裕的收购资金,对所收购的物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收购数量几乎没有上限。

这些沙皇俄国商人或在满洲里南北两区的八乍市,或在满洲里普希金大街(后来为博士大街)为中心的道北区商业街上,从中国商人手中大肆收购粮食、砂糖、茶叶、肉类、冻鱼和干草等商品,还在扎赉诺尔地区设立商号大肆采购军需物资,然后通过铁路转运回沙皇俄国。有的沙皇俄国商人还通过中国商人到内地的齐齐哈尔、哈尔滨去采购粮食、砂糖、茶叶、豆油等大宗商品。还有一些沙皇俄国商人拿着和呼伦贝尔自治政府签订的捕捞合同,以合法身份进入湖区,在呼伦湖(达赉湖)、贝尔湖、乌尔逊河、克鲁伦河、达兰鄂罗木河设立渔场和网号。

伯里索夫和喀塔也夫等沙皇俄国商人在日俄战争期间就是军需采购商中的重要角色,在此次军需物资采购中依然是满扎两地诸俄商中最大的商户。由于历史久远的原因,也不知道当年的那些沙皇俄国商人在满洲里和扎赉诺尔地区大肆收购的军需物资,为沙皇俄国军队的战斗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对当时满洲里和扎赉诺尔地区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管中窥豹。

可以说,当年沙皇俄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再加上沙皇俄国政府的穷兵黩武,最终催生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将沙皇俄国这个欧洲专制主义的堡垒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帝国主义对苏维埃政权走上历史舞台后高歌猛进的态势是非常恐惧和敌视的,特别是苏俄政府颁布的《和平法令》中向英法德工人阶级发出的呼吁,“帮助我们把和平事业以及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让西方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有充分理由判定布尔什维克不会把革命局限在俄罗斯范围之内,而是要以和平为旗号,呼吁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力推进世界革命。这让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感到不寒而栗,更加将苏俄政府视为洪水猛兽。所以,协约国集团决定出兵武装干涉和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就让人毫不稀奇了。

苏维埃政权决定单方面退出一战亦是刺激协约国集团决定出兵干涉苏俄新生政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所面对的形势比较严峻,经济非常困难,几近民不聊生的状态,再加上国内武装叛乱四起,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可谓是岌岌可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曾有一部很火爆的译制影片《列宁在1918》。这部影片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便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仅遭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还面临着国内此起彼伏的反革命武装叛乱,全国更是处于大饥荒的危急关头。在这紧要的历史时刻,西方帝国主义利用俄国地主、富农阶级的反动本性,在粮食问题上大做文章,妄图借此来达到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目的。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城内的工人武装不得不开着汽车,甚至在汽车上架着机枪到农村去征购粮食。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粮返回彼得格勒后就饿得昏倒了,而在此前他对妻子许下的美好愿望是“面包会有的”。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