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纪80年代,郭文发在灵泉发电厂工会办公室留影。
1987年6月,达赉湖诗会期间,郭文发(左)与姜兆文、夏恩训在达赉湖饭店前合影。
2010年,《扎赉诺尔区志》编辑部成员合影。前排右三为郭文发。
2013年国庆节,郭文发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古城做田野调查。
2013年国庆节,郭文发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古城做田野调查。
2017年9月,郭文发参加满洲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2018年2月,郭文发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年会上发言。
1987年6月,参加达赉湖诗会的诗人们在呼伦湖前合影。
郭文发先生1945年8月生于扎赉诺尔市。1961年,文发先生在扎赉诺尔发电厂参加工作,先后当过工人、干事、工会主席,还借调到满洲里市委宣传部工作了三年。2022年7月21日,文发先生因病于满洲里市去世。
文发先生诞辰80周年的日子近了,同时文发先生已经逝世3周年。在这特别的日子里,他的音容笑貌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为了表达对文发先生的思念之情,我写下这首诗词以示纪念:英贤已去迹难寻,德范昭昭岁月深。昔日丰功垂史册,今朝遗志刻民心。高风每引青云志,亮节长为紫竹林。缅念音容思过往,清明不朽世同钦。
文发先生是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满洲里市民俗研究会会员、满洲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满洲里市老年书画摄影协会会员、扎赉诺尔矿区第一届政协委员。他这一生深深地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满洲里市和扎赉诺尔区。他潜心研究传播“扎赉诺尔文化”几十年如一日,以笔为犁,鞠躬精耕,为挖掘满洲里和扎赉诺尔的历史文化资源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文发先生把研究呼伦贝尔草原文化当作孜孜不倦的人生目标,把传播“扎赉诺尔文化”作为毕生的追求。
从1965年10月文发先生在内蒙古《草原》杂志第五期上发表第一篇文艺作品快板书《赞颂安全运行》算起,文发先生在文坛上辛勤耕耘了六十载,作品颇丰,屡获嘉奖。他曾在各级媒体发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200余篇;著书四部:《走笔满洲里》《扎赉诺尔文化之旅》《满洲里导游手册》《从远古走来——达赉湖访古》;参加编撰《扎赉诺尔区志》和《满洲里传说(一)》《满洲里传说(二)》。其作品获得全国“清风杯”诗歌散文大奖赛三等奖、呼伦贝尔市艺术创作“骏马奖”等各类奖项数十次。
文发先生是一个全才,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超,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样样能写。他的绘画水平也十分优秀,国画、油画、水粉画都有涉猎。他还会烫画,就是用电烙铁在胶合板上烫出画来,当年很多人结婚时的家具上就有烫画。他既能写又能演,他的歌声穿越时空,他的朗诵气壮山河。他对摄影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经常和我大哥世孟切磋技艺。他的文学基础十分扎实,报告文学、新闻纪实、小说戏剧、曲艺作品、民间故事、诗歌散文、诗词歌赋等体裁都有作品传世。
文发先生一生都在发电厂工作,但因为他多才多艺,曾经多次被借调到满洲里市工作。20世纪六七十年代,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办公楼的门楼上竖立的4米高的毛主席巨幅画像就是文发先生画制的。1968年,满洲里市搞红太阳展览也把他借调了过去。文发先生曾经几次被借调到满洲里市工作,最长的时间是三年,可一直没有正式调入,因为当时党政机关有“企业人员不能调入机关”的规定。后来政策有些松动了,灵泉发电厂新来的厂长死活不放他走,硬是把他要回了电厂,后来培养他入了党,当了工会主席,正式进入了厂领导班子。文发先生在满洲里市工作期间,曾与夏恩训老师一起做《满洲里志》的编撰筹备工作,到处收集整理满洲里和扎赉诺尔两地的历史资料。在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文发先生对两地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一生致力于满洲里和扎赉诺尔两地的历史文化研究。
文发先生深深地眷恋着生活了一辈子的满洲里市和扎赉诺尔区,倾注一生心血探古寻源。1982年,他在《呼伦贝尔报》第三版上发表了《满洲里——呼伦贝尔的门户》《胪滨府大战》《罗刹的末日》等数十篇作品,着力探寻满洲里的历史文化。1982年,他又在《呼伦贝尔报》上发表了《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一文,正式开启了他对“扎赉诺尔文化”的挖掘传播之旅。之后数十年间,文发先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扎赉诺尔文献史料,深耕细研后致信专家学者,请教探讨“扎赉诺尔文化”学术问题。他还亲临呼伦贝尔境内古城遗址做田野调查,多次跟随呼伦湖渔业公司专业人士环呼伦湖实地采风、勘察,用脚步丈量自己生活的土地,用笔墨记录扎赉诺尔历史脉络,最终用毕生精力呕心沥血形成上文提到的四部著书。
文发先生不遗余力地宣传“扎赉诺尔文化”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以各种形式宣传“扎赉诺尔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扎赉诺尔遗迹,使扎赉诺尔走向了世界。如果说发现“扎赉诺尔人”的考古学家是赋予“扎赉诺尔人”生命的人,那么文发先生就是让“扎赉诺尔人”发光的人。他的不懈努力提升了扎赉诺尔的知名度,增加了扎赉诺尔人民的自豪感,对扎赉诺尔区的招商引资和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文发先生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承弘扬“扎赉诺尔文化”实践活动之中。
2004年,他应扎赉诺尔区政府之邀编撰《扎赉诺尔区志》,并任执行主编。文发先生和同事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档案资料匮乏等困难,数易其稿,完成了180余万字的书稿。历经六年,《扎赉诺尔区志》付梓出版,弥补了扎赉诺尔区史志的空白。《扎赉诺尔区志》是一部承上启下、服务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之作。
2008年,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拍摄《远古的扎赉诺尔人》,文发先生应邀为向导和讲述人之一。2016年,文发先生受邀为扎赉诺尔区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言,成为扎赉诺尔“灵泉圣水”申遗项目传承人。2017年,满洲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文发先生成为首届理事,他连续在《满洲里日报·钩沉》发表《“扎赉诺尔文化”的再认识》《鲜卑新说》等学术文章,并抱病积极参加满洲里和扎赉诺尔历史遗迹、遗址考察工作。此外,他还参加了经济合作区新区街道命名论证会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即便在病重的最后两年,文发先生仍然坚持写作,在《呼伦贝尔日报》上连续发表《向世界传播“扎赉诺尔文化”的使者:扎赉诺尔人》《茶路漫漫》《万年“扎赉诺尔人”(上)(下)》和《来自冰原下的秘密》等10余篇关于扎赉诺尔历史文化的文章。至今,扎赉诺尔博物馆每天都循环播放文发先生在“走遍中国”栏目中讲述“扎赉诺尔人”历史的视频,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扎赉诺尔文化”的一个窗口。
1987年6月20日,呼伦贝尔盟文联、《骏马》文学杂志在呼伦湖畔举办达赉湖诗会,这是一次面向全国新老诗人的盛会,是盟文联第一次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型文学活动。闻名全国的舒婷、王燕生、黎焕顾等一大批诗人参会。文发先生作为灵泉发电厂的工会主席,对这次诗会的举办作出了较大贡献。40年后的2025年3月20日,《骏马》文学期刊“主编访谈”栏目发表的刘迁、乌琼的《第一个十年的编创实践与收获》文章中,刘迁(原《骏马》主编)回忆起达赉湖诗会时深情地写道:“文联和编辑部应该永远记住郭文发等企业相关负责同志的慷慨解囊,对文学的无私支持,没有这些援手,诗会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这次诗会我记忆深刻,因为我当时在满洲里市第二建筑公司任工会主席,我们也是联合举办单位之一,而且在开会的前一天我家还遭受了洪水侵袭,财产损失严重,但第二天我仍然和时任公司书记杨嘉欣、区工会主席王润田准时参会。会上我还与时任盟文联主席姜兆文、《骏马》主编刘迁、郭文发先生、王润田主席、李静华老师等合了影。
2014年秋季,文发先生倾注满腔热血,集几十年对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文化、历史、考古研究的大成之作《从远古走来——达赉湖访古》出版了。文发先生克服疾病、不会电脑等困难,在古稀之年出版了这本洋洋洒洒23万字的力作,为草原明珠呼伦湖文化的研究增添了色彩,堪称呼伦贝尔市文化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当年10月的一个晚上,我接到文发先生的电话,告诉我他的新书《从远古走来——达赉湖访古》出版发行了,并表示要送给我一本。放下电话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决定马上去文发先生家拜访。文发先生家距离我居住的地方不远,进屋落座后,在文发先生的夫人于翠琢老师斟茶时,文发先生就把他的新作拿到了我的面前。他一边翻看着一边指着首页我拍摄的照片说:“你的照片给书提气、增色了不少。”我赶紧说是我的照片沾了先生大作的光。
2014年10月24日,《满洲里日报》发表了我的文章《辛勤耕耘恢宏力作——读郭文发〈从远古走来——达赉湖访古〉所想到的》,这是我读文发先生此书的读后感。翻开文发先生的《从远古走来——达赉湖访古》,就好像开启了尘封已久的呼伦贝尔历史文化档案。我们看到在方圆八百里碧波荡漾的达赉湖周边古猿蹒跚学步,人猿相揖别,创造出辉煌的扎赉诺尔文化。拓跋鲜卑,秣马厉兵,彪悍壮烈,入主中原称霸主。“一代天骄” 饮马湖畔,鼎立圣元,横扫欧亚。明清大帝,湖畔鏖战,祭河克鲁伦,传承一统,兴教吟经,御旨寿宁宫。古道漫漫,商贾云集,阜城街上开商贸。密约签订,沙俄筑路,护疆固防满洲里。读着此书像有一位老者从远古走来,向我们讲述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乡往事。读罢此书,我仿佛看到在这丰茂的呼伦贝尔草原上群雄争霸、战马嘶鸣的往事。合上此书,我眼前还闪烁着厚重的历史故事,我为家乡灿烂的文明而自豪,为今天安稳的社会、富庶的生活而骄傲。
□本版图片由于翠琢、王世义等提供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