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值得称赞的“野心”之作——读夏懿生活哲学题材诗歌有感
2025.07.18 46:09

□王维亮                                                    

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写作的80后诗人夏懿,在当今这个缺少诗意的时代仍然笔耕不辍,足见她对诗歌的爱和追求已经沁入骨髓之中。近日笔者阅读了夏懿的几首新诗,从美妙的诗句之中隐隐窥到她所隐藏的令人瞩目的“野心”。

首先让我们看《种下无尽岁月》这首诗。由题目可知,贯穿整首作品的线索是春天的播种,但经过作者有意识地过滤后,播种到读者心灵土壤里的东西已经不是一幅简单的春景了。“繁星落影于黝黑的土地,唤醒了一季冬天的秘密”这句诗,让天空和大地、冬和春、空间和岁月同时纳入读者的视野。 接下来,“饱满的种子斗破春泥,向地平线初升的阳光行注目礼”这句诗,凸显了种子的力量和它蕴含的勃勃生机。发芽的种子向阳光行注目礼这段文字,充分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诗的第二段,作者以岁月为中心,不断变换视角,重述晾晒稻谷的往昔,观察在世人心上写下万物可期的风,季节的更替在这段文字里成了岁月的轮回。诗的第三段中,司空见惯的少年远行被作者形象地比喻为飞翔的蒲公英。在作者笔下,远行和新生在诗中有了全新的意蕴。诗的第四段,松鼠蹦跳、苍鹰振翅的描写让文字充满了动感,同时在人们心中构成一幅绝美的、充满诗意的画卷。结尾两句诗点出诗眼:将希望种在最遥远的地方,这也道出了作者令人动容的“野心”。整首作品以播种萌发为切入口,动静结合描绘几个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歌颂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语言力透纸背,极富感染力。

在《种下无尽岁月》中写过的春天到了《春日来信》中变得活泼灵动起来。在这首诗中,作者在春天身上加上了更多的主观认识,整首诗物物相借,生发新意。诗人以“北归的鸿雁”指代来信和春天来临,让平淡的词语读起来顿添诗意。此外,类似车前草绘出绿色的世界、麦苗抖落新雪等绝美的诗句不断地在诗中出现,让整首诗魅力十足。

《会思想的芦苇》这首诗聚焦芦苇,作者颇具新意地将芦苇的身姿与时光交融,通过细腻的虚实转换解析人类的灵魂。结语“芦苇即是芦苇的行囊,岁月总在岁月的身旁”禅意十足,充满了哲学思辨,足见作者的思想厚度,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谁在岁月中穿梭》的第一句“护城河的微波擦亮了夕阳”瞬间就吸引了读者的视线,接下来描写的爷爷目送高铁离去的画面极具岁月感和纵深感,一下子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这首诗后面所描述的古城、屋檐等意象同样具有悠久岁月的斑驳感。穿行在这些意象之中的少年郎,其实就是在岁月中穿梭。人们在穿梭的过程中积累人生经验,慢慢长大,最终回到永恒的梦乡。

用诗歌把希望种到最遥远的地方,夏懿的“野心”一定可以实现。自古以来,美妙的诗句就是传播作者心意最好的载体,恰好,夏懿的诗正是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