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川
在中国诗坛当代诗人当中,以现代工业生产和工匠精神为题材进行写作的诗人并不太多。能够花费精力去涉猎这一领域的诗人,其勇气与胆魄是值得称赞的。
因为工业题材的特殊性与专业性,诗人们必须深入生活,触及那些局外人不太了解的工业生产细节与流程,才能创作出合格的作品。从枯燥无味的机器轰鸣声中,从紧张有序的现代化工艺流程中,抓住那些触动心灵深处的细节,并用合适的语言加以表达,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经验告诉我们,一首流于表面陈述的工业诗是无法打动诗人自己及读者大众的,诗人必须在现代工业精神的最深处找到支点与突破点,才能挥洒出震撼人心的文字。丁卫华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长期与各类企业打交道,经常深入工厂车间一线,这让他非常了解现代工业的实情,和其他诗人相比可谓是占得先机。从他忠实记录内心感悟的工业题材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工作的专心、用心与诚心。
现场见闻与旁观者的道听途说是截然不同的。现代工业生产的壮丽场景让丁卫华内心深处早就有了写诗的冲动,他在工作之余认真记录与整理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光,将这些时光编织成心头的结,最终发表出来。他觉得这是一种义务、责任,或者说是一种使命。
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他的几首工业诗。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工业化社会,化纤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已经被广泛运用。它不仅在服装、家纺领域,还在建筑、化工、航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优点是轻质、柔软、易加工、耐腐蚀等。《化纤》这首诗,诗人独辟蹊径,起笔就用“雪白的精灵”来赞誉化纤,接着写“高温是最直白的爱情”,然后是“以吸水性和通透率,做隔音或防震的佐证”,层层递进,慢慢剖析,一步步地将化纤的诞生历程展现得清清楚楚,读来令人赏心悦目。诗人用词不生硬,不造作,合适的词语让整首诗布满诗情画意。诗人还将工业生产的大场面和细微处结合起来进行写作,虚实之间,顷刻之间,诗意已经跃然纸上。
产品检验是检验工业成品合格与否的最后一道程序,产品是优良品还是残次品在此关口中会立马现行。诗人在《成品检》这首诗歌中,用充满诗意的意象把成品检的流程顺滑地串联起来。例如“指导书”“量具”“标签”“质量”“放行”“满意度”等意象都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且缺一不可的。诗人的叙说是轻松的,但在诗人深厚的笔力下,诗歌内核元素的细节既丰满又立体,栩栩如生,扑面而来,令人难忘。
在《焊接》这首诗歌中,我们并没有看见电弧火花四溅的工作场景。诗人的切入点是“一根丝”,他将焊接的过程比喻成爱情中的一段插曲,可谓用心良苦。如何把一首诗歌的闪光点、亮点呈现在读者面前,看来丁卫华是精心思考过的,他将刻板的工作程序写出意趣来,写出情境来,确实体现了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功。“那些表面的痴情或爱意,跟随光的脚步,在平衡的战略上,藐视群雄”,末句峰回路转,将表面的爱意进行了升华,让整首诗蕴含的意蕴猛然提升。
除了以上三首诗,《贮存》《包装》《喷丝》这三首诗也各有独特之处。
纵观丁卫华的工业题材诗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工作生活中最具诗意的时光片段。在灵感的闪电出现后,他瞬间就能抓住那些光芒与温暖的精彩时刻。另外,丁卫华长期专情与执着于工业诗,遵从内心的召唤,自发拒绝那些流行的人云亦云的潮流,终于在时光的见证下开出了绚烂的诗意之花,值得欣慰与感动。
工业风骨与匠心精神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最宏大、最绚丽的题材,我相信丁卫华在此类题材的创作道路上还能走得更远。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