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钩沉
扎赉诺尔矿报社琐忆(中)
2025.05.15 03:10

1984年,作者(右一)在西山矿北斜井采访时留影。

1993年《北疆晚报》创刊首发式会场照。

1995年扎赉诺尔矿区西大营俯视图。

1989年扎赉诺尔矿区岗楼一角。

1993年扎赉诺尔矿区灵泉一角。

1995年扎赉诺尔矿区人民路街景。

2003年扎赉诺尔矿区步森大街街景。

1991年12月1日的《扎赉诺尔矿报·星期天》创刊号。

《扎赉诺尔矿报》创刊时,扎赉诺尔矿报社直接由矿务局党委宣传部管理。报社机构设置有编辑室、办公室、印刷厂。印刷厂内的几间土房就是报社的办公室。

《扎赉诺尔矿报》初期的发行量每期3000份,报社自办发行,发行到全局各单位的班组。一版为要文版,设有矿山短波、矿山剪影、评论员文章等栏目;二版为经济版,设有整顿新貌、革新台、矿山青年、煤海喜讯、调查报告等栏目;三版为政文版,设有党的生活、工会生活、共青团园地、校园内外、理论与学习等栏目;四版是文艺副刊,设有宝石花、文化生活、科普、博览、北疆画廊等栏目。

1984年2月,扎赉诺尔矿报社被局党委、矿务局定为独立的副处级单位,实行社长负责制。姜庆齐(原副总编)任社长,刘煜立任总编辑,徐峰任编辑室主任,马永江任采通部(记者部)副主任。同年6月,刘煜立调出,总编辑由社长姜庆齐兼任。同年下半年,高志立任采通部副主任,马永江任编辑室主任,徐峰、郭子玲任副主任,张广义任办公室副主任。

1984年6月,《扎赉诺尔矿报》由创刊初期的旬刊变为周刊。报纸改由扎赉诺尔矿报社印刷厂印刷,从此结束了报纸在外地印刷的历史。在这个时期,报社在努力抓好报纸质量的同时,注重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讯员队伍由初期30多人增加到1985年末的260余人,并组建通讯报道组近30个。

1985年5月,扎赉诺尔矿报社被东煤公司党委批准为县团级单位。为更好地发挥矿报的舆论导向、鼓舞、激励作用,改善报社办公条件,国家投资274万多元在矿务局本部西南方向近500米处,始建一座面积为3500平方米的报社广播电视新闻办公楼,并同时建造457平方米的印刷厂胶印车间,购置了电子手动照排机和胶版印刷机。1985年,扎赉诺尔矿报社劳动服务公司成立,建有小煤井4口,还建立了农场基地。

1985年报社机构人员设置。社长姜庆齐(兼任总编辑)。编辑部:郭子玲(副主任),成员有杨利平、莫雁英、赵广兴、郎家宝、于智慧、王新民、邢桂珍、贾文华、张明博、滕艺文、王崇光、范润洪。采通部:高志立(副主任),成员有赵海峰、张庆华、沈迪鹏、李春兰。办公室:张广义(副主任),成员有刘风珍、姬丽娟、谢继和、李玉兰、徐桂芝、孟庆泰、吴江。印刷厂厂长梁永贵。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张广义(兼任),公司成员有张家庭等。

发展时期(1986年-1988年)。随着扎赉诺尔矿务局生产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扎赉诺尔矿报社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编采人员的业务素质持续提高,采访设备和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摄影器材由120型相机换成了玛米亚135型照相机,还配有2辆台湾产100型神鹰摩托车,此时报社的各项工作进入了顺利发展的阶段。

1986年7月28日,《扎赉诺尔矿报·月末》出刊。报纸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为北疆煤城的广大职工提供了一份健康文雅、富有情趣和知识性的读物。报纸设有月末专访、月末漫笔、生活顾问、煤城史话、矿山风情、史林探幽、世界之窗、天文地理等专栏。

1987年1月,王金荛调入报社任总编辑,姜庆齐任副总编,主抓新闻业务,王文龙调报社任副总编,主管行政后勤工作。同时,报社由社长负责制变为总编辑负责制。同年5月,姜庆齐同志调出。

1987年7月1日,《扎赉诺尔矿报》更换报眉,报眉由原煤炭部财务司司长梁东题写。同时,《扎赉诺尔矿报》也由周一刊(每周出版一期)发展成周二刊(每周出版两期)。矿报进一步扩编,编采人员不断增加。

经过内蒙古新闻出版局报刊统一整顿之后,1987年9月1日,《扎赉诺尔矿报》的刊号进行变更,由原来的内蒙古报纸登记第0047号变更为国内统一刊号CN15—0034,从此《扎赉诺尔矿报》纳入全国企业报统一管理的行列之中。

同年9月,扎赉诺尔矿报社与矿务局广播电视台合并,新单位名为扎赉诺尔矿务局广播电视台报社。王金荛任总编辑兼党总支书记,苗仲轩任副总编兼党总支副书记,王文龙任副总编。当时的机构人员设置为:矿报编辑部负责人王敏杰,采通科副主任吕树江,电视编辑部副主任王更良,广播编辑部副主任吴建平,技术部主任李宝明,发射台副主任王治家,办公室副主任高志立,校对室负责人李若瑜,工会副主席张广义,共青团副书记吴建平(兼任),印刷厂厂长崔尚学、副厂长杨宝伦,劳服公司经理杨宝坤。

1987年9月,新闻办公大楼交付使用。10月1日,报社搬入新办公楼。

1988年10月,广播电视台报社领导班子成员变动,原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高自初调广播电视台报社,任副总编兼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苗仲轩任副总编,分管广播电视技术工作。王文龙任副总编,分管新闻业务工作。

报社发展时期编采工作人员。副总编高自初(主持全面工作),副总编苗仲轩、王文龙。编采人员郭子玲(科长)、吕树江(副科长)、高志立(副科长)、高宝林(科长)、张广义(副主任)、王世奎、赵广兴、莫雁英、李向阳、王新民、姜玉美、周彤、张明博、贾文华、宋伟山、赵海峰、李若瑜、范润洪、郎家宝、沈彤、李春兰、邢桂珍、赵永良、杨秀荣、滕艺文、高恩权、张庆华、沈迪鹏、王崇光、董景才、杨利平、李俊华、张传广、王观奎。

开始成熟时期(1989年-1993年)。1989年,广播电视台报社经过几年的努力,编采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印刷质量也不断提高。1989年4月1日,《扎赉诺尔矿报·月末》首先实现电子手动照排、胶版印刷工艺。印刷厂胶印车间经过一年的技术练兵,1990年4月1日,《扎赉诺尔矿报》全部采用电子手动照排胶版印刷工艺,告别了铅版印刷。从此,矿报的印刷工艺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矿报实现胶版印刷工艺,在当时的东煤企业报系统是第一家。

1990年上半年,副总编王文龙调出。同年7月,孙桂兰调入报社任副总编兼党总支副书记,主管新闻业务工作。

1990年8月,广播电视台报社与大雁矿工报社、呼伦贝尔日报社成功主办了内蒙古地市、企业报第十次报纸协作会。

1990年9月18日,经扎赉诺尔矿务局党委研究决定,拆分扎赉诺尔矿务局广播电视台报社,恢复扎赉诺尔矿报社。高自初任总编辑兼党总支书记,孙桂兰任副总编兼党总支副书记。

1990年的报社机构人员设置。办公室主任姜寿生(党总支委员),编辑部主任吕树江,采通部主任郭子玲,工会副主席高志立,团总支副书记于淑江,印刷厂厂长梁永贵、书记崔尚学、副厂长杨宝伦,劳服公司经理王跃先、副经理杨贺明。

1991年7月,扎赉诺尔矿报社机构重新调整,成立了星期天编辑部,主任高志立(兼工会副主席),要闻部主任郭子玲,政文部负责人王敏杰,校对科负责人张庆华,采通部主任吕树江、副主任于淑江(兼团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姜寿生、副主任徐峰(主管政工)。

1991年12月1日,报社在原有《扎赉诺尔矿报·月末》的基础上,创办了《扎赉诺尔矿报·星期天》,矿报也由周二刊(每周出版两期)发展为周三刊(每周出版三期)。从此,《扎赉诺尔矿报》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著名艺术家新凤霞特为《扎赉诺尔矿报·星期天》创刊题词:星期天是我们每个人轻松欢乐追求趣味尽情满足自己的爱好的日子!祝您过得愉快!

1991年是扎赉诺尔矿报社发展史上丰收的一年。1991年3月,《扎赉诺尔矿报》在全国首届企业报展览评比中荣获三等奖。1991年5月,在东煤公司首届报纸评比中荣获二等奖。1991年10月,在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报展览评比中获鼓励奖。199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印刷抽查评比中获得平均83.4分的好成绩。至此,标志着《扎赉诺尔矿报》开始成熟。

1992年,经矿务局投资4万元、东煤公司无息贷款25万元为报社购置了一套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1992年9月1日,《扎赉诺尔矿报》实现了激光照排(高档轻印刷)工艺。从此,报纸的印刷质量和报纸的版面设计进入了全面提高阶段。1992年,矿报荣获全国企业报进京展一等奖。

1992年10月,扎赉诺尔矿报社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印制工作管理,提高印刷厂的经济效益和报纸的印刷质量,经局党政领导批准,将原报社印刷厂拆分为扎赉诺尔矿报社印刷厂和报社附属印刷厂。报社印刷厂以胶版印刷为主,报社附属印刷厂以铅印为主,面向社会,实行集体经营,自负盈亏。

1993年5月,扎赉诺尔矿报社不断深化改革转换办报经营机制,加快走向市场经济步伐,进行机构调整,撤销了要闻部、政文部和星期天部,成立了扎赉诺尔矿报编辑部、北疆晚报编辑部和广告发行部,采通部与办公室合署办公。机构人员设置如下:总编辑高自初(兼《北疆晚报》总编辑),副总编孙桂兰(兼《北疆晚报》副总编辑),矿报编辑部主任郭子玲,《北疆晚报》编辑部主任高志立(兼工会主席),编辑部副主任王敏杰,采通部副主任于淑江(兼团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姜寿生、副主任于淑江(兼任),校对科副科长张庆华,广告发行部主任高志立(兼任),报社印刷厂厂长梁永贵,报社附属印刷厂厂长杨宝伦、书记崔尚学。

1993年6月14日,《北疆晚报》试刊。6月24日,《北疆晚报》正式创刊。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