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钩沉
俄罗斯西伯利亚城市出访散忆(二十二)
2025.03.06 51:09

后贝加尔边疆区内的西伯利亚铁路周边景色。

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小村庄。

叶尼塞河周边景象。

后贝加尔国立大学。

赤塔站。

赤塔列宁大街街景。

冬季赤塔城市一角。

火车从后贝加尔斯克即将驶入满洲里的瞬间。

在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发现纪念馆里有一位年长的女士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们一行人。她认真地倾听贼那特先生绘声绘色的讲解,还对我们向贼那特先生提问的行为颔首赞许。在我们一行离开纪念馆时,她站在出口处伸出大拇指对我们一行人的参观表示赞许并目送我们一行人离去。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与这位俄罗斯女士进行交流,但她这番友好的举动无疑是对我们一行人由衷的肯定。这件事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今后若再有机会赴俄罗斯考察的话,每到一地应尽量安排点时间去观瞻一下与当地历史文化有关的景点,这既是对所到之处的历史文化乃至民俗的尊重,也是我们与俄罗斯地方政府、商贸企业和人民进行友好交往的基础。因为尊重从来都是互相的,只有你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别人才会由衷地尊重你。

我们一行人在赤塔逗留了一个白天的时间,晚上6时左右,赤塔内务局副局长阿历贝特等人将我们一行人送到车站站台上,然后与我们依依话别。晚上7时30分,火车缓缓地驶出赤塔车站。待大家安顿完行李之后,趁着大家还没有休息,笔者抓紧时间召集大家开个小会,将上午因故中断的会议进行完。会后,笔者自己都觉得工作这么紧张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了。这一路上大家就马不停蹄地跑来跑去,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几乎没给大家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虽然大家对笔者的这种工作方法会有些不悦,但笔者的初衷大家还是能够谅解的,毕竟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顺利地完成了此次考察任务,今后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落实此次考察所签订的各项协议。在俄罗斯的火车上召开的这个会议,是笔者在满洲里市工作以来所主持的形式最为特殊的一次会议。

2000年3月12日,我很早醒来便再无困意,索性悄悄地走出包厢,站在车窗前向外眺望。此时的窗外再也没有了那一望无际的森林,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茫茫的草原。我知道现在我们已经出了外兴安岭,进入了大兴安岭和外兴安岭之间的过渡地带。只要视野中没有了森林,那就距离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和中国满洲里不远了。虽然现在的外面看似一片荒凉,但从那干枯的牧草可以看出俄罗斯这边的牧草长势还是非常不错的,依稀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影子。满洲里周边的牧草没有俄罗斯境内的牧草生长得那么好,但满洲里作为中国沿边开放地带上的一个边境城市,其火爆的开放程度、繁荣的边境易货贸易、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却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2000年3月12日10时30分,火车驶入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车站。杨伟光先生的朋友后贝加尔斯克警察局办公室主任早就在车站等待我们的到来,走下列车一番寒暄之后便送我们一行到俄罗斯海关窗口办理出境手续,并在那里目送我们进入中国海关关区后才离去。由于有杨伟光先生朋友们的关照,我们一行在俄罗斯海关窗口办理出境手续的过程非常顺利。办完手续后大家高兴地说:“终于回到家了!”

离开新公路口岸进入满洲里市区时间已近晌午。合作公司总经理冯志斌先生说:“现在回家吃饭已经来不及了,中午我在友谊宾馆请大家吃顿散伙饭吧。”按理说,在俄罗斯境内待了二十多天,现在回到家了,终于可以吃到久违的中餐了,应该味蕾大开才是。我不知其他人是何感受,但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依然沉浸在咀嚼俄罗斯黑列巴的氛围中难以自拔。

以上便是笔者对当年我们一行七人远赴西伯利亚地区四个城市进行考察的全过程。因为以上内容偏重于按照时间顺序而展开,很难就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在文中进行大段的剖析或论述。所以,笔者自感言犹未尽,故而在这些文字之后又增加了一些内容作为延伸。

我们此次赴西伯利亚几大城市考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们一行于2000年2月22日离开满洲里进入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然后从东西伯利亚的赤塔开始,横跨西伯利亚,最后到达中西伯利亚的新西伯利亚市,然后又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返回满洲里,前后历时21天。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先后与俄罗斯赤塔州、赤塔市、伊尔库茨克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新西伯利亚市的政府和当地工商会进行接触,并就两地政府间启动信息合作、科技合作、旅游合作、商贸合作、商品展销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在很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满洲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满洲里市贸促会工作人员在与双边地方政府、工商会工作人员会谈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与俄罗斯部分商贸企业进行接触,并在接触的基础上达成一些合作协议和意向。应该说,我们此行算是基本实现了出访前的预期。如果用几句话来概括此行的收获,即为推进满洲里与俄西伯利亚地区几大城市间的信息合作、旅游合作达成一定的共识,在科技合作方面实现了接触,并在一定层面上推进了商贸合作,同时也为后续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笔者深知,此行出访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是显而易见的,而存在的这些问题也主要源自笔者。

一是笔者作为本次出访考察团组的负责人,由于过去没有参与过对俄外经贸工作,没有率团出访西伯利亚地区的阅历,尤其是缺乏与俄罗斯地方政府、工商会等部门洽谈合作的经验,再加上出行前笔者本人所做准备也不够充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此次考察的实际效果。

二是我们满洲里市政府率先提出了在中俄两国地方政府间开展信息合作的意向,也是我们首先提出打造中俄边境贸易信息网站的思路与想法。我们提出这些想法的初衷是为了推进中俄两国地方政府间的经贸深度合作,为中俄两国的商贸企业搭建可供其商海遨游的信息平台。但在此次出国考察之前因没有机会与西伯利亚地区的地方政府进行沟通,所以当我们在双边会谈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俄罗斯地方政府官员还是感到有些突兀。尽管我们就两地政府间开展信息合作问题进行反复地阐释,虽未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但距离我们所预期的双边政府开展信息合作的起点和状态还有一段路要走。

三是在出国考察前,我们虽然知道俄罗斯地方政府已经摒弃了计划经济状态,俄罗斯各级工商会作为非政府、非商业性组织迅速地接替并将原管理职能转换为服务职能,但俄罗斯工商会在为会员企业提供协调和服务中能达到什么样的深度?会员企业对工商会的依赖程度是什么样子?我们期冀通过俄罗斯工商会在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商贸企业信息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作用的想法能否得到落实?坦率地说,我们并不清楚。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发现,俄罗斯各地工商会组织健全,工商会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密切,与俄会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而且各地工商会能够有效地掌控俄企在市场中的相关信息,但俄工商会显然还缺乏运用企业信息和市场信息的手段。如果我们能率先设计和打造出中俄边境贸易信息网站,那我们不仅能据此与俄罗斯各地工商会开展信息合作,共享信息资源,还能在与俄工商会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四是在期冀引进和消化俄罗斯科技成果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出访前的预期是能向有关俄罗斯地方政府介绍我们所构思的利用满洲里口岸的独特优势,通过与俄罗斯地方政府间进行合作,在俄罗斯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引荐下能与当地的国立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直接接触,了解他们在科技成果转让、合作开发科技成果方面的基本想法。但通过此次考察发现,俄罗斯地方政府对这方面的合作缺乏积极性,在考察中我们直接接触的俄罗斯国立大学、科研机构也不多,我们在这方面收获的第一手资料也不理想。虽然我们在此次考察中有机会与俄罗斯部分大学、科研机构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但由于我们出访前尚未清晰地掌握国内部分企业对俄罗斯科技成果的市场需求情况、需求目录,也不了解西伯利亚部分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让或合作方面的合作意向,所以我们在接触的过程中也只能泛泛地谈满洲里的口岸优势,谈利用满洲里口岸优势引进和消化俄罗斯科技成果的可能性,初次接触我们无法将会谈引向深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此次考察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向俄罗斯部分地方政府、工商会、大学和科研机构披露了满洲里市政府在这方面的战略思考,但要实现利用满洲里口岸引进和转化俄科技成果尚需要做大量富有成效的前期工作。好在我们通过此次考察迈出了第一步,为后续推进此项工作破了题、开了头。

五是关于此次出访考察成果的落实问题。在此次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与俄西伯利亚几个城市的州市政府、工商会商洽了信息合作,旅游市场规范与开发,大连市拟赴俄进行商品展销,利用满洲里口岸优势与俄地方政府、国立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让合作,落实俄商贸企业与满洲里边贸企业在更高层面上开展合作等问题。取得上述合作协议对我们来说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重头戏则是全力抓好所签各项协议的落实。如果我们仅是满足于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回来后就把协议扔在脑后,那我们出访的意义就不大了。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