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伯利亚市红色火炬剧院。
新西伯利亚市世界殡葬文化博物馆馆内一角。
新西伯利亚市水世界水上乐园。
20世纪80年代横穿新西伯利亚市的鄂毕河。
20世纪80年代新西伯利亚市鄂毕宾馆。
20世纪80年代新西伯利亚市荣誉纪念碑。
新西伯利亚市城市一角。
2000年3月7日是我们一行人紧张忙碌的一天。早上8时30分,新西伯利亚市工商会的工作人员开车接我们到一家电力公司下属经贸公司去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得知,这家经贸公司已与满洲里一家边贸公司开展合作,主要做废钢铁生意。经过交流我们还得知,该企业除了做废钢铁生意外暂无开展其他业务想法。我们了解情况之后向该企业诚恳表示,若今后在满洲里做生意遇到困难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如果想扩大业务范围的话,可以与我们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总经理冯志斌先生取得联系。
接着新西伯利亚市工商会的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去了新西伯利亚市政府对外联络局。我们此次新西伯利亚之行事先没有安排与地方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和会谈,因为我们不想干扰下半年满洲里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团出访新西伯利亚市的活动,但没想到新西伯利亚市政府对外联络局闻讯后竟主动邀请我们一行人前往对外联络局进行接触和面谈。
新西伯利亚市政府国际合作委员会主任萨达科夫·弗拉基米尔·列奥尼多维奇先生接待了我们一行,他首先对我们一行来到新西伯利亚市进行考察表示诚挚的欢迎。接下来我便向萨达科夫先生介绍了我们此行的意图与目的,他听后表示赞同我们提出的合作想法,并表示对这方面的合作很感兴趣。这次见面时间很短,双方并未实质性地商谈合作事宜。我感觉新西伯利亚市政府对外联络局主动邀请我们见面好像是在履行一项公关程序,或是想通过我们向满洲里市政府表明一种合作的态度。
我们一行从新西伯利亚市政府对外联络局出来后,去了一家股份制的家具制造与材料批发企业进行考察。该企业的老板对我们一行人的到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特别喜欢产自于中国的面料。双方经过一番沟通后,该企业老板明确表示愿意与满洲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进行合作,并将拟采购的面料样品交给合作公司的总经理冯志斌先生,期待能尽快地得到冯总的回复。
最后,工商会又安排我们去了新西伯利亚协议协会,该协会的总经理叫达书特·耶夫盖尼·萨日利耶维奇。这个协会的名称听上去颇有点费解,我猜测可能是我们翻译的问题。这家协会应该是一家非官方的信息开发机构。协会的总经理说,该协会的主要业务是收集、整理和利用信息,主要收集、整理市场企业和商品信息。协会的总经理特意打开电脑让我们浏览网页,网页上有全俄罗斯情况、企业名录和数据库等信息。关于信息合作问题,达书特先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同意与我们开展信息合作,并希望能尽快地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二是建议我们把满洲里企业名录通过网络或电子邮箱传给他们,他们想测试一下,看我们企业名录的制作标准是否能够达到他们认定的使用标准;三是无论是双方开展合作还是为对方提供信息服务,他们认为信息查询和使用不应该是无偿的,应该实行有偿使用。
说实话若不是笔者亲眼所见,可能不会相信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地区非官方的信息开发管理部门竟然具有这么强烈的市场意识。据相关人士说,新西伯利亚市的政府官员相对于其他几个地区政府官员的市场意识更强一些,因为这里有俄罗斯科技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科研部门、科学家都来这里做科学实验,开展学术交流,还有一些国际资本也来到这里寻求投资机会,比如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故而,这里的官员和企业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就相对强一些。
笔者认为新西伯利亚协议协会非常符合我们寻求合作的标准,因为这家信息机构不仅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而且在信息收集、利用信息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并且在信息建设与开发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应当虚心地向人家学习,探讨信息合作的技术标准共融问题。我们若能确定与这家信息开发机构开展合作只需要偿付信息使用费用的话,就应与其建立起相应的合作关系,并从这里直接获得俄罗斯商贸企业的相关信息数据,因为这方面的信息是我们构建中俄商贸企业信息网站最缺乏的资源。由于我们双方在信息开发、合作等方面确有诸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我们商定将其选定为下一步在俄西伯利亚开展信息合作的首选合作对象。我们双方颇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可谓是一拍即合,当即就达成了明确的合作意向。
能在新西伯利亚市遇到如此成熟的合作伙伴,对构建中俄商贸企业信息网站处于起步阶段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合作机遇,但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考验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我们率先提出了打造中俄商贸企业信息网站的构想,但我们在实际筹建工作方面与这家协会相比还是处于严重落后的状态;二是通过与这家协会初步商定的合作意向,势必要求我们尽快地制定和实施满洲里中俄商贸企业信息网站的开发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尽快促使网站落地;三是要尽快地摸清楚新西伯利亚协议协会的公司背景、公司实力、运作情况等,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为我们双方下一步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我们一行此次赴俄西伯利亚四个城市寻找信息合作、商贸合作、科学技术引进和转化方面的合作对象,说到底就是为满洲里未来的发展和再上一个台阶寻找商机。在此之前,我们在信息开发方面投入了一定的力量,实现了顺利起步,但今后要走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当前,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初步完成信息管理机构组建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做好满洲里信息港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做好中俄商贸企业信息网站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在抓好网站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软件的开发与建设,如中俄双方边贸企业名录的收集和整理、企业数据库和商品信息数据库建设、网站的域内外营销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提早规划和落实,我们也就很难与新西伯利亚协议协会这样已经相对成熟的信息开发机构进行务实性的合作。此行回去后我们要将与新西伯利亚协议协会签订的合作协议作为我们的倒推目标,加快整体工作的进度。
在新西伯利亚市考察期间,笔者在与王威先生聊天的过程中无意间得知,在这里的红色大街69号有一家旧物商店,总会弄来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老物件进行售卖,引得好多人前来淘宝。据说,就在我们来新西伯利亚市的前几天,这家商店就拿出一副老式象牙麻将,引得很多人前来观赏。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威先生的这几句话立即勾起了笔者的兴趣,于是笔者决定抽空去看个究竟。
就在我们徒步前往那家旧物商店的途中,笔者无意间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幢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与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非常相像,就好像是从一张图纸上扒下来的似的。于是,我就好奇地问王威先生:“前边的那幢楼是做什么用途的?”王威先生不假思索地说:“那就是新西伯利亚市的博物馆。”笔者无意间这么一问,王威先生随口一答,当时谁都没往心里去。但我没想到的是,新西伯利亚市大街上的那次无意间的发现和一句询问日后竟帮了笔者一个大忙。
我们从俄西伯利亚几个城市考察归来不久的一天,满洲里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会议研究将当时的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和办公大楼四周的附属建筑一并打包卖给外地房地产开发商的问题。
当年东北人民政府考虑满洲里位于中苏边境最前沿,重点承担着国家抗美援朝、苏联援建我国的154个重大项目的设备接收、运输和押运等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国家对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工作。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故而东北人民政府特别批准满洲里兴建了数座新建筑,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就是其中的一座。当时的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始建于1952年,位于三道街和树林街交叉路口的北侧,主楼的西侧临三道街是一栋木刻楞式建筑,当时是市委、市政府的家属房;办公大楼的东侧也有一栋木刻楞建筑,当时是政府机关食堂;办公大楼的北侧临四道街有三栋机关宿舍楼,其中还包括一些政府办公部门,如司法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农技站、健康教育所等。
笔者觉得卖大楼这件事情很重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出让固定资产问题,所以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笔者认为,这座办公大楼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满洲里几大历史建筑之一,是承载着满洲里历史与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这座老建筑见证了满洲里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沧桑。笔者的这番话既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这座老建筑的来龙去脉,也说明了保留、保护这座老建筑对于满洲里未来发展的历史意义。
市政府主要领导既没有直接反驳笔者的意见,也没有同意笔者的说法,市政府主要领导说:“既然不能卖也不能拆,那你说这座老建筑保留下来还能做什么?”当时,市政府已经出资把原东方边贸总公司在合作区西段所建造的未完工并搁置多年的酒店大楼盘了下来,并正在组织施工企业对其进行内外装修。待装修完工后,市委、市政府就要整体搬迁过去,故而领导这才萌生了将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整体卖掉的念头。笔者略加思索后回答:“可以将这座老建筑改建成博物馆,这样我们就不用再投资新建博物馆了,一举两得!”市政府主要领导又问了我一句:“你看哪里的博物馆有这种建筑格局的?”笔者随即回复说:“前段时间我们一行去新西伯利亚市考察时恰好发现那里博物馆的建筑格局与我们这座办公大楼非常相像,我们完全可以参照嘛!”就这样,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老建筑就保留下来了。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