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胸廓深处的风景
2023.10.08 04:11
——读林清平散文集《人生没有草稿》有感
□齐凤艳                         
“穿在脚上的旧时光,混杂着土粪、炊烟、妈妈的味道,还有村口的那片老石磨,磨出来的诗和远方”。这是林清平的一首诗,题目为《老布鞋》。诗中的“旧时光”塑造了林清平,亲友之爱、乡土之情如影子一样陪伴着他。石磨一圈又一圈不停地转动着,但它没有消磨林清平飘逸的内心,相反它的研磨让林清平拥有了一个独特的灵魂,不停地追求着诗和远方。
不久之前,我阅读了林清平的散文集《人生没有草稿》。这部散文集用林清平的话来说,是铺满他思想花瓣的人生旅程,是他灵魂里的丫头用爱情的发丝为他生命的航船拉纤。这部散文集是林清平思想与情感融合的产物。
读散文集中的文章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些情感丰盈、思绪悠扬的散文是林清平用自己的人生浇灌的花朵,是他胸廓深处的风景。读这些文章我能观赏到林清平家开满鲜花的小路美景,能体会到他对故人的思念,能看到他作诗醉酒纵情欢乐的日常。
唐代张籍有一句诗,“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故乡总是让人念念不忘,那里是父母为我们建造的归宿,是我们生命开始的地方。“茅草岗,这座最初哺育我生命的村庄,不仅决定了我童年的生活,而且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林清平如是说。这世上谁能不忆故乡?那个将身边的美好装进行囊后起身出发的少年,历经岁月沧桑后,一次次在纸上倾诉着他对家乡的爱恋与思念。
在《人生没有草稿》中,我闻到了林清平母亲熬煮的山芋玉米糊热气腾腾的芬芳,那是拮据的日子里难得的美味;我围观了父与子之间的对峙,高高举起的鞭影摇曳着父爱的另一种表述;我看见林清平听雨如听音乐,看见他瞧着鸟窝,脑海中构思诗歌的往事,品味他在讲述村人故事时的深情厚谊。
我能从文章中体会到林清平早熟的忧愁和孤独。他说“一到长江汛期,我无时无刻不担心圩堤溃破,每个夜晚都会被洪水滔天的梦境惊醒。在漫漫黑夜里,我内心的忧患意识被恐惧的梦境催生,并一点点长大”。他说“我喜欢独自一人踯躅在桐贵桥边看夕阳,看白云苍狗莫测的变幻,并经常因此无端伤感,内心的孤寂像一棵疯长的树,越来越茂密”。读到这些文字时,我的左耳响起林语堂在《人生的盛宴》中对“孤独”的形容:“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同时,我的右耳畔飘来歌德的话:“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我有时不禁想,一个人走上文学道路,多半是缘于他儿时的性情吧。
就如此部散文集序言中所说,“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而作家筛选这种微尘,将其聚拢熔合成金,然后铸出金蔷薇:小说、散文或者是诗歌”。林清平是孤独的,他为了排解孤独,用文字创造了一个世界。
“我以锄头为笔,我以笔当锄头,沿着风的路书写,写我的大地天空,写我的人生和生命,一直写到风就是我,我便是风”。风,随心所欲不受拘束,于是林清平创造的这个世界宽广无边,因为他已化为风无处不在。上面这句话体现了林清平文学创作的一个特色,那就是自由的心。
人流中行走,时空中穿梭,林清平去过很多地方,写下了一篇篇游记,无论写哪里,他都将精神的放逐与追逐置于文章的中心。“塔让我力求自己活得像一座塔,我也似乎活到了塔我不分的份上,但自己究竟有没有塔的风骨呢”“我要带着我一尘不染的心回家”。他时时叩问着、警醒着,直到现在。
我在“林清平智慧书”的公众号读到这样一句话:“如果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你便与朝阳同质,注定在每个早晨升起。你献出自己的光与温度,爱和上善,乃生命的本能,灵魂的自觉。热爱那些承受者,感恩那些聒舌者,赞美和批评都是一种激励,同样是我前行的力量。只一心走路,不停下脚步便好,我愿意跟着阳光一生行走”。这博大深广的爱,鼓舞着精神,培育着心灵。
因此,《人生没有草稿》对我来说引起的共鸣是强烈的和广泛的。林清平那些被誉为“当代菜根谭”充满睿智的散文,让迷茫者醍醐灌顶,低落者清风拂面,偏颇者走向正路。林清平说:“如果我们还有一点小小的智慧,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将这小小的智慧传递给有缘分的人。”林清平修禅,但是他不避世,相反,他深情注目着人间。
人间来一趟,没有草稿。林清平写下厚厚的书稿,一本又一本。他说:“为一群蚂蚁失眠,似乎非常可笑,但这种事情注定会在我的生命中必然发生。”林清平曾有怎样的暗淡与精彩、沉默与鸣响?他如何思亲、寄远、交游、遣怀?一个人活着,总留有各种痕迹,而林清平用文字把这些全都记录下来。读他的散文集《人生没有草稿》,有一些东西在我眼前冲撞,那是思想,有一些波光在我心湖闪烁,那是情感,有些和风在我面庞吹拂,那是热爱。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