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故事 ——读小说《骆驼旅馆》有感
2023.09.22 36:10
                       □夏祥博

最近,朋友给我推荐了满洲里作家吕阳明的作品,说他的作品很不错,值得一读。说来惭愧,作为满洲里人,我很少关注满洲里文学作者和作品,一方面是不太相信小地方能出好的文学作品,觉得不值一看;另一方面则是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快餐化了,空闲时间都用在刷抖音和快手上,很难静下心来欣赏文学作品。直到前段时间我抽空看完了吕阳明的《骆驼旅馆》,着实被这篇小说惊艳到了,遂引发我对满洲里本土文学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翻开吕阳明的简历才发现他在全国是非常有名的,原来高手在民间,小城市也能出大作家。

1970年5月出生的吕阳明一直供职于满洲里海关,地地道道的满洲里人。目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协副主席、满洲里市作协副主席、满洲里文艺评论协会副主席、中国海关文体协会理事。2003年吕阳明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了,他的小说多发表在知名报纸杂志上,正式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就已经100余万字。曾获得海关总署“金钥匙”文学奖、国门文学奖,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等。已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有《边关传说》《芦花飘荡》,长篇小说《血沃边关》等。笔者为吕阳明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优秀成绩高兴之余,也为满洲里这片厚土上培养出这样出色的作家而骄傲。

《骆驼旅馆》这篇小说开篇就提到“金三角”“中苏街”“国际饭店”等满洲里标志性地名,对于常年生活在满洲里的我来说,熟悉感、亲切感油然而生,正因为这篇小说语言朴实生动、诙谐幽默,才让我有了读下去的动力。

读到第三页我才明白骆驼旅馆的含义,原来骆驼不是指的动物而是指的一种职业。在满洲里口岸,货主们为了规避关税,雇佣一些人每天背50公斤内的货物出入境,这些背包客就像骆驼一样驮东西东来西往,故而被称为“骆驼”,骆驼旅馆正是为这些“骆驼”们提供住宿的地方。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讲述了“我”在媳妇跟别人跑了以后,经前大舅哥介绍来到了满洲里创业的故事。起初“我”的职业是一名“骆驼”,其间还被俄罗斯小混混丘马科夫抢过一次包。几年后,“我”用当“骆驼”赚的钱兑下一家旅馆,取名“天外天”。由于旅游分淡季和旺季,客源并不稳定,后经丘马科夫介绍,来了很多俄罗斯“骆驼”,总算是稳定了客源,成了“骆驼旅馆”。但好景不长,旅馆因消防问题需要改造,可“我”却拿不出钱,陷入了危机,此时又赶上丘马科夫借钱不还、赖账,引发了“我”与他的冲突。不过结局极富戏剧性,当“我”以为丘马科夫会找机会回来寻仇时,没想到他竟然是回来还钱的,这笔钱最后解决了旅馆消防改造问题,整个故事以大团圆结局收尾。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虽然不多,但个个生动鲜明,就像我们身边认识的人一样,这是《骆驼旅馆》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

善良的前大舅哥。前妻跑了以后他主动请“我”喝酒,对“我”一副愧疚的样子,就好像是他指使了那个南方小老板拐跑了“我”媳妇似的。他又让在满洲里混得风生水起的把兄弟“峰哥”帮“我”在满洲里站住脚跟,大舅哥是推动“我”从黑龙江到满洲里生活的直接人物。

大起大落的峰哥。小说中的“我”来到满洲里投靠的第一个人就是峰哥,而峰哥对“我”也格外照顾。当年峰哥来到满洲里时只有三十块钱,后来他从穷人混成了现在的百万富翁,是白手起家的典范。峰哥经常说一些朴素并富有哲理的话,例如“这买卖啊,就得一个人做,再好的哥们儿,只要一起做生意肯定得掰”。后来卢布贬值使峰哥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他铤而走险走私野生动物被抓了,可谓是大起大落的人生。

喜剧感十足的丘马科夫。作者对于丘马科夫的描写不惜笔墨,这个人物一出场就详细介绍了他的外貌,金黄色鬈发、鹰钩鼻、大块头,暗格子衬衫、山寨牛仔裤等,是小说中唯一一个用了这么多词进行外貌描述的人物。

丘马科夫有凶恶的一面,中国“骆驼”叫他“丘扒皮”,还怀疑他是俄罗斯黑手党。“我”还被他抢过一次包和一瓶矿泉水,当时“我”不仅不敢反抗,还强装笑脸,多年后“我”在国内碰到他仍然被吓到醒酒,足见其凶恶。

丘马科夫有痴情的一面,他深爱塔吉亚娜,后来听她的话不再胡作非为,领着朋友在口岸卖力气挣钱,还励志为塔吉亚娜赚钱买进口钢琴。他为了塔吉亚娜和情敌决斗,甚至被塔吉亚娜抛弃后仍然不死心,还想要跑到美国和人家见面。

丘马科夫有憨厚的一面,他不记仇。因为丘马科夫欠钱和赖账,“我”和丘马科夫有过两次冲突,第二次甚至还打了他。第一次冲突后,丘马科夫乐呵呵地主动与“我”和解并送上春节礼物。第二次冲突后,又是丘马科夫主动示好,不仅给“我”和莎莎带了巴斯克彩蛋,而且还清了欠款。这个凶恶、痴情、憨厚的俄罗斯人丘马科夫展现出了复杂多变的人性,是个夸张的喜剧人物。

旅馆未来的老板娘莎莎。莎莎是“我”开骆驼旅馆雇的服务员,“三十出头,身材一般,矮且丰满,脸盘不错”是这篇小说对这个女人的外貌描述。作者虽然未明说,但很多细节暗示“我”和莎莎之后会走到一起。两人境遇相同,均是离异且又都漂泊他乡。旅馆只有莎莎一个雇员,两人朝夕相处且比较信任。莎莎不用“我”给她涨工资,说明她把旅馆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在圣诞夜那天被莎莎的话感动,认为她很贴心。后来又因为丘马科夫对莎莎袭胸而不顾一切地打了他,足见“我”对莎莎的“一往情深”。

这篇小说的全文充满了烟火气,描绘了“骆驼”们的生活不易,人物对话处处具有东北方言特点,时不时戳中人的笑点。故事以“我”的创业经过为主线,展现出“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困难和危机的积极态度。总之,小说可读性很强,内容引人入胜,讲的道理耐人寻味,读完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值得多看几遍。期待吕阳明作家多出作品,出更多的好作品,也希望满洲里本土文学发展越来越好。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