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淼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那以后,市面上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书籍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对“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听着儿子熟练地背诵新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二十四节气歌》,高兴之余我总有些担心,“二十四节气”背后蕴含深厚的文明底蕴,仅靠一首节气歌是不能展现全貌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对“二十四节气”产生兴趣,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呢?所幸已经有作家替我们做了相关的探索,并推出了自己的作品,例如这套书《跟着节气小步走》。
《跟着节气小步走》是今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绘本,共4册,是知名科普作家三耳秀才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传统知识科普书。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十几年来热衷于传播“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出版过《跟着太阳走一年》《中国年轮:从立春到大寒》等著作,可以说对“二十四节气”相关问题研究颇深,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
在书中,为了让小读者对“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产生深刻的记忆,三耳秀才煞费苦心,以《百家姓》中的赵、钱、孙、李四姓塑造了赵小燕、钱壮壮、孙湉湉、李大力4个人物,分别作为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代言人,通过人物互动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他还在每个节气的文章开篇利用《二十四节气快问快答》《“不时不食”好饮食》等精彩的小栏目吊起小读者的胃口,激发了孩子们认真阅读的动力。在每篇文章的结尾他都会用《节气金句“獭祭鱼”》这个栏目提醒孩子们每次学习完都应该进行总结,收获相关的知识……
在提升读本趣味性的同时,三耳秀才并没有忘记确保相关知识的科学性。众所周知,“二十四节气”是对循环的四季变化进行更加准确划分的产物,是通过圭表测影法持续观察一年日影变化后对相关知识的科学总结。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理解,除了后人赋予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感悟之外,还需要注重分析它最初的本意。例如秋分和中秋的科学上区别、夏至太阳的影子长短等问题,三耳秀才充分地利用天文学的知识对各种问题进行了解答。回归“二十四节气”的本来面目,能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古人的智慧,领略大自然运转的神奇,从而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时间制度,是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参照坐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具体表达,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三耳秀才通过介绍传统习俗、对古今生活进行对比、讲解节气时令食材的制作,以节气为媒介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了“二十四节气”的集体记忆、庆典文化和知识体系,在读者心中凝聚中华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实现身份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的回归。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