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黑龙江一个小村子里度过的,现在村里百十来口人的面孔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记得他们都有一张和善的脸。
这些人中,有一个人留给我的记忆最深,他是我家前院一个不会说话的老人,他孤身一人,年龄比我爷爷小一些。记得小时候他经常带着我玩,我跟他的沟通几乎都靠手比画,但我们交流得非常顺畅,用手就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我们在一起非常开心。记得那会儿老爷爷总去大坝钓鱼给我吃,而我会在小果园里给他挖蚯蚓……总觉得生活就会这么一天一天无忧无虑地过下去,直到有一天老爷爷去世了。记得他去世的消息是奶奶告诉我的,童年的我对于死亡没有概念,唯一的感觉就是少了一个能跟我沟通的人,心里很失落。人可能会忘记过去生活的细节,但生活留在心中的感触却是忘不了的。
在我记忆中,童年时农村午后的阳光永远是那么温暖和煦,草丛与树林中时不时会飘出蝈蝈的阵阵鸣叫,黄沙铺成的道路上偶尔会有拖拉机驶过,“突突突”地扬起一阵阵尘土后,身影慢慢地淹没在远方高高的玉米地里。清澈的河水在离我几米远处潺潺流过,水中的石子清晰可见,鱼是没有的,只能偶尔在坑洼处看见几只小小的蝌蚪或是没有指甲大的蜗牛。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有些刺眼,随着河水的流动,倒映在我身上的一片片“白斑”不停地晃动着。
七八岁的男孩子正是“讨狗嫌”的年纪,天天恨不得从早玩到晚,也许这就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人类野性未泯的体现吧。夏天一到,一帮淘小子光着屁股就往河里跳,扑腾够了穿上裤子就往家跑。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我到现在还是能想起那时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趣事。蓝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鸡窝里热热乎乎的鸡蛋,羊圈里给刚出生的小羊喂奶,下河抓青蛙抓蝌蚪,房檐下掏鸟窝……农村生活的每一幕都很难忘。
现在总会有人说,想回农村去过所谓恬淡的生活,我想他们是忘记了农村生活的另一面。我小时候总觉得小学校园离家很远,要穿过好几片玉米地,但长大后才发现不过十分钟的路程,儿时的记忆有时不代表真实生活的全部。
小时候,冬天家里都是靠烧柴来取暖,学校的教室靠烧苞米瓤子取暖。每年刚入冬的时候,老师总是会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们告诉家长往学校送苞米瓤子,好让学生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但总是有人完不成老师下达的任务。夜晚的屋外星星倒是清晰可见,但伸手不见五指,这样暗淡的生活好像没有尽头。
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用一根废电池的碳芯做了一支很特别的笔,他坚持用那支笔写了一段时间的字,我当时很佩服他。后来那位同学跟着父亲回家种地了,贫困把农村很多孩子从欢快的校园拖回贫瘠的土地。如今全国脱贫也就是刚刚发生的事,可是很多人反倒忘记了贫穷的滋味。
虽然现在农村已经大变样了,但我希望那些童年的记忆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毕竟我们一生经历的事情见证了祖国变富变强的历史。(张德鹏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