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端午诗词点评
□布日古德 小可
端午
小可
一条江
从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去
一块石头
沉入江底又浮上来
一个人
用《九章》和《天问》告诉艾蒿
这世界为什么缺少虚无
一条龙舟
划出去又划回来
历史就是这样
一个朝代灭亡另一个朝代诞生
就像那一片片艾香
一年年地习惯了野火
它是石头还是我是石头
它是浪花还是我是浪花
我只能用一盏河灯
一枚粽子一支船桨作答
端午我们都醒得太早
踏青的时候
我想和那位老者对话
此刻我在这里
而他远在天涯
小可
一条江
从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去
一块石头
沉入江底又浮上来
一个人
用《九章》和《天问》告诉艾蒿
这世界为什么缺少虚无
一条龙舟
划出去又划回来
历史就是这样
一个朝代灭亡另一个朝代诞生
就像那一片片艾香
一年年地习惯了野火
它是石头还是我是石头
它是浪花还是我是浪花
我只能用一盏河灯
一枚粽子一支船桨作答
端午我们都醒得太早
踏青的时候
我想和那位老者对话
此刻我在这里
而他远在天涯
布日古德点评:小可的这首诗选取各种简单的象征元素,把一段难忘的历史娓娓道来。诗从一条江开始,这条江既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一条江,又是在人们心中永存的一条大江。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汨罗江的名字,而是用“天问”“九章”这些不朽的名篇把江水和屈原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段从历史回到现实,以“一条龙舟”释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现实,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诗的第三段,表面说的是“石头”与“浪花”,其实是在探讨永恒和刹那的关系,只有那些被人们记住的东西才能算是永恒的,无数的朝代灭亡了,而屈原却被人们用河灯、粽子、船桨永恒地记在了心里。
诗末的“端午我们都醒得太早”,是一句含义极为丰富的句子,进一步彰显了端午节的特殊性。屈原的精神永远指引着我们,让我们保持清醒,不会误入歧途。这首诗思想内涵丰富,张力十足,有个性,值得回味。
癸卯年端午
布日古德
清早那么多人醒来
艾蒿浸染一个民族
两千多年农家五月的灵魂
五月花开
一条河流瞬间
笑纳一块有温度的石头
一个有一缕长发和胡须的人
终于变成了石头
我属于石头吗
你属于石头吗
她属于石头吗
谁是一块石头
汨罗江
我们到底是哪一块
这大地草没了
因为毒素越来越多
土地不能只生长庄稼
更需要花香果香
是啊 谁的唢呐一吹
就此天下太平
脚下
一株木棉花和一朵马蹄莲
都在艾香的熏陶之下
可这世界太小的总被忽略
太逍遥的又总被排挤和绯闻
布日古德
清早那么多人醒来
艾蒿浸染一个民族
两千多年农家五月的灵魂
五月花开
一条河流瞬间
笑纳一块有温度的石头
一个有一缕长发和胡须的人
终于变成了石头
我属于石头吗
你属于石头吗
她属于石头吗
谁是一块石头
汨罗江
我们到底是哪一块
这大地草没了
因为毒素越来越多
土地不能只生长庄稼
更需要花香果香
是啊 谁的唢呐一吹
就此天下太平
脚下
一株木棉花和一朵马蹄莲
都在艾香的熏陶之下
可这世界太小的总被忽略
太逍遥的又总被排挤和绯闻
小可点评:布日古德的《癸卯年端午》是一首经得起推敲的有品位的好诗。诗人首先以端午踏青的场面邀读者入诗,“清早那么多人醒来”明写踏青,但“艾蒿浸染一个民族两千多年农家五月的灵魂”此句一出,“醒来”二字的含义立刻深远起来。
第二段,“一条河流瞬间笑纳一块有温度的石头”,石头的温度来自抱石人的体温,河流“笑纳”不是石头,而是以生命献祭真理的屈原。“石头”代表凝固、坚贞、不朽,人不能变成石头,但是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以变成“石头”,青史留名,历经千年依然不朽。显然,在这里石非石,而是代表了一种铿锵、坚毅、无悔的风骨与豪迈的品性。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第三段诗人亦如屈原问天般反复地向汨罗江发出叩问“谁是一块石头”。我们今天的品性达到屈原的水平了吗?这是一句触及灵魂的询问,亦是对苍生的一种劝勉。
诗人借被毒素蚕食的小草,暗示现实生活中的丑陋、黑暗与不公平。尽管如此,诗人依然相信光明与正义,相信“花香、果香,唢呐一吹天下太平”。因为我们所有人的精神都已被屈原的精神所“浸染”,每个人都想做一块“石头”。
诗人从被艾香熏染的“木棉花”和“马蹄莲”身上,看到了民族正气迸发出的希望。但他没有盲目乐观,最终表达了“可这世界太小的总被忽略,太逍遥的又总被排挤和绯闻”的隐忧。
这首诗通篇萦绕着屈原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叹赏。
端午
周玲
我们手持弯刀
在沉静的绿里追赶着翻滚的香气
草木的肉身丰盈而又温暖
我迷恋这浓烈中略带清苦的气息
抱回的艾草都是母亲记挂的良药
驱蚊避邪 散寒祛湿 沐浴熏衣
端午节来临之前
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忙碌
采摘新鲜粽叶
提前泡好红豆与糯米
生灶火 煮粽子 去小卖部备好节日食材
然后挨着琐碎的光阴
等待响起的车鸣打破村庄的寂静
除了容颜时间并不能改变母亲什么
她依旧像一株谦和的植物
内心盛满光亮与热爱
热衷农院田垄大事
喜欢一次又一次往城里捎东西
她已经开始年迈了
却始终保持孩子的倔强
她逐渐缓慢的脚步
有时会让我心惊和惶恐
周玲
我们手持弯刀
在沉静的绿里追赶着翻滚的香气
草木的肉身丰盈而又温暖
我迷恋这浓烈中略带清苦的气息
抱回的艾草都是母亲记挂的良药
驱蚊避邪 散寒祛湿 沐浴熏衣
端午节来临之前
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忙碌
采摘新鲜粽叶
提前泡好红豆与糯米
生灶火 煮粽子 去小卖部备好节日食材
然后挨着琐碎的光阴
等待响起的车鸣打破村庄的寂静
除了容颜时间并不能改变母亲什么
她依旧像一株谦和的植物
内心盛满光亮与热爱
热衷农院田垄大事
喜欢一次又一次往城里捎东西
她已经开始年迈了
却始终保持孩子的倔强
她逐渐缓慢的脚步
有时会让我心惊和惶恐
小可点评:周玲的《端午》是一首极具烟火气息的诗,整首诗围绕母亲展开,线索清晰、情深意长。诗人不吝笔墨,对母亲忙碌的身影多角度地细致地进行了刻画,把母亲纯朴慈爱的形象在端午节完美展现出来。
草木温暖,浓烈中又略带清苦的气息,和母亲的气息几乎一样。“挨着琐碎的光阴,等待响起的车鸣打破村庄的寂静”,多像节日里准备好了一切,虔诚地倚门盼望儿女归来的母亲。端午节,草木茵茵,绿意幽幽,母爱绵绵不绝。这首诗把母亲的形象、气质、信念极其巧妙地融入乡土之中、平淡之中。
被时间改变了容颜的母亲,“她依旧像一株谦和的植物,内心盛满光亮和热爱”。母亲即便已步履蹒跚,却仍然像孩子般倔强。母亲,请您慢下来好不好?让孩子的心安定下来。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