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奔跑在田间》有感
□金永淼


《少年奔跑在田间》这本书中出现了许多新时代中国的热点话题,本书以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为背景,既描绘了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的美丽画卷,又聚焦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这一新课题。虽然紧跟时代潮流进行文学创作是件很好的事,但如果把控不准尺度,很容易让作品成为空喊口号的泛泛之作。而青年作家陈伟军通过一名小学生顾小森的视角,将这些话题巧妙地串在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里。
本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宁波奉化的古村里,主人公顾小森为了说服去农村创业的姐姐回城,带着好友的“秘籍”,独自一人来到了古村,原本计划一个星期完成任务的他,却在完成姐姐布置的五个任务的过程中逐渐被古村吸引,成为了新的田园生活忠实的粉丝。最后,顾小森带领城市里的小伙伴一起来到古村体验全新的生活方式。
去古村的路上晕车难受恶心、晚上大自然声音嘈杂难以入睡,陈伟军把城市少年顾小森初到农村的种种不适一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也正是因为这些“折磨”,加强了顾小森实施破坏计划将姐姐带回城市的决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小伙伴的率真与热情、古村人的善良与朴实、姐姐干事时的激情与执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让他对乡村生活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乡村振兴计划确实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真正吸引城里孩子的是什么?显然不是他们司空见惯的现代化的生活娱乐,吸引他们的是用衣服网鱼的新奇乐趣、夜晚守瓜棚的害怕与刺激、用棒槌杵衣服的自足与自乐……陈伟军在《少年奔跑在田间》中为我们呈现了诸多的乡村趣事,对于我一个农村出来的成年人都具有强大吸引力,更何况那些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道考试做题的城市小孩儿。
丰富的现实生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作者说:“在决定写这部小说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满是老家村庄的风情面貌:乡野的清风与阳光,田塍上的青艾和马兰草,村溪里洗濯着的衣物和跃出水面的小鱼,更有漫山青翠的竹林呼应着山脚下金色的稻海……”陈伟军如果没有儿时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是断然写不出来如此生动的场景,是无法让读者信服顾小森会迷恋田园生活无法自拔这件事的。
当然一个好的故事除了生动现实的场景描写,典型人物的塑造也至关重要。无论是懂事体贴的阿秀、还是固执聪慧的顾小芸、抑或是淡定温和的四眼奶奶,陈伟军用充满清新浓郁乡土气息的笔墨,将人物形象气质予以生动的展示,让我们感觉她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是她们亲自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讲述此时此刻农村的真实景象。
作者陈伟军是名80后作家,与其他青年作家关注玄幻、盗墓等非现实题材不同,他关注的是真实的农村和社会,所以他才会敏锐地抓住乡村振兴和劳动教育这两个题材,将城市与乡间的冲突、应试教育与学生成长的矛盾,通过《少年奔跑在田间》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他想通过《少年奔跑在田间》告诉所有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酣睡在泥土里的花生,是大自然的孩子。当我们肆意地奔跑在田间,感受着农村新的社会秩序与主流话语,就能遇见生活的美好!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