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钩沉
犹太人与满洲里(八)
2023.03.29 10:10
□老冀

1945年,上海市两名犹太妇女在一名犹太妇女经营的摊位前选购商品。
 
1945年,上海市卖挂锁的中国小贩与卖旧衣物的犹太人。
 
1945年,上海市一名犹太工匠在位于熙华德路(今长治路)工作室进行工作。
 
1945年,上海市犹太人聚居区内店铺一家挨着一家。
 
1945年,上海市一家获得地方政府颁发行医执照的犹太医生开办的诊所。

1945年,上海市一家犹太人经营的上海知名高档照相机专卖店。
 
 
    犹太商人除了在满洲里的道南道北两个八乍市和扎赉诺尔地区收购冻鱼外,还通过沙皇俄国驻海拉尔领事馆的帮助,以“合法”身份涌入达赉湖渔区进行大规模的捕鱼作业,大肆攫取中国渔业资源。
    虽然现有的史料,对当年在满洲里南北两个八乍市和普希金大街经商的俄罗斯商人的具体情况记载不是很全面,但可以肯定地说,满洲里开埠初年之时,来自俄罗斯地区的俄罗斯商人和犹太商人凭借沙皇俄国政府为其强行取得的免税政策,凭借其手中雄厚的资本基本垄断了满洲里的商业市场。
    日俄战争期间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政府一边穷兵黩武,一边动员俄罗斯商人和犹太商人采购军需物资,而这些商人则把视线投向满洲里、扎赉诺尔以及中东路沿线城市。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仅在满扎两地从事收购军需物资的俄罗斯商户最多时曾达上百户(但商号名称大多不详)之多,其中扎赉诺尔地区俄罗斯商户就达几十户之多。这些俄罗斯商人资金充裕,所收购的物资针对性很强,而且收购数量几乎无上限。他们在满洲里和扎赉诺尔开设多个机构,大肆收购本地的牲畜、皮张、冻鱼、饲草等物资,还到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区采购粮食、砂糖、茶叶、豆油等大宗商品。这一时期的犹太商人如布什马肯、尔拉衣连、马特尾、伯里索夫、喀塔也夫等还将收购物资的活动半径覆盖到了满扎两地周边牧区。
    犹太商人在经营上的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资本状况和所熟悉的经营领域来选择经营品类,绝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他们经营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保持盈利。从小的方面说,犹太商人的经营范围基本涵盖了当时满扎两地居民生活所需,如肉铺、酒柜、烟草零售、洋服制作、修理钟表、理发店、颜料店、洗衣店等。
    20世纪初叶,居住在满扎两地的俄罗斯人生活上是很讲究的,如酒柜是俄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无论是官吏、军人、商人、工程技术人员、律师、职员都很喜欢时不时地喝上一杯,就连赶四轮车的马车夫每送走一伙客人后,都会到街边上的酒柜或小饭馆去喝上一杯。此外,上文提到的理发店与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理发店是有所区别的,俄罗斯人尤其是犹太人对胡须重视程度比对头发重视程度要高,去理发店修理胡须的次数比去理发的次数要多得多。俄罗斯人居住的房子一般每年至少要用石灰水粉刷一遍,有的人家可能粉刷不止一遍。当时粉刷墙壁没有其他涂料,唯有将买来的石灰放在容器里,然后添上水,最后形成白颜色的膏状物质充当涂料。有的人家粉刷房屋不喜欢添加颜料,就用白色的石灰水,而有的人家喜欢在石灰水中添加浅蓝色的颜料,还有的人家粉刷墙壁时会将墙壁涂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颜色。这种粉刷墙壁所要添加的颜料在俄罗斯人开的颜料店里均可买到,此外,这种颜料是多用途的,还可以用来染布料。
    从大的方面看,当时的犹太商人几乎垄断了满扎两地的皮毛、皮张、活畜和冻鱼的收购,垄断了中东铁路北段的木材供应。
    虽然在满扎两地本土的犹太商人实力不能与上海哈同那样的犹太巨商相媲美,但当年活跃于满洲里一线的犹太巨商斯基德尔及其家族在中东铁路沿线绝对是犹太商人中的翘楚。斯基德尔在满洲里设有木材购销公司,供销范围至少囊括满洲里至扎兰屯一线,并获得了中东铁路沿线部分林场的采伐和销售权,此外斯基德尔及其家族经中东铁路管理局同意,独家获得了扎赉诺尔煤矿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权。烟草大亨老巴夺父子虽然不在满洲里居住,但在满洲里设有烟草零售商店,还在满洲里设有经贸公司,负责运营其母公司在哈尔滨及中东路沿线所有的进出口生意。此外的一些犹太商人虽然资本规模没有斯基德尔家族那么雄厚,但他们是欧美品牌商品的代理商,其销售半径不仅覆盖满洲里,还远销海拉尔、扎兰屯、齐齐哈尔等地。
    从总的情况看,在满的俄商和犹太商人大多属于小本经营,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俄货、肉食、粮食、布匹、杂货、食品等。还有一些俄商在满从事洋服制作、洗衣、钟表修理,开设药铺、鞋铺、理发、照相、书店、颜料店等。根据《犹太人在天津》一书记载,犹太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一般被称为犹太社区,在社区里从事修表、理发、高档西服制作、制鞋的都是犹太人,此外,社区里犹太人经营的药店包括医生和牙医也都是犹太人。《犹太人在天津》一书的相关记载可为满洲里犹太商人生活状态进行佐证。
    正如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在《上海如何成为犹太人的“诺亚方舟”》一文中所说,第三次来华的犹太人不是大老板,都是些小生意人。有些犹太人刚刚来到满洲里时囊中羞涩,连做小买卖的本钱都没有,甚至有的人连吃饭都成问题。虽然犹太公众会设有慈善机构,但犹太人一般不愿依靠慈善机构的救济来生活,他们希望在满洲里能靠自己的勤奋劳动而改变未来的生活状态。所以,他们有的人便在八乍市市场上倒卖一些小商品进行原始积累,稍有积累后就转为经营本钱小的修表店、小杂货铺、书店、文具店、颜料店等,进一步积累资本后再转向经营旅店、饭店或经营出租屋等。当他们获得丰厚的利润后不再满足满洲里的市场环境,以满洲里为跳板向内陆城市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发展。如著名犹太商人考涅尔1919年从西伯利亚辗转来到满洲里,先在满洲里做小生意,后到哈尔滨和大连,主要经营卡姆奇亚茨卡皮毛商号,仅在大连的一家商号30年代时年销售额就达30万哈大洋,若按一哈大洋可值现在250元人民币计算即7500万元人民币,这足可以见证犹太人经营模式的成功之处。
    20世纪初,随着满洲里车站的开发建设,满洲里的房地产业从无到有并形成一定的规模,聪明的犹太商人抓住商机,几乎垄断了房地产业和房屋租赁业。
    最早进入满洲里修筑铁路和从事市政建设的沙皇俄国人,以及为沙皇俄国筑路队伍保驾护航的沙皇俄国军警,刚进入满洲里时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和蒙古包中,而那些被蔑称为“老伯代”的从中国山东、直隶、河南等地征集而来的筑路工人只能住在工地旁边临时挖的地窨子当中。聪明的犹太商人从沙皇俄国政府在满洲里修筑铁路、进行城市建设等一系列的举动中,察觉到沙皇俄国政府有在满洲里立足并长期控制和霸占满洲里的意图,而且从沿铁路两侧临时搭建帐篷、蒙古包和地窨子这件事情中嗅到了商机。于是,他们开始在满洲里道南区和道北区投资建设公寓,并将建成后的公寓出租给陆续来到满洲里的俄国人和从内地来到满洲里淘金的中国人。虽然早年居住在满洲里的俄国人占绝大多数,但这些刚刚逃离俄国来到满洲里的人是不大可能马上就购置土地和买房的,而租住公寓是当时他们的最佳选择。
    1907年8月30日,中东铁路公司以铁路应用地亩为名分别与吉林、黑龙江两省订立了购地合同,中东铁路公司从黑龙江省购得西自满洲里迤西铁路入中国境起,东至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石当止的土地十二万六千晌。自此,俄国人对这些购买所得的土地便享有绝对的、专有的管理权。俄国人购买的土地和修筑铁路时占用的土地便被称为铁路附属地。
    当年在沙俄统治下的满洲里铁路附属地的范围有多大未见有文字说明,但在当时有个说法,即铁路线两旁三十华里的地面为议定界,中国人或他国人在此范围内开矿等必须得到铁路公司的准许后方能办理。从字面上理解,议定界和铁路附属地不是相同的概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年的满洲里道南区和道北区均属于铁路附属地范畴。
    虽然没有资料可以佐证,但笔者估计当时犹太商人在铁路附属地内建造房屋也需要向当地铁路部门申报,得到批准后还需缴纳土地使用费用。20世纪50年代初,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哈尔滨铁路局签订的协议规定:满洲里铁路线两侧的土地所有权属于满洲里市政府所有,但土地使用权归哈尔滨铁路局。当时,海拉尔铁路分局在满洲里设有铁路房产段,拥有道南铁路辖区内的土地使用、审批和市政管理权。这种土地管理模式是不是当年铁路附属地土地管理模式的一种延续呢。
 
 
□本版图片来腾讯网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