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冀

俄罗斯人绘制的中东铁路地图。

图为建于1914年的L.S.斯基德尔斯基私邸。L.S.斯基德尔斯基是犹太商人,曾经从中东铁路管理局手中获得扎赉诺尔煤矿的开采与经营权。

斯基德尔斯基家族的第四代和第五代。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与其子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

20世纪初期的华俄道胜银行股票。

20世纪初期的汇丰银行纸币。

汇丰银行哈尔滨分行旧址历史建筑保护铭牌。

图为中国银行哈尔滨兆麟支行,原汇丰银行哈尔滨分行旧址。
中东铁路修建开通之前,居住在俄国境内的犹太人曾遭受过数次严重的种族迫害和政治迫害,他们迫切地希望能逃离祸端连连的俄罗斯,找到一个适宜的避风港。随着中东铁路的开工建设和沙皇俄国政府对犹太人移民活动的解禁,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贝加尔湖以东的中国。
在筹建东清铁路(中东铁路)之前,沙俄政府曾派出一支铁路勘测队,从满洲里入境到哈尔滨附近进行设计勘察。在这个勘测队伍中就有犹太籍的地质勘察专家,所以从那时起犹太人就踏上了满洲里的土地。《中东铁路视野下的哈尔滨犹太人》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参与中东铁路修筑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中有很多是犹太人。这些犹太人在俄国一直遭受排犹政策的影响而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在哈尔滨,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待遇,也毫无保留地将心血倾注到中东铁路的建设上。此外还有资料记载,最早来到哈尔滨做地质调查的是俄罗斯犹太籍工程师希特洛夫斯基,最早为哈尔滨做城市规划设计的是俄罗斯工程师A·K列夫捷耶夫。
1897年,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开始修建,那些被沙俄政府征招后涌入满洲里从事中东铁路和满洲里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铁路员工、气象工作者、医生、神职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中有许多的犹太人,其中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中犹太人最多。这些犹太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是主动来到满洲里和中东铁路沿线工作的,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在这里工作不是被发配边疆,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逃离俄罗斯的机会。
满洲里从建设之初就是一座贸易城市,之所以满洲里拥有这样独特的城市定位,一是来自中东铁路工程建设和后期铁路运营维护的需要,二是来自沙俄政府抢夺东北亚资源、统治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需要,三是来自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互补性贸易的需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商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犹太人的身影。犹太商人几乎是伴随沙俄军队的铁蹄和东清铁路(中东铁路)筑路队一道敲开了中国满洲里的大门。满洲里早年著名的俄商尼基金、杜兰到斯、沃劳表夫兄弟、乌依果塔,日俄战争期间著名的俄商布什马肯、尔拉衣连、马特尾、伯里索夫、喀塔也夫等绝大多数皆为犹太人。
夏恩训老师的《满洲里历史上的犹太人》和中新网发表的《内蒙古满洲里博物馆“雪藏”30方犹太人墓碑》这两篇文章引起了笔者对满洲里犹太人历史的兴趣,于是笔者再次翻阅扎赉诺尔区文物局张智文先生提供的有关满洲里犹太人的相关史料。例如房建昌的《近代内蒙古的犹太人》和《关于近代来华犹太人史的史料及研究简况》,又花费大量时间上网查询与满洲里相关犹太人史料。坦率地说,目前网上所见的犹太人史料大多是近年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人研究中心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再有就是哈尔滨犹太人历史研究会征集、整理和发掘到的犹太人相关史料。这些史料虽然主要研究对象是哈尔滨的犹太人,但在这些史料中也夹杂了一些满洲里犹太人的历史信息。笔者借鉴这些史料对满洲里犹太人历史的基本史实和一些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将上世纪初叶至中叶犹太人与满洲里的那些鲜为人知的过往呈现给大家,以期大家能对历史上的满洲里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推动中东铁路建设的犹太人和犹太资本
满洲里是东清铁路(中东铁路)的首站,在东清铁路的筹划过程中就已经注定犹太人与满洲里的不解之缘。1896年,李鸿章受命出使沙皇俄国,代表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遵照条约的有关规定,中国允许沙俄修建从西伯利亚经中国的黑龙江(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满洲里归黑龙江行省管辖)、吉林两省通往海参崴的铁路。该铁路由华俄道胜银行投资,同时成立了中国东方铁路公司,简称中东铁路公司,全权负责东清铁路的建造和经营。
华俄道胜银行与中东铁路公司(又称中东铁路管理局)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个机构的领导人互相兼任。中东铁路公司依靠华俄道胜银行为其提供金融支持,而中东铁路公司又通过在中国东北地区强行推广卢布等手段,助力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境内进行势力扩张。华俄道胜银行最鼎盛时期不仅在满洲里设有华俄道胜银行满洲里分行,还在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汉口等地设有分行,华俄道胜银行是沙俄政府掌控的地地道道的侵华工具。
华俄道胜银行创立之初,就得到沙俄财政大臣维特之妻的大力支持。维特之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犹太人,她一方面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联系犹太资本的桥梁,一方面又协调犹太资本(华俄道胜银行第一任总办罗斯坦和几位大股东在内的高层人物都是犹太大亨)贯彻落实沙俄政府的东进战略。维特借助犹太资本推动其在远东的经济帝国主义政策,犹太资本则借助维特的影响力向中国内陆渗透和扩张。
在维特的策划下,沙俄政府单方面颁布了《华俄道胜银行条例》,这个条例无视清政府的尊严和利益,赋予华俄道胜银行诸多权利。如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东北地区有权代收中国各种税收,有权经营与地方及国库有关的业务,可以铸造中国政府许可的货币,代还中国政府所募公债利息,敷设中国境内铁道和电线等,此外,华俄道胜银行还享有经营、筑路、开矿等特权。沙俄政府单方面所赋予华俄道胜银行的这些权利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为华俄道胜银行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肆掠夺,在中东铁路沿线城市圈设铁路附属地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将我国东北地区最终纳入沙俄势力范围进行铺垫。除华俄道胜银行外,另一个由美、英、法、德、波兰藉犹太财阀所创办的汇丰银行也对中东铁路的修筑以及北满地区的矿业开采进行了投资。
综上,可以说是在沙俄政府的统筹之下,以华俄道胜银行、汇丰银行为代表的犹太资本作为沙俄侵华的工具,为中东铁路的修筑投入了巨额的资本。正是因为有犹太资本的强势介入和支持,于是一些富有实力的犹太商人从远东的不同地区集聚到满洲里一线,为中东铁路修建和运营提供煤炭、木材等原材料。
例如当年活跃于满洲里一线的犹太巨商斯基德尔斯基家族不仅在满洲里设有木材公司,还在中东路沿线取得5处林场的采伐和经营权,还于1909年从中东铁路管理局手中获得扎赉诺尔煤矿的开采与经营权。最初双方签订租期为三年,承租期间每年交给中东铁路管理局8兆普特煤炭(一普特约合我国计量单位的32.5市斤,8兆普特煤炭约折合12.8万吨煤炭),扣除生产成本后其余获利均为承租者的利润。
斯基德尔斯基家族承租扎赉诺尔煤矿开采和经营权后,初期由于一些原因扎赉诺尔煤矿煤炭产量大幅下降,承租方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利润还呈现亏损状态。如1910年年产煤炭仅8.7万吨,但从1914年之后煤炭年产开始维持在16万吨上下,到1920年前后煤炭年产量更是高达30万吨以上。斯基德尔斯基家族于1909年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签约续租,之后不断续约,直到1923年苏联方面才从斯基德尔斯基家族手中收回煤矿经营权。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先后承租扎赉诺尔煤矿长达14年之久,由于租期一再延长,煤炭年产量又逐年上升,应该说斯基德尔斯基家族收益颇丰。
租赁期间,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先后派出四任矿长,1910年——1914年,扎赉诺尔煤矿由俄商Я.Л.Скидельский(斯基杰利斯基)、Н.Н.Бочаров(巴恰罗夫)包办经营;1914年——1919年,扎赉诺尔煤矿由П.П.Ильинский(伊利因斯基)、Я.К.Крылов(克雷洛夫)包办经营;1920年——1923年,扎赉诺尔煤矿由Л.Ш.Скидельский(斯基杰利斯基)包办经营;1921年——1924年,扎赉诺尔煤矿由В.Ф.Ковальский(科瓦利斯基)包办经营。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921年——1923年出任的扎赉诺尔煤矿矿长有交叉任职的情况。
此外还有大量犹太商人利用中东铁路在满洲里及其沿线城镇创办大量实业,其涵盖的范围包括金融业、商品零售、饮食服务、林业采伐、矿业开发、面粉加工、发电、榨油、制糖、酿酒、烟草加工与销售、皮革购销、开办牧场、承包捕鱼、屠宰等产业和领域,可以说,以满洲里为起始点,以哈尔滨为中心,沿中东铁路形成了一个由犹太人掌控的庞大的经济网络。
□本版部分图片来自《犹太人在哈尔滨》,部分来自搜狐网、新浪网。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