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文字在歌唱 (下)
2022.11.18 39:10
——点评李少君先生的组诗《秋之夜》
□布日古德                                                
 
长安秋风歌
 
杨柳青青 吐出自然的一丝丝气息
刹那间季节再度轮回 又化为芦苇瑟瑟
 
陶罐 是黄土地自身长出的硕大器官
青铜刀剑 硬扎入秦砖汉瓦般厚重的深处
 
古老块垒孕育的产物 总要来得迟缓一些
火焰蔓延白鹿原 烧荒耗尽了秋季全部的枯草
 
我曾如风雪灞桥上的一头驴子踟蹰不前
秋风下的渭水哦 也和我一样地往复回旋
 
一抬头 血往上涌 一吼就是秦腔
一低头 心一软 就婉转成了一曲信天游
 
点评:这首《长安秋风歌》写得大气磅礴,文字挥洒自如。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万物随着季节不断轮回的沧桑感,用陶罐、青铜刀剑等意象写出了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的厚重感。诗人说“古老块垒孕育的产物,总要来得迟缓一些”,是对一个古老民族悠久历史的赞歌。
诗的结尾两句写得非常有气势:“一抬头,血往上涌,一吼就是秦腔/一低头,心一软,就婉转成了一曲信天游”。这首诗立意高远,诗人在高原之上,在秋天的瑟瑟秋风里,发现了民族的底气和自信的根源。
 
在梅家坞
 
浮云 仍眷恋着娇嫩的细芽
在清明前的迷蒙薄雾中 我来到梅家坞
用目光采摘绿意 以慢步试探湿润
一滴露水 恰好自山岩藤蔓间滴下
落进脖颈里 冰冷的一击
直透心凉
 
春天里的五百户 身影现于山谷
亭子置于山顶 一杯新泡的龙井
嫩叶与白开水交缠 随后叶片缓缓下沉
清香冉冉上升 随雾气四溢
我抿了一口 一小股暖流
直抵心头
 
点评:一个诗人能够让自己的文字浑然天成,毫无后天雕琢的痕迹,并让读者通过阅读获得心灵的指引,是非常难得的。少君先生的这一首《在梅家坞》每一段文字都是经典,字字珠玑。
语言学是大学中文系里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但语言的奥妙学得会用得好的人很少,能在字词句章里自然地嵌进诗人的思想,足已展示少君先生文学水平之高。少君先生这首诗的细节描写非常细腻,可以看出一字一句的斟酌都是小心谨慎的。
从诗歌深刻的内涵来看,本诗强调的是人离不开自然,自然界的万物蕴含的美能给人最多的快乐,“一滴露水”就可以“直透心凉”,“亭子置于山顶,一杯新泡的龙井”就可以“直抵心头”。
 
鼓浪屿的琴声
 
仿佛置于大海之中天地之间的一架钢琴
清风海浪每天都弹奏你
流淌出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
 
这演奏里满是一丝丝的情意
挑动着每一个路过的浪子的心弦
让他们魂飞魄外 泪流满面
 
确实 你是人间最美妙的一曲琴音
你的最奇异之处
就是唤起每一个偶尔路过的浪子
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一生中最美妙的经历
 
然后 他们的心弦浪花一样绽开
在这个他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和异乡
 
点评:鼓浪屿的琴声来自大自然的演奏,是天籁,从大海的深处飞出来。诗人的文字也是一样来自大自然,只是大自然借诗人的手写了出来。
来自自然的琴声拨动了每一个路过的“浪子”的心弦,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是一名“浪子”,因为当我听完来自大海内心曼妙、雄浑、悲壮、如泣如诉的旋律时,我与他们一样“魂飞魄外,泪流满面”。
诗和词一样“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鼓浪屿的琴声》就是有境界的一首诗。当你身处大海的怀抱里聆听她的歌声,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母亲的歌声,想起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从某种角度说,海就是母亲和故乡的化身。
 
河西走廊的雪
 
这里是古战场 张掖 武威 嘉峪关的狼烟
这里是伤心地 沙漠 戈壁 玉门关的折柳
我们在此徘徊流连 我们在此涕泪感慨
一次一次地设想千百年前 若自己置身此地
会是一名戍官 千夫长抑或司马
还是一位僧人 胡商或者店小二
 
数不清多少历史故事与事故在此交替演绎
前方无事 将军夜宴 歌吹日纵横
杀气雄边 沙场鏖战 朽骨几成堆
还有天马东来 丝绸西去
也曾胡姬旋舞 汉使张狂
佛典逐渐传入 驼队无故失踪
盗贼潜伏草丛 家族流离失散
 
但一夜风寒 大雪就会覆盖山川大地
最终 是雪白占领了世界
最终 是空无和美赢得了胜利
 
点评:《河西走廊的雪》把河西走廊历史写得荡气回肠,令人神往,“数不清多少历史故事与事故在此交替演绎”。这里有“天马东来 丝绸西去”“胡姬旋舞,汉使张狂”的辉煌,也有“盗贼潜伏草丛 家族流离失散”的悲凉,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历史上强盛场景背后的坎坷,繁华场景背后的鲜血淋漓。
诗人描写历史,旨在让历史和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引人深思。“但一夜风寒,大雪就会覆盖山川大地/最终,是雪白占领了世界/最终,是空无和美赢得了胜利”,最终纯洁美丽的白雪让这片大地放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这结尾的一段文字让这首诗立意高远、意味深长。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