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低矮的老家(上)
2022.09.30 05:11
——评诗人罗振亚的组诗《北方速写》

 
□布日古德                                                
 
罗振亚,黑龙江讷河人,南开大学穆旦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出版《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与先锋对话》等学术专著十余种,诗集两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300余篇。
 
低矮的老家
火车从哈尔滨一路向北
见到的事物越来越低
往前倾斜的天空
挨近天空的庄稼
庄稼下的土地
散在土地里的村庄
村庄里慢慢走动的人
人身边懒得抬头的炊烟
接着是坟和墓碑
茅草下酣眠的灵魂
三百岁的故乡
你不是总这样低矮地
躺着吧
 
点评:“低矮”是这首诗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老家的天、地、人的状态,建构一个极为压抑的“三百岁的故乡”,让读者通过阅读直接体会到老家的“低矮”。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到诗人内心对老家的悲哀和愤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诗的结尾这句话“你不是总这样低矮地/躺着吧”,是诗人对老家发自灵魂的拷问,显然诗人依然爱着自己的老家,知道他有重新站起来的能力,因为诗人知道,平凡又寂寥的老家暗含的伟大力量。
 
站在岸边 我想起河的上游与下游 
芦花开在倒影上
雁背驮走秋凉
流动的水声提醒我
思考河的前世今生
 
山石曾是有呼吸的
遇到溪水便学习孕育
拐多少个弯积雪记不准
五百多公里流冰
该如何狭长地冷
水面探头的鲤鱼和鲫鱼
将活蹦乱跳的阳光定格
 
至于远方的眺望
还在两可之间
是钻入大海张开的口
是由另一条河水改动
抑或被一片荒漠拦截
如果一艘大船突然驶入
下游的水会如何反应
 
其实所有想象都是多余
凝定是山的本分,流动乃水之真理
 
点评:上游的凝定为山,下游的流动为水,“凝定是山的本分,流动乃水之真理”;上游是长河的前世,下游是长河的今生;上游的山石和溪水慢慢孕育长河,下游的鱼儿和阳光欢快享受长河。上与下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如果诗文只说长河就有些略显单调,所以需要芦花与雁背在长河里上演它们的辉煌和悲伤,需要远方深邃的大海、另一条河水、辽阔的荒漠、一艘大船,构成长河未来无限的可能。
 
启示
雪花儿快不快乐天空不知道
只要一登下云梯
即使旅途再漫长
罡风抽打得再猛烈
她的脚一旦伸出
便永不收回
 
飞入田野说不上兴奋
面对荆棘也不犹疑
落到哪儿哪儿就是家
不论太阳还是乌云值班
她都一如淑女和君子
本分而安静
 
一朵六角梅总是孱弱的
成片的白洁则令人心动
她从不掩饰或表白什么
当寒冷从指尖回撤
也许事物的本相
会惊到孩子们
 
点评:雪花比喻成六角梅是非常贴切的,六角梅作为喻体在读者心中逼真地具象地勾画出了雪花的形态。“飞”“落”两个字,让“本分而安静”的雪花变得生动起来,有了生命的色彩,这“如淑女和君子”的雪花“令人心动”。这首诗用普通的文字构成了一个干净的世界,塑造了一个令人惊艳的雪花形象。
 
秋之滋味 
八百亩焦虑由青变黄
稻子们说熟就熟了
 
赋闲的老父亲
端详着墙上赋闲的镰刀
少了磨刀石的锋利
日子像一堆凌乱的草
锈迹斑斑的阳光懒得抬头
土地不生长笑声和汗水
再饱满的秋天也是跛足的
 
收割机尽管蹑手蹑脚
可那一身钢铁的肌肉
还是让村庄打了一个寒噤
 
点评:这是一首写乡愁的诗,诗人没有空洞的抒情,也没有泛泛地照着村庄原样描绘村庄,而是通过一把赋闲的镰刀将自己的感受娓娓道来。农业的高科技、现代化让我们记忆中的乡愁“锈迹斑斑”,秋收时男女老少齐上阵在金黄的稻田里挥洒汗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秋之滋味”少了“笑声和汗水”,多了“寒噤”。
 
别再和我谈论秋天 
除了金黄的稻束之外
田野上肯定还站着些什么
一如表情游移的风
 
父亲的眼睛一闭
果实 树木和村庄也就死了
成熟的河流没了归路
 
如果麦子与苞谷都不说话
北方的名字就叫寒冬
此后别再和我谈论秋天
 
点评:父亲不在了,秋天对诗人来说就没有实在意义了,没有父亲,谁还能与诗人谈论秋天的麦子与苞谷。只有父亲睁着眼睛的时候,老家的秋天才是活的。在秋天的日子里,父亲与诗人一家人或在田头,或在小院子里,或在老榆树下,对着秋天品头论足共享天伦之乐,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