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纳穆卓玛与圣山(下)
2022.09.23 33:06
——评纳穆卓玛的组诗《洁白的春天》
□布日古德                                                
 
岗仁布齐
我们终于见面了
你在生命的制高点
是俯视、是等待、是永恒的孤独
我在宇宙的边缘
是仰望、是苍茫、是苦苦地奔波
 
相较于沧海桑田的传说
你还是那么年轻
云朵、旷野、湖水、石头都静下来
成为你的背景
连古老的天空都为你旋转
做你谦卑的过客
 
面对光束般无限的抵达
才发现,我用尽半生的词语
如此贫穷
我只能两手空空地站在那里
像一个归来者,额头沾满了尘埃
——你等了我多少年
我就等了你多少年
 
点评:“我们终于见面了”七个字,字字带着遗憾,但也字字带着满足。当我抵达你的面前时,我的形象是“像一个归来者,额头沾满了尘埃”,同时我“两手空空”,而你“还是那么年轻”。相对一无所有的我,你的身边“云朵、旷野、湖水、石头都静下来/连古老的天空都为你旋转/做你谦卑的过客”,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双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一反一正的比较,突出了结尾“你等了我多少年,我就等了你多少年”的主题。
本诗的主题可做多种解释,而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人寻找自己神圣纯净的精神家园的故事。文中,你代表的是“永恒的孤独”的精神家园,我代表的是“苦苦的奔波”的现实世界。
 
孔雀河
且不说你有神圣的源头,单是你的美名
足够让我在西行的路上,狂想一阵子
想象着你的美,有多么与众不同
 
其实走到那里,才发现
你的美,都在岸上
赤德村的老人说
“这里是诺桑王子的故土”
环绕的雪山都向我点了点头
贡布日的堪布讲起云卓拉姆的传奇时
风从神女飞出的洞口向我吹来
宛如右旋白螺发出吟诵
 
群山在护送你的前世,悠悠白云系在
今生的转弯处
告诉我,人间再拥挤
千古绝唱的爱,仍有清澈的源头
照见的,还是你
千年苍茫里,一尘不染的那颗心
 
点评:诗人的心中孔雀河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通过老人的嘴说出来的,“这里是诺桑王子的故土”,这里是“云卓拉姆的传奇”中“神女飞出的洞口”,土地被传说赋予了生命,赋予了美。一位好的诗人必须在诗中写有上文的神来之笔才能创作一首好诗,才能让读者醍醐灌顶,无需诗评家进一步释义,诗的本意就一目了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人间再拥挤,千古绝唱的爱,仍有清澈的源头”。
 
我的亲人啊
想到我们
终将会分开
我在悲伤中闻到了
虚无的灰烬
 
想到我们
终将还会轮回
我从万物中
又重获欢喜的眼泪
 
点评:“灰烬”和“眼泪”本来都是悲伤的意象,但这里的“眼泪”却是来自欢喜,别有一番哲理。“分开”和“轮回”互相排斥却又互相统一,归根到底,生老病死,自然之理。作者把对立统一的意象熬制在一起,构成了极富哲理的诗句,文字洗练,用笔如神。
 
速记根顿群培纪念馆
有人在字里行间
探索你的思想、经历
有人在酒桌上
谈论你的书本、遭遇以及你的女人
 
我时常在八廓街的纪念馆里
凝视你形销骨立的塑像
平静的脸庞,深陷的眼光
嘴唇微微闭合,感觉总有话要对人说
作为一个人
你是多么的普通啊
 
点评:笔者不是汉语言文字领域的什么大师,但是笔者有五年的在中文系寒窗苦读的经历,所以笔者知道,很多时候辞藻是枯燥的,会让诗句失去弹性,缺少鲜活的张力,而藏族女诗人纳穆卓玛却把文字驾驭得得心应手。速记是这首诗的核心,但是,笔者关注的不是速记,而是作者极为准确的文字雕刻笔力。
 
一座山上
一个僧人守着热卡扎寺
二十三个尼姑在达丹日追修行
帕崩卡天葬台上,秃鹰飞来飞去
几头牦牛正从独日山坡下来
曲折的山路,几朵白云落在尽头
 
满山的草木被风吹着
红景天、麻黄、鸡蛋参、蓝雪花
野蔷薇、曼陀罗、绣线菊、石花、白蒿
它们静得出奇,美物不可仿啊
像星星在人间散步
像一位母亲把灯盏一一点亮
 
点评:山寓意着一个多元化、多维度的大千世界。一座寺庙只有一个正宗的僧人守着“热卡扎寺”,却有二十三个尼姑“在达丹日追修行”。这背后的含义值得读者细细地品味。诗人用花朵把一座山的灵性勾勒出来,在这样美好的世界上,人不应该困坐于一地,只要有一颗懂得欣赏万物的心,守不守着寺庙都不耽误自己的修行。
 
拉萨的冬天
浮云如心
不见你的去处
山谷更空
不见鸟鸣的来处
 
大雪将要覆盖人间
生命的祭坛
高高坐落在我面前
 
天不空,奢侈的蓝
记下我们风尘仆仆的归期
 
点评:每一段文字都蕴含着深意,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雪域高原的灵性。这首诗简洁干脆,文字利落。尽管眼前是一个大雪覆盖的人间,但是天空有着“奢侈的蓝”,这就已经足够了。浮云如心的人世间,是谁“不见你的去处”?清幽的山谷,是谁“不见鸟鸣的来处”?万物有灵,冬天的雪也是一样。
纳穆卓玛是雪域高原上一位很有天赋的诗人,纵观她的诗,可以看出纳穆卓玛文字的使用功底极为扎实,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不可多得的女诗人。她的诗如同她天天见到的雪山,洁白耀眼;她的诗富有哲理,具有醍醐灌顶的效果。纳穆卓玛的诗,像一块藏域高原寺庙前的石头,闪烁着永恒的洁白的光。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