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万物皆有灵(下)
2022.09.09 06:10
——评王长军的组诗《故乡就在一朵云的根部》

 
□布日古德                                                
 
 
泥做的
 
天在水中,长在天上的稻子
思念故乡,稻子的故乡
始于一把春泥
相传,种稻人也是泥做的
 
泥做的稻子,泥做的人
泥做的太阳和月亮
在十月,在稻穗和人脸上闪光
 
泥做的蓼花,是谁家的新娘
泥做的小小蚂蚁,尝到了蜜糖
在稻子的故乡
掬一捧泥巴,敬奉天神
 
天够大,地够广
泥做的太阳和月亮
泥做的菩萨
默念着泥做的
渺小而又广大的村庄
 
点评:这是一首有着泥土气息的诗,诗人用充满诗意的语言,一开始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相传,种稻人也是泥做的”。正因为大地产出的泥巴塑造了万物,人才会敬奉它如天神菩萨。在泥做的太阳和月亮的照耀下,丰收的十月,金色的稻田让种稻人的脸上有了光彩,慷慨的大地默默对每一位辛勤劳作的子民都给予了馈赠。诗人用饱满的情感歌颂了泥土上辛勤劳作的村里人。
 
天上的草原
 
青草,被阳光包围
蝴蝶,被百合花包围
百灵鸟的歌声,被蓝天包围
牧羊女的红头巾,被白云包围
 
小河潺潺,要把草原送到远方去
远方不远,远方就是
河里的蓝天,天上的草原
 
天上的草原
需抖起鞭儿,骑着牧歌上去
天上的草原
骏马生翅,日月流芳
 
大地上放牧的人们
请带上你的爹娘和牛羊
转场到天上去
天上的草原,在高高举起的酒碗里
 
点评:地上放牧的人可以“骑着牧歌上去”到达“天上的草原”,这是多么令人拍案叫绝的想象。在诗人心中,一切美好都在远方,在远方“河里的蓝天,天上的草原”里,那里有一个绝美的世界。读完此诗,笔者也想“在高高举起的酒碗里”,寻找一个“骏马生翅,日月流芳”的世界,带上心里牵挂的人,在那里随心所欲地驰骋。这首诗把情境、语境、意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故乡就在一朵云的根部
 
雪花拥抱着梅花
这些蹈火的蝴蝶
它们不住地说着天上的事
说着说着就哭了
 
这些蹈火的蝴蝶
使红梅越燃越旺
它们把爱情交给火焰
又使红梅长出翅膀
梅的远方就在一片云彩下面
蝶的故乡就在云彩扎根的地方
 
远方在望,故乡就在一朵云的根部
梅你知道该为谁去高高地飞
蝶你知道该为谁偷偷地流泪
 
点评:人们对故乡的爱是超越理智的,这虽然不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判断,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缺少为了回家不惜一切的例子。为了离开雪花的怀抱,回到自己在云彩的故乡,蝴蝶不惜赴汤蹈火,让红梅长出翅膀,高高地飞起来,直奔云彩。大雪纷飞的冬天,一树梅花如火焰般在枝头绽放,却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诗人标题就点出“故乡就在一朵云的根部”,叶落归根,万物如此。
 
玉米的故乡
 
玉米背着星星
像背着一小片夜空
这些来自天堂的种子
一粒一粒,被父亲抚摸得金光闪闪
它们在离大地最近的云霞里扎根
那里安睡着玉米的前辈
而今,这些黄肤色的玉米
成群结队,为安置灵魂
任凭风吹雨打
依然踏响哗啦啦的脚步声
谷雨过后,大地上有多少玉米在做梦
天上就有多少颗星星在发芽
被玉米擦亮的太阳和月亮,从不生锈
被玉米包围、俘虏的人,从不忧伤
在玉米旁边,父亲的话比玉米种子还多
看他端着玉米酒,仰头干杯的样子
真像一株,痛饮阳光的老玉米
 
如今,父亲的玉米田已迁到天上
玉米的故乡,就在我们头顶
热爱玉米的人,面对满仓玉米
为什么,依然含泪仰望星空
 
点评:在我们这个多数人喜爱田园生活的国家里,用玉米来喻指人,让大多数人感到特别的亲切。父亲的一生被玉米俘虏了,但他“从不忧伤”,反而“在玉米旁边,父亲的话比玉米种子还多”,甚至到了最后父亲成了一株“痛饮阳光的老玉米”,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大地的传统劳动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玉米来自天堂,最后父亲就去了天堂,多么诗意的乡土魂!
总的来说,诗人王长军的诗意象亲切,取材宽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他注重用诗句构成“活灵活现”的画面;思想意境上,他注重用诗句构建大格局、大境界;修辞手法上,他注重用诗句构建通感,总能让读者通过阅读身临其境。他诗中出现的意象,无论是玉米、稻子,还是羊群、草原,都有着独特的美感和质感,他的诗有深度、有高度,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新奇的意境。“盛开的月亮,花蜜最多”“在山上,没人看见的顶峰是一只蚂蚁的头颅”“山水之间,人与神共享同一个早晨”“泥做的菩萨,默念着泥做的,渺小而又广大的村庄”“被玉米擦亮的太阳、月亮,从不生锈;被玉米包围、俘虏的人,从不忧伤”等,这些诗句均显现了王长军极具个性化的富有底蕴的诗歌风格。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