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牧之的诗集《盘江魂》

□布日古德
牧之,本名韦光榜,布依族,贵州贞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副主席,文学双月刊《万峰湖》执行主编。著有《纸上人间》《风在拐弯处》《牧之诗歌选》等十余部文学著作。曾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贵州第二届专业文艺奖,新世纪贵州诗人特别奖,“韶峰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李贺杯”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
“风吹故乡/逶迤的南北盘江在辽阔中/让所有的骨血与灵魂/都叶落归根”“借你的一滴浪花/静养我的佛心凡尘/然后,把天空云中鸟的翅膀打开,让所有的阳光都可以飞翔”“山水环绕,云朵们把喜悦的心事/都精心编制成雨帘,让含苞的薏仁米和六月里缠绵的情话/远离尘世的喧嚣”“暗香只为你浮动/掏空时光的心/与阳光越过高墙/擦拭雨水与汗滴/让历史留下漫叙或者传奇”……一本诗集还没真正翻开,仅看以上这几段题记,就足以令人心满意足了。就像一瓶开盖的茅台酒,还没开始品味,那空气中弥漫的香气,那来自黔西南乡愁里溢出的酱香气味,就足以让一个读者心醉神迷了。诗集《盘江魂》具有神奇的魅力,让我在梦中飞到了南北盘江两岸的大地上空,久久不愿离去。
故事,更多的是怀念
详细研读牧之的诗,可以清晰地看见诗人行动轨迹,诗人一直不停地在盘江两岸行走,行走于各族人民中间,倾心挖掘盘江两岸的好故事,把盘江两岸人民的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素材,用最为生动的语句,最为形象的比喻,最为贴近主题的意象,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诗歌。可以说他的诗集《盘江魂》是一部黔西南最有底蕴、最有生活气息的诗歌样本集。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对照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再审视《盘江魂》,会发现它不但没有各种怪问题,反而从头到尾处处洋溢着读者喜欢的文字。牧之能够把最有营养的生活素材,构成生命力、艺术表现力极强的诗歌,这些为盘江人民发声的文学作品,是对盘江人民最有意义的时代之音。
讲好盘江故事,首先要用好的素材,构成最有表现力的诗句,去展现盘江的一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像序诗的第二章节“日落月起,时光无痕/你的漩涡,衍生漫漫浓雾/而峡谷的瀑布是我们的梯子/远方的辽阔,在你的涛声里/铺满高原之外的万千繁华”,这里的文字在“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之间反复转换,诗人通过合理的选材,营造了辽阔的环境氛围,把读者带进盘江厚重的底蕴中去。还有例如“月光敲打船窗,不必解缆问桨,水在哪里,江就在哪里”“穿越暗滩,鹰的呼啸在悬崖闪现岁月的伤痕,每一块岩石在风化中都流淌着太阳的血”等诗句,这些都是诗人牧之长时间“拷问”自己得出的盘江唯美场景,这些经典之句都是不落俗套的创新。
其次明确《盘江魂》的主线是盘江。盘江是一条生命之江,盘江两岸的一切生死变化都围绕这条河,盘江两岸的种种是副线。盘江这条主线和两岸副线的缠绵,诞生了盘江两岸人民独特的气质,勤劳、朴素、无私、义无反顾。“站在盘江两岸的高原的汉子,都以瀑布的形状获得重生,而我们踏浪而去的祖先,与盘江融为一体,向着霞光的深处,在盘江的密道里,义无反顾”,诗中万物不能离开盘江。
最后在精神层面,深刻而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具有盘江特色的地域性精神家园。如80页的结尾诗人这样抒发:“我的歌因你而烧成信念的旭日/凝聚日月山川之灵气/随着你奔腾的浪花,一路向东、向东,奔向大海……//南盘江,你是高原人的生命之源,南盘江,你是高原人民的一方风景,南盘江,你是我的生命,我的根”;151页“我们在纸上还乡,于文笔塔前,叩拜、许愿/岁月的刀刃,偶尔发出熠熠的光,承载莘莘学子的风雨兼程,之后蜕变成攀爬礼佛的月光/与郎岱白墙黛瓦的古宅/伴祖先的青灯黄卷”等,都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眷恋和必定回馈的孝子之心。南盘江、北盘江是诗人诗歌中意象的喻体,象征盘江两岸人民的浪漫情怀和勤俭、善良、无私的品性。诗人牧之通过一部《盘江魂》来点亮盘江两岸人民的精神灯火,以此陶冶在高原生活的人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
讲好盘江故事,对诗人来说是一种使命。就像诗人在诗集169页所阐述的那样“或许,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历史,一些沧桑……不需回忆,却挥之不去”。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