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山海间的藏地大美 (上)
2022.05.27 35:10
——评诗集《山海间》


 
□布日古德                                                
 
诗集《山海间》的出版是西藏诗坛上的大事,它填补了西藏改革开放后诗坛上的部分空白。无论在诗歌的艺术风格方面,还是在诗歌的文学和史料价值方面,诗集《山海间》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研究。陈人杰用诗集《山海间》证明了自己,是当前把西藏生活融入到个人血液中的第一人。《山海间》文字中反复出现地标式符号,让它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陈人杰地域性诗歌中的文学地标
《求是》杂志在《新时代文学要牢记“国之大者”》一文中,开篇就指出新时代文学的宗旨“一百年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新时代文学必须牢牢把握的时代坐标”。一个作家、一位诗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必须明确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锚定发展定位,面对时代重大命题,引领广大作家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向着艺术质量的巅峰攀登,在新时代壮阔现实中实现艺术创造,深刻反映新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塑造新时代的新人形象,书写新时代的新史诗”。国之大者的目的,就是以人民的立场彰显出文学力量。
纵览陈人杰三卷诗集内的120首诗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诗人的身心已经紧紧地和西藏这片土地融合在一起。西藏一草一木都是诗人陈人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他的诗给人的感受就像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给人的感受一样,神秘、深邃、天然。在他的笔下,人与万物和人与自然意志的关系是那么玄妙而富有诗意,喜马拉雅山的意志好似真实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庇护这片土地。陈人杰在诗歌创作上建立了独特的自我风格,完成了他的“个性化创作”,彻底摒弃了“概念化、模式化、图解式写作”,同时在“把握好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人民、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陈人杰也做到了完美。《山海间》是新时代诗歌创作一个不可多得的范本。
陈人杰地域性诗歌中的文学地标主要出现在诗集第一卷《在世界屋脊的瓦片下》。第一卷共63首诗歌,或神秘深邃,或玄妙哲理,把读者对西藏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让读者和西藏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诗集的文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以极强的穿透力击碎了人们对西藏的玄奇幻想,然后用巧妙的精神意象指引人们沉浸在西藏的大美之中。陈人杰的笔下西藏脱离了平庸的现实,他以诗歌的形式赋予西藏这片地域以灵性和神性,他对这片土地的爱以文字为载体,从心底喷涌而出。比如《岗巴》,诗人用短短的七行诗句就把岗巴当地的神性和人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类并不是只在岗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性,雀姆亚青、雀姆雍青、干城章嘉山以及岗巴县都是上天注视的土地。像《陈塘沟》《吉隆沟》《嘎玛沟》《唐卡》《扎曲河》《曲登尼玛》等短诗,如果作者没有亲自拥抱过这些土地,很难想象它们能被创作出来。以上列举的这些诗歌可以说是《山海间》中描绘地标符号最好的经典之作,也是《山海间》歌颂西藏大美的力作。
地标符号是一个地区的脸面,独一无二的地标符号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是任何一个诗人、文学家不可异地复制的。
陈人杰的《山海间》中地域性的文学地标符号,一是山水间的石头和与之呼应的大地,二是天地间的草木与之呼应的牧民,三是大自然的云雨雪与之呼应的羊群少女,他的诗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回味无穷的空间。一首《曲登尼玛》就足以展现这些文学地标的地域性,诗中“圣泉如少女”“冰湖交合,若美人垂下眼睑”“喜马拉雅皆在世界尽头”“万古投以一瞥”这样的灵性、魅力的句子,如果不是亲自登上曲登尼玛冰川,是不可能创作出来的。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