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钩沉
延安来的市长(十)
2022.05.18 38:10
——追忆满洲里市首任市委书记 市长刘复初光辉的一生
 
□姜成章

20世纪40年代,延安山上的窑洞。


赴东北干部团夜过洮儿河。
 
刘复初父子惊遇车祸。
 
20世纪40年代,延安宝塔山。
 
20世纪40年代,延安城内。
 
1949年4月11日,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成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
 
洮儿河远景。
 
1943年,刘复初在延安参加了整风运动。1945年,党派刘复初到延安行政学院学习。刘复初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政权和行政工作的政治认识,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在延安的八年锻炼,刘复初不仅提高了理论和文化水平,也提高了执行政策的能力,他成为了更加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各方面水平都大有提高。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党坚持了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是,危机并没有解除,蒋介石反动派随时可能发动内战。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商讨成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然而,蒋介石阳奉阴违,在美国的大力帮助下,向东北运送军队夺取抗战胜利果实。针对当时的形势,194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随着时间的推进,大批国民党军从空中、海上、陆路运抵东北,准备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占据东北。11月28日,党中央针对东北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新的战略:“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创建敌后根据地,准备决战的战略方针,并派万名干部和由林彪率领的11万民主联军进入东北。不久,东北以哈尔滨中共东北局为中心,先后成立了中共北满分局、中共西满分局、中共南满分局、中共东满分局,领导东北地区革命斗争。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地区(以下简称呼纳盟)斗争形势复杂,这里既有国民党势力,也有日伪残余势力,还有原满洲国伪蒙疆政府的残余势力。但呼纳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解放呼纳盟所属的满洲里边境口岸,对未来开展贸易往来、运送物资支援东北战场、加快全国解放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一地区建党建政,改造伪蒙疆政府,清除日伪残余,打击各地国民党光复军,接收滨州铁路西线,建立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组织动员民众参军和支援前线等任务,成为中共西满分局最紧要的中心工作。
1946年5月,中共西满分局改编了国民党的护路队,组建了西满军区护路军,由郭维城旅长、王化一政委率领一个旅以中东铁路护路队名义开进呼伦贝尔地区,在免渡河打垮光复军,并收缴其武器装备,海拉尔、满洲里等地国民党势力见状纷纷放弃了抵抗。同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东北的战争进入焦灼状态。为了战争的胜利,向满洲里派遣我党的工作队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政权、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成为当时重中之重的任务。
千里跋涉赴东北  历经艰辛到满洲里
1946年7月,遵照党中央万名干部进东北的指示,刘复初和妻子罗为群离开革命圣地延安,受中共中央组织部派遣,带着三岁半的刘怀北踏上了解放东北的征途。30多名干部在20多名警卫战士的护送下,牵着20多匹骡马,悄悄地离开了革命圣地延安。从延安到东北的陆路距离有2000多公里,还需绕过敌占区,多次穿越敌人封锁线,翻山越岭,渡河过江,2000多公里的征程中,几乎都是徒步行走,所遇到的艰难困苦那是可想而知。
当队伍走到察哈尔地区时正值雨季,洮儿河刚刚发过一场洪水,河面异常宽阔,一时难以涉足,河面上既没有船只又没有桥梁,男同志还好说,可女同志和小孩儿怎么过河就成了一个大难题。经大家商量决定,男同志先用绳子连起来,以免被急流冲走,选会游泳的男同志走在前面开路,五六个人一组先趟水过河试试水势,找出水浅的地方,然后大部队分批过河。说是水浅也到了胸口,稍有大浪就会被冲倒,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天刚暗下来队伍就开始过河。女同志和小孩儿坐在簸箩里,由会水的老乡一个一个推着过河,办法虽然土了点,但在当时也算是最好的办法了,何况此刻在敌占区又不能久留。
刘复初随第一批男同志过河,小怀北和母亲则坐在簸箩里,第一个试着被老乡推着过河。老乡推着簸箩刚到河中心,由于水流太急,一个浪打过来簸箩倾斜偏向一边,小怀北的头一下就浸到了水里,顿时就喝了几口水大哭起来。他越呛越哭,越哭越呛,罗为群的头尽管也浸在水里,但她十分冷静,一只手紧紧把儿子搂在怀里,一只手紧紧抓住老乡的胳膊不放。两岸的男同志见状纷纷跳下水去,一部分人跑到前面下水组成人墙挡住簸箩的去路,一部分人连游带趟把罗为群母子坐的簸箩拉上岸。上岸后大家才后怕,如果不是大家动作快且方法得当,小怀北和母亲就要被急流冲走了。事后,刘复初对妻子说:“这件事确实很险,你们母子也算是九死一生了。”一支非战斗的队伍长途跋涉2000多公里去东北,一路上不仅要照顾四五个孩子,还要照顾体弱和有身孕的女同志,像这样的困难,一路上遇到的太多太多。
在穿过晋绥地区和东北地区敌人的封锁线时,国民党军队自认为人多武器好,对我方的小股部队根本不放在眼里。一次夜过封锁线,刘复初让妻子把小怀北喊醒,免得突然枪响会吓哭他,他还交给妻子一枚手榴弹以防万一,并对小怀北严厉地说:“一会儿要和敌人打仗,你不准哭!敌人要是知道我们底细就把你们都抓走了,知道不?”看到儿子害怕的样子,刘复初缓和下来又说:“有爸爸和妈妈在,有叔叔们在,你别怕!”刘复初说罢,转身就和拿着武器的男同志走在队伍前面,妈妈抱着小怀北随着队伍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向北走去。突然,不知哪个孩子哭了一声,孩子妈妈立即用被子捂住孩子的嘴。“什么人?”敌人的哨兵喊道,随即手电筒便照了过来,接着就是一阵机枪扫射。刘复初要大家不要还击,也不要出声,敌人搞不清虚实就不敢贸然出击,敌人封锁了路面,就是不出来追击。机枪声吓坏了队伍中的这些小孩儿,又有几个小一点的孩子张着嘴要哭,在妈妈的安抚下没有哭出声来。队伍终于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可那位孩子的母亲却发现孩子已经被捂得窒息死了,她虽悲痛至极却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1946年9月队伍从察哈尔向东北出发时,由于条件所限,全队仅留了两三匹骡马驮着大家的行李,而随行的孩子们也只能由大人轮流背着徒步前进。刘复初需要搀扶着已有七八个月身孕的妻子,有时只能让小怀北自己走,走的时间长了,小怀北的两只脚疼得厉害,他坐在地上用家乡话喊道:“爸爸,我的脚杆昏得很!”恰好这时有两个战士过来,背起小怀北就走,并说:“我们背上你就不昏了。”就这样,全队同志互相照顾着继续向东北进发。当走到热河省北部地区时,地方党组织帮忙找了四辆胶轮马车,有马车坐条件好多了。
刘复初和妻子、儿子坐在第三辆车上,当路过一个小山村时,刘复初乘坐的这辆马车突然向右侧一倾斜,把坐在右边车尾部抱着小怀北的刘复初颠了下来,这一掉下来不要紧,紧跟在后面的第四辆马车眼看就要轧过来,这个村里的小路很窄,而且两侧又都是土墙,刘复初抱着小怀北被夹在两面都是土墙的狭窄小路上,刘复初急中生智,趁势就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趴在地上用力拱着腰。后面拉车的马被前面突然掉下来的人吓惊了,任凭赶马车的人怎么吆喝、拉缰绳就是停不下来,飞奔的马车瞬间就从刘复初的身上轧了过去。
刘复初瘫软地趴在地上,小怀北在他的身子下面吓得哇哇大哭。如果不是刘复初拱着腰拼命扛着车轮,儿子恐怕也早就没命了。
这次长达三个多月的长途行军途中,避免不了遇到武装土匪,也免不了和土匪交火,但土匪见是训练有素的部队,一般也不敢轻举妄动,打一阵子就退了。一旦遇到敌人大部队行动,就采取隐蔽迂回前进的办法,尽力不暴露目标。全队50多名同志互相照顾、灵活机动、巧妙前行、克服困难,于1946年10月中旬终于到达东北哈尔滨。
 
 
 
□本版图片部分由姜成章绘,部分来源于腾讯网、网易网、搜狐网。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