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孙佰臣诗集《地丁花开》
□布日古德
如果把孙佰臣的这首诗当做一首情感诗,那么它表达情感的手法是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把情感袒露在大众面前。“少女、草原、曼妙的声音”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当你看到这幅图画时,首先体会到的是其饱满的感情,其次体会到其深远的意境。这幅图画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物象到声音都圈点勾画得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这就是他对诗歌观点的具体化:“一种意境、一幅图画、一个场景,有时也仅仅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一种愿望、一种宣泄……”从《雪莲谷》这首唯美抒情的诗里可以看到他诗歌创作的维度和高度。
与泥土紧密联系的孙佰臣用写实主义手法来进行他的创作,他在短诗《地丁花开》是这样叙述和炼句的:“我也是一头小牛,当然也喜欢紫萌萌的地丁花/欣赏而已,舍不得一口下去由草食变为花食/俗话,也只是听听而已//每次小心的举动,都有100只眼睛暗中盯梢/伊娥的命运,不是凡人所能效仿的/因此,我一生中,从未把地丁花据为己有”。这首诗从结构上看,整首诗轻巧、简单;从意象的组合上看,诗人把一头小牛和一株地丁花叠加在一起,浑然天成,天然排除不需要的元素,去粗取精,从自然里取得自己想要的诗歌元素。从意象要表达的意境上,诗的一开头就把自己置于特定的位置,读者代入感强。全诗一气呵成,痛快淋漓,表现直接不遮掩。令人深思的是这首诗的结句“我一生中,从未把地丁花据为己有”,非常大气,一下子就体现出诗人辽阔如天地的胸怀。也可以说,孙佰臣有这样一首好诗,他的诗人生涯就足矣!这就是孙佰臣最具特色、最有个性的代表作。这首《地丁花开》结尾的一句让诗的主题极其鲜明,一个意味深远的写实句子让整首诗立即昂扬起来。
他写诗的特点是主题表现集中在泥土上,孙佰臣的诗歌创作一直扎根于北大荒黑色的土地上。像《麦粒儿的早餐》《滚冰》《时间的嫩芽,有爱在成长》《葬你于风》《美与爱》等这些诗歌无一不是在歌颂着这片黑土地。这些诗歌虽然单元素但表达内容多元化,其表现手法注重叙述与写实的叠加性。“品味生活,像一株小苗吮吸晨露/青春的活力无处不在/总是有使不完的劲,以食材构图/搭建一幅心灵美景,又不忘有仙气萦绕/一个世界的盛况,完美了芳香四溢/丰富,香酥,清淡,鲜美,雅致……//诱惑的力量,是海啸,是飓风,是无可阻挡/直观中带着隐喻,有限中展示无限/色彩流露纯熟,五味心如止水//有梦境演绎功绩,有晨光打开了一天的心情/匠心独运的成果,被酿成了开胃剂/舒坦而且适度”。“风卷残云后,饥饿的天空中,有雀鸟逃之夭夭/一生一世的步子,从这里走得无边无际”。诗歌的写实性,让读者一般情况下从开始阅读就立刻能代入诗歌中的角色,阅读孙佰臣的诗,90%的长诗、短诗基本都可以自然地代入诗中角色,正是佐证这一点。
与孙佰臣先生谈起诗歌的时候,他总是在强调“我喜欢自由,所以诗的随意性强。同题诗或命题诗,往往都成了我在诗歌世界里前行的枷锁。也正因为如此,我的诗歌也常常是见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努力行走的路,有时觉得越走越窄,自我突破成了一道结”。这些话虽不是至理名言,但它是一位诗人在诗歌的创作道路上探索、实践的真实总结。诗好写,写好诗难。怎样琢磨炼句、提炼意象,围绕标题提炼主题、抒发情感更难。
据植物学家介绍,地丁花学名紫堇,是多年生草本,根细而直,少分枝,淡黄棕色。茎细弱,从基部向四周多分枝,有棱,灰绿色,光毛或疏生长柔毛。基生叶丛生,基生叶互生,有柄。适应性较强,喜温暖稍凉爽气候。耐寒,怕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粘土、壤土、砂质壤土均可种植。地丁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痈肿、疔疮、风热感冒、支气管炎、肝炎、肠炎等症,是常用的家用中药材。孙佰臣的这本诗集取名《地丁花开》,富有新意,也接地气。《地丁花开》收录了孙佰臣近几年创作的部分诗句,161首或长或短的诗都是他情感抒发、睿智思想和亲情友情感悟的总结。他的诗集《地丁花开》即将付梓,并一再嘱托我为这本诗集写点东西。其实,诗人和诗人之间最好的感情莫过于信任。想了好久,在这本诗集即将问世的时候,愿我们还是像一棵棵红高粱那样活生生地站在老莱河岸边,关注黑土地、扎根于黑土地,为北大荒诗坛燃起一支火把,迎着鞑子香怒放的地方,让我与他和她们一起奔跑!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