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人庄凌的诗集《我也是一个清醒者》

□布日古德
当下文坛最活跃的圈子当属诗圈。全国各种诗歌协会多如牛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色人等参与其中,即便创作上没有成绩也能混个脸熟。只是以这种蜻蜓点水的态度进行诗歌活动,诗圈的繁荣想来也只是昙花一现。
近日读到诗人庄凌的一本诗集《我也是一个清醒者》,因诗圈乱象不舒服的心胸豁然开朗起来,种种优点让笔者一下子对这本设计精美、小巧玲珑的诗集爱不释手。一是庄凌的诗短小精悍,注重炼句之美和文本结构,诗的画面感极强,质感好,几乎没有多余的“闲笔”;二是庄凌的诗如雨后的田野之风,洋溢着甜丝丝的湿润气息,香气扑鼻;三是庄凌的诗,诗中有诗,简单明了的语句中暗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和境界。
她的诗通过唯美的意境展示出一位女诗人的个性与情感,在看似普通的素描线条里深藏着隐喻和借喻。诗人像一个乡下的赤脚医生,手捏着一根根银针,在田间街巷为众多痛苦的人们找准穴位,减轻苦痛,消灭病疫。诗人注重的不是表象表达,而是用一首首短诗拷问人性,拷问大众。笔者很少见到庄凌参与各种社会和民间的诗歌活动,可见这一位女性诗人一直是一个清醒者。她在清醒中实实在在地深入生活,明明白白地创新,通过壮大自己、完善自己确立自己的诗歌风格。
庄凌的105首短诗个个日照充分、雨露充沛、籽实饱满,给读者创造了一个意境有远有近、有高有低的三维诗歌空间,把借景抒情、理性说教彻底地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来。庄凌的诗关注弱小的生命,也关注身边琐碎的事务,用诗歌提纯人性,提高人们善良和爱的品位,尽可能地还原那温暖质朴的心情。她的诗沿着生活的河岸有急流而下,也有溯源而上。清醒者的情感世界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每一个脚印都在不断地完善着诗意的人生。
庄凌的诗表达了什么
刘勰说:“故练于骨者,析词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这正是庄凌的诗所遵循的创作方向。庄凌的诗小巧玲珑,既有生活又有深意。她以“析词必精,述情必显”为创作核心,不瞎写不乱写,写就写有生活的东西。像《清醒者》《石头》《雪落故宫》《鸟空巢》《今夜,我在想你》都是经过诗人深思熟虑后“一吟双泪流”式的感悟之作。庄凌的诗,泪不是流在纸上,是在诗歌里表现出来的,心里的泪,是“害怕埋葬在别人的故事里”,是害怕“那些短暂的交集,不翼而飞”的泪水。庄凌情感抒发后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爱哭的人”。“秋天树叶凋零,她会哭;春天种子发芽,她会哭;终而复始的命运,她会哭。一场及时雨,让她喜极而泣”。这样诗性诗意的表达建立在庄凌热爱生活、热爱泥土的根基上。那个“她”,生活底蕴浓厚甘醇,豁达高远,具备了强烈真实的质感。
庄凌的诗颜色异彩纷呈,一年四季变化多姿,庄凌诗歌灵秀、通透的风格呈现了“骨者”与“风者”。比如她的《五祖寺的樱花》,“五祖寺的樱花开了/开开落落像下了一场雪/寂静被寂静覆盖/人世间的很多痛苦仿佛也没了声音/寺院的老和尚说/多年前有位日本作家/带来了几株樱花树苗/它们不问庙堂,只臣服水土/在哪里盛开,哪里就是福祉”。人世间的痛苦,因为樱花的开开落落而寂静,这种寂静是诗情画意中的寂静,是“寂静被寂静覆盖”的意境。作为花朵,在哪块土地盛开,哪块土地就是花朵的福祉,只要能快乐地生长,他乡也是高天厚土,福祉的归宿。《五祖寺的樱花》诗之主旨就是无论人和植物,一旦与当地的泥土紧密地抱成一团,当地就应是福祉与快乐的归宿。诗里暗含的喻意非常明确。
一首诗的思想即是一个诗人灵魂的归宿。她在《石头》里写出“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捡一块当地的石头回来/那些石头形状各异,五颜六色/有的像星星、像太阳/有的像花、像草/有的像猪、像牛、像人、像神仙/孤独的时候他就看看这些石头/越来越多的人已变成了石头”。这首诗的思想核心就是石头会以各种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当它一旦回归本质的时候,石头终究还是石头。人世间有各种角色,人也扮演各种角色,但无论你曾经有多大的光环,一旦卸下面具,你永远只是你自己。人伪装起自我就难免被人利用,也难免被人推向孤独和寂寞,反而活得没有人味了,像个石头。
因此庄凌的诗,主题先行并不影响诗歌的主体,她的每一首诗都充满了快乐无限的主题,诗歌的深度从情感的芳草地上一尺尺、一步步地昂扬向上。清醒者的诗之所以好,是因为她的诗歌里蕴含的感情令人动容。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