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幽居冬暮
2021.01.08 51:10
李商隐(唐代)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译文:
 
是鸟翅膀被摧残的日子,
在郊外园林寂寞的时节。
晨鸡因树上雪光而惊啼,
鸭子在严寒中苦守冰池。
白天短促很快便到夜晚,
垂暮之年身体渐已变衰。
我本有匡救国家的职分,
再不能与我的夙愿相期。
 
 
赏析:
 
第一联,诗人概括自己一生受挫、晚年困顿的实况,点出幽居题意。李商隐入仕后到处受人猜忌排笮,甚至被诬为“诡薄无行”“放利偷合”。此时他感到身心交瘁,如羽翼摧铩之鸟,无力奋飞了,只能退守“郊园”(在郑州的家园),忍受这寂寞无聊、郁郁寡欢的晚景。实际上,他才46岁。 
第二联,以晓鸡和寒鹜自喻。诗意有两种解说。一、晓鸡(晨鸡)因树雪之光而惊鸣(误以为天明),喻不忘进取之心;以寒池之鸭表现自己不改操守。二、鸡栖树上则有雪,鸭守池中则结冰,描写处境的寒苦。如能合此二解,辨其因果,可得其全:不忘进取报效,是因;终遭困顿寒苦,是果。晨鸡报天晓,喻进取;寒鹜守冰池,喻退处。两句诗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其中有哀怨,有酸楚,而且扣紧了诗题的“冬”字,即景抒情。
第三联,照应诗题冬“暮”。“暮”字双关,所以第一句写时序,第二句写年岁。冬季日短,暮色很快来临,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进入了衰颓的晚景。这是为下一联的抒愤寄慨蓄势的。人到晚年,“羽翼摧残”,不可能再有作为了。
  第四联,紧应上联,发出内心的呼喊:为什么平生匡国济世的抱负不能与早年的心愿相合呢?这呼喊是愤慨的,因为商隐明明知道这个“为什么”。这呼喊同时又是凄凉感伤的,因为它毕竟出自一个性格不算坚强而又经历过太多打击的诗人。
这首诗与李商隐很多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有所不同,没有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没有运用作者本来擅长的组织故实的手法,也没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所以无句可摘。但它能恰如其分地、真实具体地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与心情,读之动容,所以说自然深至。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