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疫情中的生活物资统计员
□通讯员 刘力 于冰峰
凌晨2:15合上电脑屏幕,再看一眼小区居民微信群。梳理完小区居民当天的物资购买订单后,张晓丹望着万籁俱寂的窗外,想到小区里的居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总算是有了着落,露出舒心的笑容,朴素的笑容后面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面前的担当和坚守。
居民“粮库”告急,主动出击做接单“小二”
张晓丹是市民族幼儿园的党支部副书记,本土疫情发生后,没有线上直播教学任务的她,就按照要求居家不再外出,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总想着要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小区封控以来,她注意到所在小区居民群里最热议的话题就是——“家里的菜快没了”“米缸见底了”“酱油空瓶了”,虽然政府第一时间发布了符合防疫要求的物资配送商超名单,但如何把小区这份“大订单”下到商家手里,可是愁坏了群里的邻居们。
“民以食为天”,居民“粮库”告急是民生大事,于是,张晓丹主动联系社区,请求担任尚都国际小区生活物资的接单“小二”,作所在小区的生活物资统计员。社区同意后,她立即在所在小区的居民群发了一条消息:“各位邻居们,我是西区x号楼x单元的小张,疫情当前,为了让大家尽快吃上新鲜的蔬菜,从今天起,我来担任咱们小区的接单‘小二’,统计大家的物资需求,并统一向政府指定商超下单,大家下单时请留好地址和联系方式,方便派单。”消息一发出,居民群里顿时热闹起来,点赞的、感谢的、询问如何下单的,张晓丹就在一片喧闹中“走马上任”了。
孩子眼里的“共产党员”妈妈
自从当上了小区里的接单“小二”,张晓丹就时刻关注小区微信群,做饭的时候、洗衣服的时候······生怕错过任何一条订单信息。随着进群邻居越来越多,小区又新建了微信2群、3群,张晓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得随时关注群里的消息并做好记录,同时按照居民不同需求,分门别类的建立物资订购表格,方便向指定商家下单。
9岁的孩子,满眼都是委屈,“妈妈,你倒是陪我看书、陪我玩一会啊……”而她总是在孩子抱怨为什么不陪自己的时候,笑着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的城市生病了,妈妈不能冲在一线打败这个‘怪兽’,但妈妈是一名党员,你就把妈妈当成动画片里的‘超级飞侠’,在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全力以赴准时送达。”年幼的孩子在她坚定的眼神里,第一次读懂了“共产党员”的含义。
“隐姓埋名”,他们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除了张晓丹,在我市各个小区的居民群里,“隐姓埋名”的藏着无数个接单“小二”,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联系具有配送资质的商超和药店,了解梳理配送商超、药店的货源情况,将蔬菜药品种类、数量了解清楚后,第一时间在小区居民群发布。他们的手机,从早到晚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但他们却不厌其烦,统计需求、制作表格、解答疑问、安抚因物资还没送到而着急的居民;他们经常工作至凌晨,只为及时把居民的物资订单准确无误地发送至商超、药店,以便居民第二天就能收到物资包,缓解疫情中居民因不能出门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他们默默无闻,在一个个居民群里,他们面对居民要求“实名”表扬的话语,他们不约而同的说出同一个名字——共产党员。“疫情之中无小事”,小区群里的物资统计员们因小区封控不能冲锋一线,但他们认真负责的做好“物资统计”这件小事,当好小区居民的“后勤兵”,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擦亮了“共产党员”的闪光名片。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