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懂得感恩
2020.10.15 42:10
——《雪花冬牧场》后记
□布日古德                                                
 
当下,出一本诗集太难了。原因是各家出版社的商业气息浓重,让你不太敢出版诗集。书号一再涨价,家里还过不过日子了?孙子上幼儿园,疫情前后儿子的公司一再赔钱,出一本书和去牙所种一颗牙一样,代价昂贵。不过这些难处,终于挺过来了。
《雪花冬牧场》是我的第三本诗集。这一本诗集的编辑出版,其动力源是好多家报刊的主任编辑、社长、总编辑、编辑,这些人作为我的后盾经常激励我把诗、评论一再写下去,不要辍笔和掉队。正是由于一大批的好朋友、好粉丝、铁杆至交,让我不忘文学初心。我的诗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内蒙古高原、大草原风情,一个是北大荒黑土地,祖国东北角的乡愁情结。
我的诗歌趋向于咀嚼式的描写地标、乡愁,极大限度地写地域、写人情、写人性、写民俗。《雪花冬牧场》收录、梳理的正是这些文本。
有一天,我收到了《呼伦贝尔日报》的样报,正是这个副刊的精美设计,围绕着组诗《雪花冬牧场》副刊的主题配图,让我顿时有了想出版这一本诗集的灵感。尽管知道出一本诗集艰难,但那些经常被编辑们看好并在显著位置发表出来充满着草原风情的诗和组诗在呼唤我,让我不得不行动起来。其实,另一个因素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魅力以及冬天美丽的雪花、皑皑的白雪一直感染着我。想一想雪花里的牧场、羊群、牧羊人、牧马人,边防哨卡的哨兵、巡逻在边防线上的解放军指战员,我不能不写;看着中蒙边境的43号界碑,抚摸着鲜红的国徽、怀里的小羔羊,与我一聊就是一宿的乌云琪琪格、乌兰托娅,我不能不写;呼伦湖、野韭菜滩、牙克石的红花尔基、呼和浩特、包头的大青山、鄂尔多斯达拉特的库布其、陕北黄河两岸,我不能不写。
我还不能忘记,那一天我去阿尔山的一个边防哨所,雪花飞舞着,站在界碑旁目不斜视的哨兵听着我的《我和我的祖国》流泪了。那轻盈的雪花飘落在哨兵的脸、眼睫毛、肩上,哨兵的泪一行行流下来,我觉得生在这一个美丽的大中国太幸福了。此时,我突然感觉到在新时期一个诗人、一位作家的时代感、使命感。
所以我依旧地写,写雪花里的牧场,写雪花里的北大荒,写雪花里的老人和孩子;写雪花里的墓碑和粮食,也写我抱过、爱着并骂过的女人和男人;写黑土地上的穆棱河、挠力河、兴凯湖、湖北闸、小青山、大青山;写黑龙江、乌苏里江、北极、呼玛、白银纳。
这一本诗集并不厚重,语法逻辑也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的诗尽量让读者读懂、明白,能够通过我的诗和组诗进入另一种境界的回忆。我喜欢的诗歌应该是原汁原味儿、没有转基因、没有记叙文分行的,或许这样更好。
诗人必须时刻关注并不断寻找人性的心灵故乡,在小题大做上下功夫,在草尖上找亮点,在残秋、残冬、残雪里发现事物,我写我心。刘勰说“兴则环警以讬讽”“比显兴隐”。感谢庚子年中秋节第二天为我的生日发来红包的那些亲朋好友、粉丝、铁杆儿,以及教过的那些爱着我并惦记着我的学生们。
《满洲里日报》《大兴安岭日报》的刘颖、姜玉洁、路桂杰、博杨、温雅杰等几位编辑一直让我厮守着《玛瑙滩》《北极光》这样的金牌副刊;《呼和浩特日报》《内蒙古日报》《草原》《天骄》《骏马》《鄂尔多斯文学》的编辑们看好我草原风情的诗和组诗,并在显著位置发表出来;劳动午报的总编辑、社长郭强,白城日报的刘丽主任,呼和浩特日报的王凯丽、李霞,长春日报的李丽、孙红际,中国文化报的红孩、张昱,红山晚报的李文宏等老师也一直在微信、电话中鼓励着我砥砺前行。
即使我写得再好,没有这些编辑大家、老师的认可以及朋友们的鼓励,能成功吗?感恩应该是有良知人的本性。所以要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知道感恩,在心里永远祝福对你好的人。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