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赤子孤独了 会创造一个世界
2020.07.23 54:10
——读《傅雷家书》有感

□张淑英                                                   
 
与《傅雷家书》初次谋面是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星大派”上,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思绪万千。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微信、电话已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联络沟通的重要通讯工具,家书这种传递亲情的古老方式已被人们遗忘。家书是前人传下特别有价值的东西,给人以心灵交融,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我而言,不管是日记还是书信,都是我抒发情感的工具。前几日,由朱军主持的节目《信中国》我每一集都看,一封封家书,家国情怀无不表露得淋漓尽致,感动得我热泪盈眶。
傅雷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不平凡的父亲。他真诚待人,认真做事,他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我也看过。“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儿子变为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这些话语是多少父母与儿女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与儿子之间一直努力去做的。
《傅雷家书》绝非普通的家信,它蕴含着深厚的父爱和谆谆教子的感人情怀,它全面展示傅雷家风,再现两个儿子成长的家教背景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有幸读《傅雷家书》的我受益匪浅,从中获得教育儿女的补益。
傅雷写家书的目的在于与儿子讨论艺术,训练儿子的文笔,引导激发他的思想,时刻给儿子敲响警钟,走在正轨上。一个父亲深切地说:“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感人的话语让我动容。儿子傅聪从国外回来在家住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段时期被父亲形容为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是什么让父亲如此欢欣呢?大概是因为儿子变成了朋友,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这使他变得快乐。父子间的文化差异、心理差异的鸿沟让他的家书填平,这一切来自于理解、来自于父亲那颗真挚的心。
父亲是严厉的,铁面无情、不通情理也许能形容其中的一部分吧。但在儿子与自己离别后,家书中那无限的父爱是无法遮掩的,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在子女的眼中父母的教育那么苛刻,那么经验之谈,可是作为子女可知父母对自己付出过的爱。如果父母不爱你,他们为何要束缚你的行为;如果父母不爱你,他们为何那样介意你的好与坏、优与劣;如果父母不爱你,他们为何要教你这个或那个。是的,父母做的一切就只有三个字——为你好。要儿女理解这些,只能引用一句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简单的话包含着许多父母付出的辛劳。
傅聪在异国漂流时读着父亲的书信,从中吸取丰富的精神养料,父母通过书信时时指导、鼓励、关心与鞭策着他。傅雷做事的认真,做学问的严谨,清澈的心灵直接影响儿子的成长。
《傅雷家书》中的很多语句使我受到鼓舞,“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些语句鼓舞我求真、求诚,激励我向上、向善。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