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军
《我想和你在一起》是女作家徐玲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位疼惜孩子的作家,以女性丰富而敏感的心灵指向了现代社会的童年之痛,发现了当下看似富足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上或者精神上正在遭受“遗弃”的孩子童年生活背后的情感匮缺,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安与孤独,她借“弃儿”秦小琲之口发出了渴望父母真爱的呐喊。
“假爸”“假妈”有真爱。《我想和你在一起》是一个超越了血缘的、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感人故事,作为养父母的“假爸”秦帅和“假妈”舒亦楠对秦小琲视如己出,甚至不惜为了她的健康成长牺牲自己的婚姻。而从没有见过妈妈的秦小琲对妈妈的渴望日积月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质疑爸爸的讲述,要求妈妈归来,这种强烈的情感终于在秦小琲小学毕业的前夕引爆她的生活。幸运的是,妈妈真的回来了,对这个由单身爸爸带大的女孩儿而言,这种梦想成真的生活让她幸福得天旋地转。然而,幸福的到来似乎是为了揭示更大的不幸,原来秦小琲是从福利院领养的“弃儿”。
被欺骗后的愤怒让小琲厌恶周围的一切,她苦苦挖掘的秘密竟是一个晴天霹雳。不仅妈妈是假的,就连从小生活在一起,一直将自己奉为公主的爸爸也是假的。痛到极致,一直生活在被妈妈“遗弃”阴影中的秦小琲感觉到了彻底的绝望,对“亲生”的本能渴望让她忽视了养父母给她的真爱,直到养母即将再次离开,她才勇敢地抓住了妈妈。这也是这部作品最感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成人对孩子的爱,反而将主要的笔墨留给了秦小琲对妈妈的渴望,以细致而体贴的笔触写出了一个孩子对母亲全身心的、天真的、毫无保留的爱。
“真爱”无杂质,不掺“假”。《我想和你在一起》是以成人对孩子不掺“假”的爱、无杂质的责任和守护为架构,直到小说结尾才揭开了小琲的身世之谜,这个谜底当然是为了突出养父母的爱与责任。这些主要的情节几乎都是放到了故事快要结束时,也就起到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作用,从而完善了整部作品的主题。所以,在前言中作家才写下——我又去问幼儿园的小朋友:“为什么我们都有两只手?”一个小女孩儿把双手举起来晃了晃,闪烁着大眼睛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一只手要拉妈妈,一只手要拉爸爸。”多么出人意料又多么本真自然的回答。作家又在扉页上写道——“我一直在等你,在等你中缓慢长大……”“你可知失去妈妈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孩子。回到我身边好吗妈妈……”多么的无助和绝望啊!虽然儿童本位、儿童视角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中一直在被强调,但是它依旧是儿童文学作家所面临的一个最终的门槛,是否能真切地理解孩子,感同身受地体会一个孩子的情感,是对成人的一个考验。
“弃儿”秦小琲渴望真爱的呐喊。《我想和你在一起》给人最多的感受是孩子对父母爱的渴望是多么的简单,却也那么的艰难。尽管最后有了很好的结局,但内心里总有些不能释然,因为不是所有的悲剧都能以美好结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假爸”“假妈”还是亲生父母,我们总是很少注意到孩子的爱,总以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人,才能感受到那世上最纯净的、毫不掩饰的爱。而孩子们又都无一例外地用欢笑、哭闹以及所有能表达的方式,表达着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天然的、无可替代的爱,听上去这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状态,然而仔细想想,在成人世界的惯性思维中,多是强调父母如何爱一个孩子,却鲜少注意到一颗小小的心如何对父母报以全部的、没有杂质的爱,以及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这种基本的情感被我们粗心地忽视了,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们会认为成人对孩子的爱带有崇高的、值得颂赞的色彩,而低看了一个孩子对父母出于本能的因而更加内在更加强大的爱。所以“弃儿”秦小琲发出了呐喊:“我想和你在一起”!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