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童年》
2020.07.17 34:09
内容简介:
阿廖沙3岁丧父,与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在那个充满仇恨、小市民气息浓厚、令人窒息的家庭里,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与外祖父大打出手,母亲因忍受不了压迫而离家出走。外祖父时而善良仁慈,时而暴力冷血,经常殴打家人,外祖母的发卡被他一拳打得插进了头皮,阿廖沙被他打得双腿失去知觉。在这个如地狱般的家庭里,外祖母是阿廖沙的一个依靠,她给他讲传说、历史故事等,给了他应对困苦生活的源源不绝的勇气。阿廖沙开心的时光不多,不久母亲便改嫁他人,结果遇人不淑,形容消瘦,死于肺结核。她生下的几个孩子除阿廖沙外,也相继过世。
 
 
 
编辑推荐:
◎《童年》——一本自带光环的热搜书。
罗曼·罗兰说:“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纽约时报》和《读者文摘》将其评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尼采说:“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不满10岁的阿廖沙,生活的全部就是苦难、灾祸、贫穷,在逆境中,他被迫拔节成长,苦难没有打败他,而是让他那些“善良、勇敢、坚强、独立”的品格更加光亮。读《童年》,读身处逆境时受用一生的好品格。
 
 
媒体评论: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苏联著名翻译家  科尔涅伊·丘科夫斯基
只有读过高尔基《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德国女革命家  罗莎·卢森堡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