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庆宁报告文学集《高铁新时代》有感

□西杨庄
作家杨庆宁近年来致力于“高铁时代”系列报告文学创作,这部长达3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集《高铁新时代》是他的最新力作。该书不仅能让我们走近高铁、阅读高铁,更能了解到生活、工作在新高铁时代的那些普通工作者简单、平凡的事迹,感受一个个有血有肉、可亲可信的“草根英雄”,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那些“草根英雄”的本质,深悟“草根英雄”对于高铁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真”说“活”唱“草根英雄”是《高铁新时代》的特点,是高铁大时代的跫音。《高铁新时代》共有“风云激荡”“旗帜飘扬”“和声吟唱”“榜样力量”“时代跫音”“嬗变标本”“印记不灭”及“城市·铁路”8个部分,从《漫漫古丝路,处处汽笛声》到《钱塘江上,一座大桥的抗战》,52篇纪实篇幅真实地再现了新高铁时代那些“草根英雄”不为人理解和知晓的平凡事迹及“壮举”。大量笔墨虽然用在了对这些“草根英雄”投身建设新高铁时代的繁琐事、平常心貌似零碎芜杂的事例描述中,但读起来只会令人流泪,不少事例在叙述时毫无夸张、虚构手段,完全采用真实的写法对这些真实的“草根英雄”进行真实地描写、塑造、歌颂,娓娓道来更加感人肺腑。
“唱响”新时代高铁人朴素的日常生活和厚重的隐秘纹理。饱满的容量,丰厚的底蕴,平稳叙述中隐含的确定性和多向性,生成了杨庆宁报告文学创作个性化的品相和奇妙的魅力。杨庆宁是位质朴的作家,他沉稳、执着地将报告文学作为话语主场域,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复杂而多方向滑动的叙事。他反对虚构表达,重在以心灵与现实融合后的叙述,将高铁时代基层高铁生活或者是某种态势呈现。因而,他的作品一如高铁一样没有炫耀,只有朴实的形容和平常化的感性流动,一切任由读者行走与体味。这显现了杨庆宁作为作家的一种“狡猾”:别试图分析我在叙述什么,你读到的你感觉到的,就是我要表达的。
读杨庆宁老师的《高铁新时代》就如同听一曲铿锵有力的高铁大合唱,充满着雄性高亢激昂的力量,耐听到舍不得放弃每一节音律。不同的作家对反映社会现实的态度与能力有所不同,杨庆宁深知高铁基层的平实与博大、平静与涌动,他能够站在“高铁新时代”高度深刻观察当下社会与人生,并毫不隐讳地把它从特定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描述出来,并不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都能够做到的。他尊重事实,敬畏历史,把经历过的、见证过的都力求公正原原本本地客观记录、述说出来。当然,记录并不是摄影一般地纯粹、毫无取舍保留,而是严格忠于事实,并经过深入思考挖出精髓,找出其中的“灵魂”,唱出新高铁时代大跫音的高潮,给读者以灵魂的震撼和启迪,让人不由得对卷长思。
好的报告文学总是要唱出时代的大声音、唱出广大基层职工群众心声的大境界。《高铁新时代》在如同散文诗一般的叙述里,作者不仅不趋炎附势,更是力避对当今当权者一味的“歌功颂德”,而坚持从维护基层小人物的利益出发,当然也正确地把握了基层职工利益同党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比较完美地将二者辩证地统一了起来。这是一幅和谐恢宏、有情有色的画卷,反映了作者对“天人合一”的理想观念的追求,也揭示了新高铁时代现实人类社会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一个月前,这儿还是几栋房子孤立在一片荒地中,一个月后,这儿就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沧海桑田的巨变,是因为他们奋力拼搏的结果。”(《大动脉上,有一串明珠在闪烁》)。杨庆宁正是借助这种杠杆性的叙述,向我们诠释了“草根英雄”的魅力,体现了一种平凡的伟大。而作品以文学的形式记录出来的英雄业绩,是对“草根英雄”的精神礼赞,是一曲新高铁时代的大跫音,透着力量、温暖、憧憬和希望。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