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让花环更胜王冠的朴素之美
2020.07.07 56:10
——读女作家林海青散文集《时光的礼物》有感

□西杨庄                                                   
 
曾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写作者,一种是“花环”类写作者,朴素、干净、流畅;一种是“王冠”类写作者,辞藻华丽、大气磅礴。女作家林海青的散文集《时光的礼物》无疑具有让花环更胜王冠的朴素之美。
《时光的礼物》还原了普通人的日常朴素生活和细微之美,作家捧献给读者的是距离我们日常生活世界很近的一个人物、一段故事、一番记忆、一种场景,乃至一道菜、一碗炒米粉、一句话。所有弥漫着浓郁人间咸淡的一切,在她朴素的笔触描摹下总是充分体现着人世情味,总能看到尘世里升腾起来的一些东西,有太阳般的温暖热烈,有星辰般的旷世浩宇,有荒原千里的深层厚重,更有日常所见温馨的平庸、健朗的肤浅和醇厚的琐碎。“丹丹真正听懂邓丽君,是她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之后。人生各种坎坎坷坷和兜兜转转,不完美、不尽如人意,才开启了邓丽君的音乐对她的启蒙……渗透到骨子里,是专注,是信念。”(《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夜色降临时,他的创作欲望格外强烈,整理干净小方桌,铺好白纸,摆上水彩笔、油画棒,撅着小屁股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傻傻的奶牛、高高矮矮的小房子、妙趣横生的脸谱、一成不变的蓝天红太阳以及花花草草。”(《大小伙子豆豆》)。“由小见大”的句子,处处流露着作家对朴素的生活万物之爱的敏感与合理性“捕捉”,她将这种爱作为一种生命原色,一种精神追求,赋予了笔下的纯净和质朴,其结果是深化和升华了整个作品的意蕴与格调,使那些看似寻常和普通的艺术情景有了一种内在的敬畏与高贵。
《时光的礼物》还原了林海青散文返璞归真的质朴感,像泥土里长出的豆芽,很有生活和时代气息。这种质朴感一是源于林海青喜山乐水,但又不仅限于山水;喜欢描摹刻画,但又不限于文字修饰。作为一名铁路女作家,林海青在“高铁”的纵横驰骋中欣赏山水感悟人生,在自然描摹中引发博爱感想。收入《时光的礼物》中的散文,如《到西津渡喝茶去》《高铁茶香》《我在北京发发呆》《福建路走过千百遍》《最后的南京西站》等,无不透露出对铁路的浓浓热爱。二是源于纯净、朴素、干练的语言,直白地呼出了富有哲理的类似箴言的只言片语:“一个细节要重复700遍才能摸着门道,更不要说一个舞步了。任何一种舞蹈,都需要千锤百炼!”(《拉丁舞课》)。“要体谅婆婆的心意,她把满满的爱给我们带走,她才会心满意足!”(《爱,是一种成全》)。“喜欢与爱,就是心甘情愿地付出。我累并享受着。”(《遇见你很高兴》)。“这份喜欢逐渐变淡,逐渐变少,由过去的24小时变成5分钟变成3秒钟。”(《喜欢三秒钟》)。
林海青是上海铁路局生产一线一名敬业的、朴素的铁路员工,她的散文也是单纯的、朴素的,这种生活体验与诗意栖息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高度的吻合。在这些单纯而朴素的作品中,读者可以足够体验到性情的愉悦和精神的豁朗,体验到生活原汁原味的如饮琼浆和如沐春风,体验到大方之家的某些气象。“沪宁线上,无论哪个站点,坐个高铁到镇江,现在也就是个发呆的时间就到了,十分便捷。”(《老码头的江南味道》)。“只有‘豆豆的妈妈’这个角色最出彩!无论快乐的妈妈、失意的妈妈、高兴的妈妈、生气的妈妈、能干的妈妈、无助的妈妈,都是他难舍难分一如既往爱之切切的妈妈。”(《最出彩的角色》)。“一个弥漫着烟火味的家,势必有一个擅于烹饪、乐于奉献、热爱三尺灶台的掌勺人,精心为家人调制美味营养的三餐饭蔬,让家人胃口满足、体魄健康。”(《烟火味》)。
《时光的礼物》通过那些流露着朴素与真实,散发着光与热的词句,会让读者脑海中突然浮现老子那“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名言,同时也会让读者抑制不住一颗好奇之心,发出近乎执拗的追问:究竟是什么支撑起了林海青散文的单纯和朴素之美?其实,这离不开作家的关注、融合、朴素、继承和弘扬。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