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雨虽冷 情却痴
2019.11.06 52:10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李佳                                                       
 
“春雨有五色,酒来花旋成”。对于“雨”,余光中先生在散文中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感受。说起散文,说句实话,我对散文没有更多的偏爱。因为我觉得散文读起来就一个字——散,阅读过程中往往感到很吃力,几遍下来,终究不清楚写的是什么意思。
那天在图书馆,天气很热,我的心也不知不觉感到有些烦躁,可能需要些“冷雨”来浇灌下吧,便无意间拿起了余光中老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后来,这本书便成了让我爱不释手的书籍。
文章沿着作者的足迹,从大陆“听”到了香港、台湾和美国,最后又回到了台湾,跟随作者的思绪,从现代“听”到了古代,从现实“听”到了过去,从少年“听”到青年再到年过花甲,每一次的“雨”都给读者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器官都感觉到了“雨”的活灵活现。点点滴滴、淅淅沥沥、清清爽爽,掺杂着一点薄荷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与树木混合发出特有的淡淡土腥味。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上去总有一点悲凉婉转,雨敲在湿漉漉的瓦片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夹杂着一股股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声与雨音密织成网。
我想,余光中老先生应该是很喜欢雨的吧,如果没有长时期以来对雨的仔细观察和打心底的喜欢,对雨不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而对我而言,一个不喜欢雨甚至有点厌恶雨的人来说,看完这些对雨的描述,我也不由得喜欢上了雨。另一方面,我不得不佩服余光中先生,他的文笔带给我一种很感性的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情感的丰沛和想象的独特。
不久前,也看到彦火先生的文章《多情的雨》,同样是雨,彦火先生的“雨”却给予我又一种感受。在彦火先生笔下,雨就像文中的一首首诗词,如“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清风醒病骨,快雨破烦心”等,这些诗词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彦火先生笔下的“雨”或是飘逸或是缠绵,但给读者更多的是无限快乐。
余光中先生与彦火先生的这两篇散文都写的是雨,但不同的是,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透着一丝哀愁,那是一种淡淡的乡愁,淡到几乎感受不到,但的确存在。雨虽冷,但作者的心却是热的。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