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宋诗选注》之读书笔记
2019.10.23 57:10
□辛晓娟                                                    
 
假期陪伴家人之余阅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对于我这个十分敬佩钱先生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从小到大未曾真正留意或关注过宋诗,所以抱着无知才是最好的兴趣的想法希望读过之后可以对宋诗有一些理解。我很喜欢这本书,我认为它简直是古典诗词选注中的“奇葩”,虽说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比如生字查找、了解诗派以及查阅相关文集等,但是读过之后确实是获益颇多。
就序言来说,我整整拜读了三遍才明白其含义,“万言序”果然名不虚传,钱先生主要以辨析诗与史的关系、分析宋诗衍生的利弊、说明选诗标准三个方面为内容进行阐述,篇幅宏大,到处充满着其独到的见解。比如说对于宋代文人学士们对宋江“聚义”之事避之不谈的现象,钱先生以同为文人的内部视角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人学士们的“伪善”面目。在民族矛盾问题上,他们尚且有大义凛然的爱国之风。此外,钱先生对于文艺批评者所应有的态度也阐述了自己特别的看法,他批判“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的批评,也不赞同晚清时期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价钱,他认为批评要具有一定的适当感。他对宋诗的理解是这样的,“整个来说,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这样的分析令无知的我耳目一新,并不熟知宋诗的我心里对于它的风格特点想去了解的愿望变得十分迫切。至于钱先生的“六不选”标准主要针对宋诗的时弊作出的,这是因为他本人是比较崇尚自然流露情感的诗歌,便有了自己对此书选诗的标准。但他还提到在选择的过程中会有眼花、心软或者出现错误的情况,可能就违背了这些标准。我感叹于他的纯粹和率真,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名人作家不掩失误、不重虚名的性情。
就注解来说,因为钱先生的注解令我对晦涩难懂的诗文也产生了兴趣,他在庞杂知识中妙添了数不胜数的趣味,他的语言没有呆板无聊之感。而且钱先生注解的内容丰富,指出误字或者是误入为某人的诗集、将参见书籍详细列出、说明词句的特点和渊源、对比本诗与同时代其他诗或者唐诗的关系等,在我看来钱先生不是只为了注诗,而是力求营造一个宋诗文化的学术生态系统,给读者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宋诗。此外,对于诗人的介绍长短不一,有的几句而已,有的却是几大篇,个性十足。诗人无论大小,风格的优缺点均加以评说,揭示源流,论定特色。他不怎么介绍生平,更倾向于讲述诗人的个性、创作风格、师法于何者、个人趣事等,虽说能够体会到钱先生在其中的主观情感,但细细品味之后可以发现他的评价是相对客观和中肯的,也更能为读者所理解。如他对李弥逊这类不太出名的诗人毫不吝啬他的夸奖,认为他的诗在当时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实属难得,且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独来独往之勇令人钦佩。而钱先生对于大诗人有时也是不留情面的,批判归批判,赞扬与肯定也是有的,可以看出钱先生不盲目追捧也不附和众人。
就选诗题材来说,我个人是比较喜欢鼓舞心灵的诗文,本书中选择的很多诗文都能触动我心。我觉得钱先生对于选诗的题材应该是有特别安排的,题材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政治性显著,暗隐现实。钱先生选择的题材类型主要有抗敌爱国、反映百姓疾苦、讽刺政治、写景抒怀、羁旅思乡等。相关知识背景我并不是非常了解,只是读完之后有很多的感受。本书最后附录为香港版《宋诗选注》前言,其中钱先生提到“在当时学术界的大气压力下,我企图识时务,守规矩,而又忍不住自作聪明,稍微别出心裁。”可能是可以体现的。结尾处钱先生本人又强调不怨当时意识形态的严峻戒律,只怨自己学识浅薄可能会犯下错误,这使我很矛盾,是我的一个小疑问。但在心里我还是认为钱先生的选诗题材是别有用意的,我深知自己学识上存在着巨大缺陷,还待于自己之后的不断学习和思考才可慢慢体会。
就宋诗而言,世人常常将其与唐诗相比,以比较法来对宋诗风格特点予以界定。鲁迅先生曾说“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通读完《宋诗选注》之后我对于宋诗的理解是它没有唐诗的气势磅礴,但却有雅致精巧之感;纵没有唐诗的极尽艳丽,却有特色小城的朴素清新之感。唐诗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宋诗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外,从钱先生的语言中可以体会其性格特点,可谓大胆敢言,率真纯粹,是为做学问之最佳人选。钱先生以一人之力全面考订宋诗资料,《宋诗选注》涵盖了宋诗研究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学术生态圈,由此也可看出钱先生严谨治学的特点,并且向我们完美展示了其宋诗学的高度和深度。由于我个人的知识储备量较少,见识比较浅薄,对于《宋诗选注》并无什么比较深刻的见解,日后会不断积累提高自己。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