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榜样
幸福新时代奏响青春最强音
2018.05.14 57:10
□记者 齐文彬                                  
 
近日,记者走进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认识了一群在新时代努力奋斗的年轻人,他们或刚刚扎根园区,踌躇满志期待一展拳脚;或历经忙碌,终于构筑起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意气风发正欲展开一番作为;或两地奔波,远离家人,只为打造更广阔的平台,放飞自己的梦想。这里升腾而起的是在幸福新时代下努力奋斗的青春力量。
走进产业园区的大楼,到处可见年轻又充满朝气的面庞。记者了解到,园区中的100多名成员里35周岁以下的占90%,其中80后已经成为园区的中坚力量。
“我来这里工作七年了,主要是负责各企业和项目的财务税收统计工作。基本上我就是用数字看发展的人。”记者首先见到的是负责财政工作,同时暂代团委书记的李荣哲。园区里的其他同事讲起他,总说他就像“润滑剂”,性格温和,工作中不分彼此,带动引领年轻人团结奋斗。谈起奋斗,李荣哲向记者介绍了产业园区的情况和这些年取得的硕果。
国际物流产业园区位于满洲里最西端,占地38平方公里,从2008年起步发展至今,着力发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进出口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已引进企业30余家,兴建项目20余项,完成投资超过30亿元。短短几年,产业园区就荣获了“中国物流园区五十强”等多项荣誉。这样的成绩,饱含着每一位园区人辛勤的汗水。
除了日常的事务,年轻人用榜样的力量,在党建活动、扶贫助困、志愿服务、文体活动中为园区争得了荣誉,在各项活动中他们取得了无数的奖状和证书。2017年全市范围开展的以“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为主题的满洲里首届“十佳青春榜样”评选活动中,经宣传发动、人选推报、初步候选人确定、社会公示、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及实地考察等环节,产业园区当选为优秀青春集体。
在产业园区,每个年轻人都在编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梦想。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史雅是2012年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坚持了六年的工作。即将步入婚姻的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园区里最年轻的90后马超家住扎区,每天两地奔波就是很大的挑战。然而,马超从未抱怨过,在园区里积极地去学去问去请教,努力提升自己。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何玉龙、王建新和唐广瑞都是产业园区最早的园区管理者,扎根园区的几年里,他们亲眼见证了产业园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他们用自己的脚丈量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看着他们的身影就会想起当初的自己。”何玉龙感慨道,“当初我们住工棚,骑坏好几辆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景象还历历在目。而现在,平地起高楼,上下班有了通勤车。我们只希望把基础打得更牢,好让以后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谈到越来越年轻化的产业园区,作为“前辈”的他们,期待刚刚来到产业园区工作的年轻人能够更加成熟,不断学习和补充经验,发挥出他们更大的潜力。
记者手记: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这样殷殷嘱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以奋斗的名义让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产业园区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乘“一带一路”的东风,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两会精神,契合满洲里发展实际和机遇,用好园区的良好环境和优惠政策,用汗水和智慧,稳扎稳打,成就产业园区物流梦、产业梦、青春梦。
产业园区,这个怀揣梦想的地方,已经展现出年轻而独特的魅力。年轻人,这里已经奏响了幸福新时代的交响乐。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