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从全国两会看“确定的中国”
2025年全国两会落幕,新的征途启程。从两会的大事小情中,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了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代表用新技术为患者重建“心门”的故事后,深情勉励大家:“要继续往前跑,一定会做得更好。”“往前跑”,一往无前的方向。“做得更好”,矢志不渝的目标。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代表通道”上,第一个发言的是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刚刚从民营企业家
2025.03.13
设施更“懂人” 城市更文明
在小吃店买了美食,一边逛街一边大快朵颐。盒子空了,却四处找不到垃圾桶,拎着空盒子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清空了手”,这样的尴尬你遇到过吗?出门在外,无论是找不到垃圾桶,还是在厕所前排长队,都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和不良体验。类似尴尬事多了,有些人可能会以不文明的方式来应对。一些不文明现象之所以滋生,有少数人文明素质不高的主观因素,也有相关设施短缺或维护不及时等客观原因。硬件设施不过硬、便民设施不便民等问题
2025.03.12
人民网评:去一去“追星式创新”的虚火
“为什么我们没有‘杭州六小龙’?”早春时节,从各地两会到全国两会,人们总能听到这样的提问。面对Deepseek一鸣惊人,人形机器人火爆春晚……一句“为什么我们没有?”,暗含着对标先进的迫切心情,也折射出急于开花结果的创新焦虑。明星企业、新兴产业自带流量属性,备受瞩目很正常。但我们要清醒:追逐流量是舆论的秉性,不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参考依据。在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既需要追逐前沿的勇
2025.03.11
人民网评:“两高”工作报告,让公平正义可触可及
“有政治高度、法治力度、民生温度!”3月8日上午,“两高”工作报告引发热议,大家纷纷点赞,称这两个报告政治站位高、群众立场稳、法治担当强。透视“两高”工作报告,可真切感受到最高法、最高检过去一年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服务发展上积极有为,在司法为民上有力有效,让公平正义可触可及。“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严惩网络暴力犯罪”“依法惩治电信网
2025.03.10
人民网评:经济大省要观大局、谋大势、挑大梁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纷纷亮出任务书、吹响冲锋号,在实际工作中奋力实现预期目标、争取更好结果。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重要时期,中国经济体量更大、形势更复杂,怎么把握战略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从“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嘱托中,我们要读懂谋深虑远的指引。
2025.03.07
人民网评: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系列亮眼数据表明,2024年,“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2024年很不平凡,有风雨交加的考验,更有风雨无阻的奋斗。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我国经
2025.03.06
人民网评:聚焦“国之大者” 以高质量履职展现委员风采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首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凝聚更广泛的共识、汇聚更强大的合力,广大政协委员能够一如既往把牢政治方向,聚焦“国之大者”,自觉担当,以高质量履职展现自身时代风采。商国是、鼓干劲。回顾在过去一年中的履职足迹,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
2025.03.05
人民网评: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人家的特色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应用、产业链聚链成势等,都值得学习”“咱有咱的优势,要立足咱们村牛羊养殖业发展的实际,把牛羊肉加工做起来”“不要空想,要看自己能干啥、能干成啥”……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登封石道乡西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兰英到许昌、漯河学习交流。回村后,她与村“两委”成员开了一次“研讨会”。你一言我一语,重要的还是围绕“自己”。一个村子的发展,在于把自己的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做
2025.03.04
人民网评: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伴随着春天的到来,我们也进入了“两会时间”。观察过去一年,大江南北,千行百业,哪里都是发展的触感。从一组数据中,不难感知中国的“呼吸”:1分钟,手机地图导航中的北斗定位服务平均使用4.2亿次;物流单仓自动分拣系统处理3000个包裹;嫦娥六号探测器可以飞600多公里。24小时,平均超过2.7万家企业诞生,超过8万辆汽车下线,超过350亿元商品在网上售出,超过3亿个包裹快递
2025.03.03
人民网评:警惕科技“副业”背后的泄密隐患
近期,国家安全部门披露一起境外机构以“副业”为幌子,通过高薪兼职、学术合作等方式渗透我国科技领域的案例。某行业专家王某某在参与境外机构“技术咨询”项目时,无意间泄露核心技术数据,导致国家利益受损。这一案例虽是个案,但反映出部分人员对核心技术数据保护的意识淡薄,保密教育应持之以恒、不断加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共享经济的兴起,各类兼职、副业信息充斥网络。然而,其中一些“副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