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视角看外汇市场五年新变化
国际收支平衡、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高水平开放—— 三个视角看外汇市场五年新变化 创历史同期新高——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22日公布的前三季度跨境收支规模数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作为反映涉外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中国跨境收支在“十四五”时期活力不断增强。2024年,中国跨境收支规模达到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中
2025.11.04
“苏超”大戏,未完待续
新华社南京11月2日电(记者余孝忠、李丽、王恒志)战旗舞动,万人空巷。1日晚的南京奥体中心,在创纪录的全场62329名观众的呐喊声中,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里,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历时半年后迎来终章,泰州队最终捧杯。 11月1日,冠军泰州队在颁奖仪式上庆祝。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这项赢来“苏超”昵称的省级业余球赛,在2025年横空出世,点燃江苏,燎原全国,堪称本年度最成功也最神奇的体育现象。 “
2025.11.03
财经聚焦丨关键指标创新高!广交会透出外贸新气象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举办的第138届广交会,万商云集“人气旺”。参展企业超3.2万家,优质企业突破1万家,前两期吸引近24万名采购商,广交会关键指标创新高,透出外贸新气象。 共享“中国机遇”境外采购商近24万名 本届广交会第二期10月27日闭幕,前两期展览累计吸引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6.8%,再创
2025.10.31
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聚焦“科技赋能”
新华社成都10月29日电(记者胡旭)10月29日,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都老年健康发展年会在成都温江开幕。此次论坛年会以“科技赋能银龄生活”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企业家及专家学者参会,超过70家银发经济产业相关企业参展。 10月29日,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都老年健康发展年会在成都温江开幕。这是项目签约仪式现场。新华社发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健在视频致
2025.10.30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聚焦“文明,让乡村更美好”
围绕“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主题,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于10月29日至30日在陕西省延安市举办。 大会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主会场活动,同时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村字号”文化体育发展、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4个议题设置4个分会场。二是开展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三是举办一场“村BA”群众体育交流活动,集中展示“村字号”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成果。 据悉,这是第一次举
2025.10.29
从制造到智造,轻工业向新而行
我国稳居全球最大轻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从制造到智造,轻工业向新而行(高质量发展看亮点·读数) 涉及吃、穿、住、行等多领域,轻工业既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也关系国民经济增长。 近日,“十四五”轻工业发展成绩单公布,三组数据格外亮眼—— 看行业规模,2024年我国轻工企业数量达13.66万家,自2020年以来年均增长5.89%;看市场表现,轻工重点产品零售额达7.93万亿元,占社
2025.10.27
“中国第一展”已吸引全球超九成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
新华社广州10月23日电(记者王军伟、丁乐)23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拉开帷幕,以“品质家居”为主题,集中展示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建材及家具等。加上第一期的采购商,目前已经有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来源地占全球国家和地区总数的超九成。 10月23日,客商在广交会上参观拍摄厨具产品。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本届第二期汇聚参展企业超1万家,其
2025.10.24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输送5500万人才!中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2%,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024年11月14日,在青海天峻县民族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上体育课。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今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全国残
2025.10.23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人均预期寿命79岁!健康中国建设“成色足”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李恒、田晓航)79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最新数据,较2020年提高1.1岁,全国已有8个省份率先突破80岁大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2020年10月11日,游客参观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博物馆。新华社记者崔博文摄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到改革开放初期的
2025.10.22
60%全球专利领跑!AI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
生产线上每1.7秒产出一组电芯,缺陷率大幅下降;机器人“电子鼻、机械眼”实时监测耕地土壤和农作物状况;影像大模型一次扫描,可完成多器官病灶筛查与诊断……这些先进的智慧场景,由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网”编织成现实。 “十四五”以来,我国在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2024年1月31日,人形机器人攻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