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全天综合:沐雨绽放,开幕式点火手徐露摘金
新华社成都8月10日电(记者孙哲)炎热夏季的一场大雨,成为10日成都世界运动会赛场上最独特的“导演”。它见证了开幕式点燃圣火的徐露在家乡加冕桂冠,也意外造就男子垒球“双冠”的罕见一幕。 8月10日,中国选手徐露在2025年成都世运会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决赛中。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雨水笼罩的三岔湖,浪花与欢呼交织。在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决赛上,中国队选手徐露如同她在开幕式点燃圣火的姿态一般,将全场气
2025.08.11
我国首次完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新华社河北怀来8月7日电(李国利、邓孟)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6日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7日介绍,这次试验是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试验工况多、试验周期长、技术难度高。 揽月月面着陆器是我国面向首次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全新研制的地外天体载人下降与上升飞行器,由登月舱
2025.08.08
内蒙古建成大型二氧化碳利用埋存基地
记者从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获悉,截至8月5日9时,巴彦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注入二氧化碳总量突破7万吨,标志着内蒙古建成大型二氧化碳利用埋存基地。 据介绍,CCUS是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捕集二氧化碳排放物,然后将其埋存或利用,减少碳排放。 巴彦油田共有300多口生产油井,具有原油埋藏深等特点,一直以来采取人工水驱的方式开采原油,最终采收
中欧班列“东通道”今年累计通行班列超3000列
8月6日,中欧班列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准轨西场内集结等待发车(无人机照片)。 8月6日,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以来经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的班列已超过3000列,运送各类货品超30万标箱,通行量占全国总量26.6%。 中欧班列“东通道”由满洲里、绥芬河、同江三个铁路口岸组成。目前,通行线路已增至27条,覆盖波兰、德国、荷兰等14个国家,联通国内长沙、
2025.08.07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进入倒计时
距离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开幕仅剩不到一个月,这场将于8月25日至2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跨国盛会进入筹备冲刺阶段。8月5日,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展览通关部释放展会核心展览环节的“剧透清单”,涵盖科技、文化、美食、跨境好物等多元内容,一场集“科技感、烟火气、国际范”于一体的跨国体验即将开启。 内蒙古形象馆——多维展现北疆新活力。内蒙古形象馆通过四大主题展区立体呈现发展成果。在“发展内蒙古”板块,智能
成都世运会 | 球速堪比赛车,中国队首次参加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
新华社成都8月6日电(记者许东远谷训)成都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6日在成都市新都香城体育中心拉开战幕。刚组建不久的中国软式曲棍球国家队在男子预赛B组的比赛中,以0:42不敌夺冠热门芬兰队,这也是中国代表团首次组队参加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 8月6日,中国队球员杜三洋(右)与芬兰队球员莱赫科索在比赛中拼抢。新华社记者李旭伦摄 比赛开始后,芬兰队迅速掌握场上节奏,形成了控球优势。开场不到3分钟,芬
中国自动化码头规模世界第一——“大港”有大智慧
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人们总能频繁看到中国港口的身影。一座座大型港口昼夜不息,保障着货物畅通、海运安全。 “大港”更有大智慧。“十四五”以来,中国加快港口智能化建设。目前,中国自动化码头规模世界第一、港口作业时效领跑全球,为外贸“大动脉”畅通、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大港,“大块头”也有“高效能” 全球最大的2.4万箱级集装箱船和40万吨矿船可常态化靠泊,全球在航的68艘40
2025.08.06
成都世运会精彩看点前瞻
第12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至17日在四川成都举办,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运动员将齐聚于此。与往届相比,这届世运会有哪些看点?“新华视点”记者带你提前看。 赛事亮点:传统新潮交融 1981年,首届世运会在美国举办,此后每四年举办一次。今年,第12届世运会来到中国成都。 据介绍,成都世运会共设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今年的赛事项目呈现新老
内蒙古科技助力灾后复产
连日来,内蒙古遭遇罕见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雨水排灌受限,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做好受极端天气影响的作物生长后期补救刻不容缓。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自治区科技厅迅速行动,组织三支专家团队,赶赴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协助灾后农业复产。同时组织各盟市科技管理部门组建科技救灾复产服务团队,以“找灾情、派专家、给方案”的工作模式,引导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以“线上+线下”方式开
全力以赴保秋粮安全
入汛以来,气象条件总体偏差,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不利影响 全力以赴保秋粮安全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作为全年粮食生产大头,秋粮距离大面积收获还有两个月,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 入汛以来,我国气象条件总体偏差,华东华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黄淮等地持续高温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业内专家表示,下半年极端气候事件偏多,旱涝、台风等威胁并存,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多道关口,需着力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