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师生情(四) ——记满洲里市二道街小学陈秀梅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2024-03-28 10:16:28
                      □王铁樵

姜华(左一)、韩玉琴(左二)、陈秀梅老师(左三)、董晶洁(左四)合影留念。(1986年摄)

曾宪生(左一)、陈鲁毅(左二)、姜华(左三)、董晶洁(左四)举杯庆祝。(1986年摄)

姜华(左一)、韩玉琴(左二)、陈秀梅老师(左三)、王铁樵(左四)、陈爱林(左五)合影留念。(1994年摄)

1971年7月15日张建家同学的来信。

1971年7月15日张建家同学的来信。

陈秀梅老师与同学们在王洪喜的办公室合影留念。(1994年摄)

2019年4月23日,我给陈秀梅老师寄去《百年满洲里》一书。收到书后,陈老师通过微信发给我书款,我自然没有收下,我对陈老师说:“我这不是向老师您售书,我现在能写这些文稿靠的就是小时候您给我们打下的作文基础。饮水思源,现在我将编著的书籍寄给您,是向您递交的一份作业。”话到此处,陈老师这才同意我将书款退了回去。

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幸运,赶上了互联网时代,通过“二小师生情”微信群,将过去多年才能进行一次的师生聚会变成每天的日常。20世纪60年代我们班里跟随家长到林区的几位同学现多已到其他地方定居,如张建家定居北京,董晶洁常年在上海,天津的陈爱林亦在上海居住,王广杰在河南三门峡,马玉杰在广东省深圳,王广俊在山东省龙口,金书贤在河北省高碑店,杨广旺、兰玉康、徐继慧仍然在加格达奇、阿里河生活。大家见一面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大家每天都在微信群里通过语音、文字来进行交流。

说起来微信群既是我们的音乐台,也是我们的岁月史书,还是我们的时光相册。

自从有了微信群,陈秀梅老师把自己演唱的《慈祥的母亲》《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多首歌曲分享到微信群里,悦耳动听的歌声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张建家每年春节都代表同学们去陈老师家里拜年,王广杰从三门峡到北京看望陈老师,生活在林区的广旺、玉康、玉杰几位同学聚会小酌的过程,建家、宝国等几个男生午夜畅谈的内容,这些日常大小事一件不落地都记录在微信群中。

自从宝国提出大家晒晒孙子、孙女的照片想法后,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照片发至群里,并一一品评与欣赏,大家在这些照片中似乎找回了当年的自己。

总之,这个微信群将我们的日常交流都记录了下来。我想,我们不仅要把握现在,面向未来,期待我们的后代生活更加美满幸福,而且我们还应该记住历史,记住乡愁。

多年来,我专门撰写城市变迁和老建筑里的人文故事,而老同学的家族和家庭史亦在我的记录之列。我撰写的《百年宝泰表局和陈氏家族》,记述了陈鲁毅的曾祖父陈宝田、祖父陈洪儒、父亲陈克明以及陈鲁毅本人祖孙四代人以修表为生的传奇故事;《木刻楞里一家人》记述了金端的父亲金云衡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张景周夫妇与儿女们》记述了张建家的祖父母张景周、王红瑞的历史故事;《修表工匠两家人》记述了张建家父母张绪荣、吕桂兰两位老人的家庭往事;《支前模范一家人》记述了吕宝国的祖母崔桂珍老人当年为子弟兵做皮袄的动人事迹;《幸福楼与幸福人家》《我家与邻家》记述了我的父母王乃丰、李云福在满洲里的生活往事。在《异国他乡沙金梦》一文中提到了姜华的祖辈,在《木匠父子杨福源与杨占山的家族传承》一文中提到了于春梅的祖辈,在《从万泰利、双盛泰到五金商店》一文中提到了王广杰的祖辈。以上文稿均已在《满洲里日报·钩沉版》发表。

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同学间日常通过QQ、微信联系,可我还时常怀念那个“家书抵万金”的年代。20世纪60年代,我们班级里有几位同学因家长工作调动前往林区上学,近来我翻出20世纪70年代几位同学的来信,勾起了我对青少年时代的回忆,现将书信摘录一二。

张建家同学于1971年回满洲里探亲,回家后给我来信,主要内容如下:铁樵近来身体健康吧!学习也很紧张吧!你和洪波的来信已经收到好久了,你一定等得很着急了。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你来信的那天我已经到外地去打球了,我是6月15日去的,7月12日才回来,所以我回来后就东走西访寻找这一书籍(我已经忘记当年让建家找什么书籍了)。但是上次借我书的人已经去樟岺参加工作了,离这500多里路,所以我也就毫无办法了,就得等他回来后再说吧。铁樵,我这次回满市打算多住些日子,但是有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所以也就不能长时间在满市居住。临走时还有好多的话没讲,还有好几个老战友没有见到面,这是最遗憾的,又有什么办法呢。铁樵,你七一过得快乐吧,你们都排练了什么文艺节目?有没有什么新的歌曲?给我邮几份来。我把原来存放的二胡七个调的定线给你抄去,别的材料我这里现在还没有。你还需要什么尽管来信,我尽力而为。

在市二道街小学上学期间,我与建家都是学校乐队成员,一起在音乐教员李世桂老师指导下学习拉二胡,出身文艺世家的建家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二胡拉得比我娴熟多了,在学习中时常帮助我。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市友谊宫成立了业余文工团,我在团里拉二胡,待了好一阵子。

1971年8月22日张建家又给我来信,主要内容如下:接到你的来信已经好久了,也没有很及时地给你回信,你一定很着急了,今抽出一点时间很匆忙地回了这封信,希望你谅解。我从满市回来就走向了工作岗位,刚一上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才感觉有些习惯了。我的工作单位是阿里河木器加工厂,厂内分制材车间、刷油车间、机械车间、安装车间,我在安装车间工作。现在阿里河正处于基建季节,所以我们的工作时间也就随着季节而变化,每天增加工作时间2个小时,由8小时改为10小时工作制,这样休息时间就减少了许多,不过这也是一时的,过些日子还变为8小时工作制。徐继慧还在读书呢,在阿里河旗中学三连,马玉杰在二连,徐继慧由于家庭变故学习就跟不上了,所以就降了一年级。他们是于本月9日开学,一时不能回满市了。以后来信地址可以寄到我的单位,寄到我父亲的单位也可以。给于洪波、刘义全、肖来江、孙贵顺他们带好,就不一一给他们去信了。

1972年9月13日,王广俊同学在回到满洲里期间,与陈秀梅老师和同学们拍摄了一张题为“七年重逢师生合影”的照片。广俊回到阿龙山后给我来了一封信,主要内容如下:我在本月15日到达了阿龙山,一路平安。回到阿龙山后,由于时间紧张没有给您写信,请多多原谅。我们七一届学生马上就要安排工作了,上哪儿工作还不知道呢,不管上哪儿去我们都没有意见,总之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我这次去满市,同学们对我的招待,老师对我的关怀,让我非常高兴。这次我回满市最高兴的就是见到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还在一起合了影。我始终没忘记老师对我的关怀,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同学们在一起是多么快乐,后来分开了真是舍不得,希望有一天我们还会走到一起。望你们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张建家同学也分享了王广俊同学回到满洲里师生团聚的快乐,给我来了一封信,主要内容如下:广俊回满市这事让我非常高兴,分别7年之久的老学友又见了面,真是难得。你的来信让我深感遗憾,因为我上次好不容易回了满市,结果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回想起这件事就让我更想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由于我的条件所限,一时没有机会再回满市,故希望把你们的照片寄来一张,以解相思。

不仅我们与王广俊同学有书信往来,陈秀梅老师与王广俊同学也有书信联系,从广俊的下一封来信中我获知了这一消息,主要内容如下:我今日收到陈老师的来信,之前的事情都知道了。这次我去满市,老师和同学们对于我的帮助实在不小。我昨天下午才到单位报到,25号、26号应该会分配工作,具体到哪里去还不知道,要等几天才能给你准确的地址了。铁樵,自从我离开满市以后,我的心好像还在那儿,好像还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回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身边。我这次写信说实在的非常难过,我本不想说出来……

上一篇:一生一世师生情(五) ——记满洲里市二道街小学陈秀梅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下一篇:一生一世师生情(六) ——记满洲里市二道街小学陈秀梅老师和她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