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吴长胜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一)

2021-05-26 10:13:30
——追忆原满洲里铁路车辆段老红军老共产党员吴长胜同志的一生
□姜成章

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吴长胜的《革命军人残疾证》图 (1)。
 

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吴长胜的《革命军人残疾证》图 (2)。
 
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吴长胜的《革命军人残疾证》图 (3)。

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吴长胜的《革命军人残疾证》图 (4)。

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吴长胜的《革命军人残疾证》图 (5)。
 
1979年冬季,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老红军战士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后合影。右一为吴长胜。
 
40年前,当时正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那时在新闻部门工作的我曾采访过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共产党员、红军老战士吴长胜同志。如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前夕,我又有幸拜访了吴长胜的长子吴建起先生,同他共同追忆了本文主人公,一位当年生活在满洲里,生活在我们身边,却又鲜为人知的老共产党员、红军老战士吴长胜同志。吴长胜同志13岁参加红军,在延安聆听过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教诲,给大名鼎鼎的开国中将余秋里将军当过警卫员。吴长胜同志的一生,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
一封特殊加急电报
1978年12月20日早,满洲里铁路地区党委接到了齐齐哈尔铁路局党委发来的一封特殊加急电报。打开一看:路局命令,接省委组织部通知,命令满洲里铁路车辆段职工吴长胜同志即刻赶赴省城哈尔滨,准备参加黑龙江省老红军赴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参观团。
消息一出,满洲里铁路车辆段顿时沸腾了,铁路辖区和边境小城凡听到此消息的人无不奔走相告,真没想到,我们身边还藏着一位默默无闻的老红军。工友们都难以相信,一向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普通老工人吴长胜竟是一位十分受人敬仰的老红军。人们也猜测,在老吴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还有人说,难怪平日里老吴总爱给大家讲有关战争的故事。当时有些涉世较浅的年轻人还以为这个老吴头是在吹牛,还豪不客气地送他个外号“吴大吹”。
别说领导和工友们感到突然和奇怪,就连老吴本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一听到消息便焦急地跑去问段领导这是怎么回事,老吴心想,难道是我和组织失联多年的关系找到了?段领导看他迫不及待的样子安慰说:“你不要着急,我们暂时也不知道事情原委,过后组织上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眼下着急的是你必须马上回家准备一下,今晚就动身去哈尔滨。”听了段领导的解释,此时的老吴早已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他紧紧拉住段领导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列车开动了,望着站台上送行的领导和亲人,老吴激动得又一次潸然泪下。老吴虽然在铁路工作了几十年,却还是第一次坐软卧出远门,他感觉像做梦一样。
一觉醒来,初升的太阳已经透过车窗射了进来,列车播音员那清脆的声音从喇叭里传了出来“哈尔滨车站到了”,听到到站了,从未到过大城市的老吴这下犯难了,心想路该怎么走,去哪报到呢。正在他焦急的时候,一位漂亮的姑娘来到他面前亲切地问道:“您是吴长胜同志吧?我是黑龙江省委组织部负责来接您的。”他一颗吊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走下列车,老吴就看见一台黑色的红旗高档轿车停在了站台上。红旗轿车在那个年代对一般人来说别说是坐,就是见也很难见到,因为它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望着这台漂亮高档的红旗轿车,老吴想起了当年给首长当警卫员时情景,那时都是给首长开后车门自己坐前面,可这次接站的姑娘非让他坐后面,还亲切地告诉他:“您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啊,这才是您该坐的座位!”
转瞬间,汽车已经停靠在当时堪称黑龙江省的“国宾馆”——北方大厦门前,省委组织部和齐齐哈尔铁路局的领导早已在门前迎候,此时的老吴还真有点飘飘然的感觉。
下榻宾馆以后,老吴见到了老红军参观团的其他六位老战友,因他们都是哈尔滨本地的,且大都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唯独他还是在岗的老工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82岁,而老吴当年仅有55岁,年龄几乎相差一代人,六位战友老哥都亲切地唤他“小鬼”或“小吴”。
又是一个黎明的早晨,灿烂的霞光照射着机场跑道,一架银色的波音707飞机载着黑龙江省老红军战士参观团的7位老红军战士飞往首都北京。
飞机穿过大气层,直插云天。老吴倚着悬窗,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这可是他今生今世第一次坐飞机啊,这让他又想起了那苦难的童年……
贫穷苦难的童年
1925年,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中北部的肃宁县百姓长久以来的理想是世上没有战事、没有灾祸,正如肃宁县的名字所祈求的,肃静、安宁,百姓们只要能世代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土地相伴为生的平安生活就心满意足了。可愿望归愿望,名字起得再好也改变不了贫苦百姓所面临的现实。因这里地处海河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无山峰丘陵,历史上曾多次洪水泛滥,每当遇到洪灾颗粒不收不说,村民还要流离失所、四处逃荒,那真是民不聊生。
就在肃宁县一个叫曲吕的穷山村里,有一家吴姓的农民祖辈三代都靠租种外号叫老虎盹的地主的土地为生,他家常常是从春忙到秋,却几乎年年落得两手空空。就在这一年4月,正是小麦发芽的季节,也正是穷人家里无米下锅的季节,可是吴家一个骨瘦如柴的小生命偏偏在这个时候降生了。那年月富贵人家添了儿子要摆席庆祝,可此时的吴家不如说多了个讨债鬼。
在一栋四处漏雨透风的茅草屋内,满脸愁容的吴老汉悄悄来到潮湿的土炕前,对坐在炕上呻吟的妻子说:“孩子他娘,咱本来就无法糊口,现在又添了一张嘴,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我这辈哥仨也不缺咱家这一个,不如趁早送人算了。”妻子听了丈夫的一席话难过地说:“他爹,俗话说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就是再穷我也要把他抚养大,还是赶快起个名吧。”吴老汉说:“唉,这年头名字再好有用吗?咱庄稼人还不得下地干活,都怪咱祖宗不积德,让他降生在咱这穷人家,要不就叫他吴蛋吧,让他长得结结实实,硬得就像个铁蛋一样。”
时间像流水,转眼几年过去了,小吴蛋开始懂事了,从8岁起就拎起小篮子帮助妈妈割猪菜、拾柴禾,有时家中实在无米下锅他还要四处讨饭。13岁那年讨饭回来正好路过地主老虎盹家门口,地主家少爷放出两条狗,把他的小腿咬得鲜血直流,他上前同小少爷讲理,地主老虎盹冲出来举手就是一巴掌。回到家,他抱住母亲的大腿痛哭一场,立志饿死再也不去讨饭了。
像这样的往事在小吴蛋的记忆里数不胜数,给他苦难的童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飞机掠过东北大地进入华北平原,当年转战晋察冀战场战日寇、打老蒋那一幕幕厮杀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想着想着老吴仿佛才明白过来,我这是要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啊!
想起了毛主席,老吴的眼睛又湿润了,当年在延安毛主席、朱总司令教诲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毛主席啊,没有您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把我这个从小连名字都没有的讨饭娃救出苦海,没有您领导的人民军队收留了我、锻炼了我、培养了我,我哪还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党又不忘我这个失去联系多年的老党员、老战士,还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真是打心眼里感谢我们的党,是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一切。
 
 
□本版图片由姜成章提供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十五)
下一篇: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