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满洲里开埠之历史(一)

2021-07-19 10:48:49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老冀

1908年,在满洲里四道街与市政路相交的西南角石头建筑物内成立了满洲里公共理事会。(1992年摄)
 

1918年时任满洲里公共理事会会长布尔马金。

沙皇俄国远东政策的制定者、财政大臣维特。
 

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
 

满洲里宝石山。
 

摘自《亚东映画辑》
 
位于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西北方的甘珠尔庙。
 

摘自《亚东映画辑》
 
甘珠尔庙内,两位信众正在顶礼膜拜。
 
 
摘自《亚东映画辑》

甘珠尔庙旁,蒙古族牧民正在拆卸蒙古包。
 
摘自《亚东映画辑》
 
从康熙50年开始,几乎每年的正月十五都在甘珠尔庙举办庙会,庙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客商和牧民聚集一起互市互贸。
 
满洲里曾被沙皇俄国政府称之为“东亚之窗”。因为,在沙俄政府的眼里,满洲里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既是其觊觎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窗口,又是其意欲称霸远东地区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其掠夺中国东北地区丰富资源的桥头堡和重要枢纽。当年的草原腹地霍勒津布拉格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沙俄政府的直接操控下拉开城市建设的序幕,并因这里处于中国满洲之端而得名。满洲里亦因沙俄修建东清铁路而开埠,从此满洲里的商业发展史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妄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将中国经济纳入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之中。1842年,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87年,澳门成为葡萄牙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居留地。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与苏松太道订立《上海英美法租界租地章程》,规定外国侵略者在上海租界内享有行政、税收、财政、警政等权利及行使司法权。居留地变成了租界,成为“国中之国”。这种罪恶的租界制度在上海建立后,被逐渐推广到我国其他一些口岸。从1859年起到1904年,外国侵略者先后在中国的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长沙、镇江、汉口、九江、烟台、青岛、芜湖、重庆、杭州、苏州、鼓浪屿等地设立租界。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桥头堡。
在中国东北地区,虽没有英、美、法、德之租界,却有沙皇俄国控制下的“国中之国”。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随之又签订《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关于东清铁路建设及经营合同》即《中国政府与华俄道胜银行入股合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等合约。清政府在沙俄政府的威逼利诱下,不仅同意在中国境内修建东清铁路,还同意由沙俄政府控制的华俄道胜银行拥有在中国境内投资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并将东清铁路干线和支线的租借权交由沙俄公司。1906年沙俄政府发布《东清铁路附属地民政总则大纲十条》,宣称对铁路附属地拥有绝对的和独占的行政权。根据这个大纲,1907年,东省铁路公司民政处成立。1908年初,在满洲里设立理事会,由东省铁路公司民政处直辖,董事长由俄国人充任。附属地内一切行政事务和征收税捐统由理事会管辖,会议使用俄文,附属地内均按俄国法律办事,并在满洲里设置了监狱。沙俄政府利用各种手段攫取了满洲里的行政、驻军、护路、司法、设警等权力,满洲里实际上已经成为独立于中国主权之外的“国中之国”。
沙皇俄国政府自此拉开了蓄谋已久的瓜分我国领土,掠夺我东北地区资源,加强其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影响与控制的战略序幕。沙俄政府为实现其长期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目的,在加快东清铁路修建的同时,开始大规模规划建设满洲里,以满洲里车站、谢拉菲姆教堂为标志,一座小城镇出现在昔日茫茫草原之上。与此同时,也拉开了满洲里开商设埠的序幕。
旅蒙商首开满洲里边境贸易之先河
19世纪中叶之前,满洲里作为城镇还没有出现,当时的霍勒津布拉格还是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仅有为数不多的沙皇俄国商人涉足达赉湖、额尔古纳河流域。早在乾隆年间,位于达赉湖畔的甘珠尔庙会声名鹊起,庙会上的商贸交易额越做越大,于是,来自山西、河北的旅蒙商纷纷选择海拉尔(东清铁路开通之后,一部分商人开始选择满洲里、扎赉诺尔作为行商草原的门户,逢甘珠尔庙会时动辄携带上万两白银的货物参与交易,堪为当年甘珠尔庙会上的商家翘楚)作为其营商草原的基地和货物周转中心,以甘珠尔庙会为覆盖草原商贸交易的集散地,并以此作为向沙俄境内行商的延伸点。光绪七年(1881),在沙俄政府的裹挟下,中俄两国签订《陆路通商章程》,其中规定中俄边界各自百里范围内无需纳税。从章程表面看,两国商人在对方国家境内经商具有同等的权益,但在当时,我国极其脆弱的民族经济根本无力与沙俄商人和商品进行竞争,这种看似平等的权利对我方来说几乎是徒有其名。尽管如此,章程签订后,还是起到了诱使山东、河北和集于海拉尔等地的旅蒙商把生意向中俄边界地区进行延伸的作用。
自18世纪中叶前后,旅蒙商向沙皇俄国境内延伸贸易的过程中,在两国后划定的中俄界河对方一侧的恰克图和沙俄外贝加尔边疆区的尼布楚形成两个大的商贸中心(尼布楚曾是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一个重镇,盛产白银,也是沙俄著名的流放地之一。西伯利亚铁路落成后赤塔逐渐取代了尼布楚的地位)。而满洲里(含扎赉诺尔)则是俄尼布楚和中国内地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和通道。当年,一些旅蒙商在参加甘珠尔庙会之后,沿达赉湖东岸经满洲里(含扎赉诺尔)走阿巴该图前往尼布楚等地行商。沙俄商人赴甘珠尔庙会或海拉尔等地行商,要么从俄尼布楚出发,经阿巴该图、满洲里(含扎赉诺尔),然后沿达赉湖东岸到达甘珠尔庙会或再折向海拉尔等地;要么从恰克图出发,经库伦,跨越戈壁和阴山,走归化、张家口、山海关、农安、卜奎、海拉尔,到达满洲里(含扎赉诺尔)或奔赴甘珠尔庙会。
在旅蒙商行商时代,满洲里虽没有海拉尔、甘珠尔庙会那么繁盛耀眼,但其特殊的枢纽地位、窗口地位不仅引来沙俄商人在此与旅蒙商频频开展边境贸易活动,还引来了沙皇俄国政府,成为沙俄政府的觊觎之地,最后成为后来沙俄政府实施侵略、鲸吞我国东北战略目的的起跳点,也为东清铁路开通后清政府在满洲里开埠设关埋下了伏笔。
当年的霍勒津布拉格不仅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片绿洲,还曾经是一个有旺盛泉水的地方,多处泉眼常年不息地向外涌出。其中,一个较大泉眼的正北方向有一座小山,史称蚰蜒山(也有人将之称为尤沿山。日伪时期一度被改称为小原山,新中国成立后被定名为宝石山)。据说,当年居住在沙皇俄国萨拜喀尔(现俄罗斯联邦赤塔州一带)的鞑靼人,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奉霍勒津布拉格的蚰蜒山为圣山,经常来此朝拜。据说,当年的蚰蜒山下还有一片用栅栏和树木围起来的伊斯兰墓地。19世纪末,旅蒙商与沙俄鞑靼人在此开展边贸活动以后,双方约定将蚰蜒山作为首选的交易地点。选择蚰蜒山作为交易地点除了宗教原因之外,恐与蚰蜒山的地理环境有关。蚰蜒山距离西北侧的中俄边界线较近,山坡下四周为开阔地,山的东面不远处就有泉眼,来此交易的两国商人尽可在山下安扎蒙古包,可以临时放牧,尤其是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非常便利。所以,无论是来此做生意的沙俄鞑靼人,还是来此做生意的旅蒙商,都愿意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光绪十年(1884)年,由山西、河北两地十几人组成的旅蒙商队经海拉尔跨越木图那亚河来到蚰蜒山下,同来这里朝拜的沙俄鞑靼商人进行了自《陆路通商章程》签订后的第一批交易,旅蒙商队用棉、布、砂糖、烟草、酒精等换取鞑靼人的皮毛、沙金等。此次交易是两国边境贸易东线之始。当年,沙俄鞑靼人进入满洲里境内与旅蒙商进行贸易的结算方式没有可寻的历史资料,但根据当年沙俄商人在恰克图与中国晋商的贸易结算方式,亦应为传统的“以货易货”的方式。
自此,蚰蜒山下就成了中俄两国商民进行边境贸易的交易地点。刚开始进行交易时,来往商队都在这里临时搭建蒙古包住宿,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和来往的商队人员越来越多,有人便在这里建起了土木结构的固定房舍,供来往商人租住。据说,当年来此的旅蒙商还在蚰蜒山下建了一座很小的关帝庙,以祈求长途跋涉来此交易路途平安、生意兴隆。蚰蜒山不仅是沙俄鞑靼人心目中的圣山,也是旅蒙商心目中尊崇的关帝庇护的地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王铁樵提供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二十七)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