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父亲吴长胜(下)

2021-07-07 10:05:43
□吴建起
 

1995年,中国铁路老战士协会向吴长胜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
 

1950年,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向吴长胜颁发“华北解放纪念章”一枚。此纪念章由中央人民军事委员会批准颁发给解放军华北区参战人员。
 

2001年,中共海拉尔铁路分局委员会向吴长胜颁发“建党80周年纪念章”。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吴长胜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全国健在的抗战老战士及抗日将领或其遗属获此殊荣。
 

 1979年6月10日,《人民日报》一版发表余秋里文章《英雄业绩与世长存——纪念贺龙同志逝世十周年》,这份报纸由吴长胜老人收藏,其中对自己参加过的战役作了标注。
 

 1979年6月10日,《人民日报》三版发表余秋里文章《英雄业绩与世长存——纪念贺龙同志逝世十周年》,这份报纸由吴长胜老人收藏,其中对自己参加过的战役作了标注。
 
 
1997年,内蒙古党委老干部局向吴长胜颁发《内蒙古自治区离休干部社会优待证》。
 

1984年,国务院向吴长胜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 
 

1984年,国务院向吴长胜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
 
 
回到河北老家后,政府十分关怀他,给了父亲1000多斤小米养伤。同时,区政委向父亲索要参军时间及组织关系,而父亲要求地方帮助查找部队下落,区政委说:“兵荒马乱的,上哪儿去找。”要父亲重新申请加入组织,父亲坚持要求地方寻找部队下落,一来二去,归队就耽搁下来了。后来父亲的伤渐渐好转,但只能做一些轻活儿,日子就这样持续了六年,只是粮食的配给越来越少,到1952年补助就没有了。父亲是一个残疾军人,不能做体力劳动,家中又添了两口人,生活非常困难,他就去找区委要求归队,区委说解决不了,等上级答复。后来上级有指示,任何人不准归队。归队归不了,安置有困难,父亲处在两难的境况。
1953年7月,父亲经河北肃宁县民政局介绍来到满洲里车辆段工作,由于他的身体情况不好,被分配到车辆段清刷油槽车。夏天的油槽车内又闷又热,人在里头有一种干锅煎小鱼的滋味,冬天则冻得骨头疼,别说一个残疾人,就是好劳动力也拧不了三个油刷子。
1954年9月,组织上又派父亲到海拉尔列检当给炭工。他每天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帮助列检的工人打饭打水或干一些零活儿,因此得到车辆段领导的表扬。
1957年,组织上为了照顾父亲的身体,把他从海拉尔调回满洲里当材料员。1961年,他随同满洲里车辆段姚工程师去齐齐哈尔车辆厂挑选配件,由于时间紧迫,他俩中午连饭都没顾上吃,买了两个香瓜就上车了,最终配件按时运到满洲里,保证了车辆正常出厂。1962年,车辆段急需白铅油,需要马上去沈阳采购,父亲当时正患感冒,母亲又得了重病,父亲克服困难带病出差,因为没有直达沈阳的列车,倒车又需要时间,为了不耽误时间,父亲就乘摩托车到了沈阳,最后采购到白铅油,使得9辆车按时出厂。1964年,组织又派父亲去哈尔滨取铅油,当时母亲病危,我只有8岁,小弟弟才几个月,考虑到自己的职责,父亲决定去哈尔滨取回铅油。 父亲从哈尔滨回来仅一个月,我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党培养成长的,绝不能给党造成麻烦”。父亲从此每天除干好工作外,还要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但他从没有因为家务而影响工作,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八年,直到我们渐渐长大。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满洲里车辆段领导被揪斗,社会上也有一部分人借机向上爬,妄图捞取政治资本,还有一部分人因过去涉及自己某些问题处理得有偏差,就借机大闹。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认为革命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虽然个人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但不能怨恨某一个领导人,历史必然会做出公正的结论。在那伙人揪斗老干部、煽动停工停产的日子里,父亲没有因为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揪斗领导,始终相信党一定会给他做出正确的结论。
1978年9月,组织上又派他到齐齐哈尔参加新车站建设的暖气大会战。当时正是秋收季节,虽然家里防寒还没有准备好,但父亲还是接受了任务,前往齐齐哈尔参加暖气大会战。这一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每天从早7点干到晚9点,每天14个小时的劳动强度,而且住的是简易帐篷。由于父亲是残疾军人,在帐篷里住了半个月胳膊就不好使了。一次割管子,由于胳膊不听使唤,管刀掉了差一点就砸在他的脚上。第二天段上孙书记就叫他去打更了,而且让他去住招待所,可是父亲没有这样做,坚持和大家同吃同住,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1978年2月的一天,满洲里车辆段的锅炉正在运行中,忽然水表爆炸,汽和水一起向外喷射,这个320马力的锅炉是全车辆段的生产命脉,要是损坏了全段一万多米厂房的取暖和生产就要停止,损失无疑将是巨大的。就在这时,父亲奋不顾身地头顶棉袄,放下风挡冲上楼去,赶紧关上蒸汽阀,此刻电灯泡也因为喷射的水汽炸了,他又赶紧拉下电闸,因为父亲的英勇表现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春节期间,父亲刚接班就发现打风室跑水,眼看水势蔓延就要淹到电动机了,打风机如果发生故障就会影响全段的生产。按照规章要求,需要两人同时进去作业才行,可是父亲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身一人进入打风室,娴熟地排除了故障,保证了全段生产正常运行。
1978年,经满洲里铁路车辆段樊书记的不懈努力,寻找到父亲当年所在连队的指导员,也是他后来的入党介绍人罗殿英(此时罗殿英已升任中国军事科学院第三研究部第三设计院党委书记)。得到了罗殿英将军等一些首长的证言证实,党终于为我父亲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公正结论。
1978年12月,父亲所在满洲里车辆段接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党委组织部的电报,电报内容是,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拟组织老红军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我父亲的名字也在这批老红军的名单上。此刻父亲的心情非常激动,想起34年前聆听毛主席作报告的情景,不由得热泪盈眶。父亲说是毛主席把他从一个讨饭娃培养成一个红军战士,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12月22日下午2时,父亲与几位老红军战士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当走到毛主席坐像前,他放声痛哭,进入内厅看着毛主席那安详的遗容,他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能给党丢脸。通过瞻仰毛主席遗容,父亲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都有很大的收获,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干劲儿更足了。
从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回来后,父亲接到了上级党组织批准,恢复党籍并享受新的行政待遇,按中组部红军时期参加革命最低行政17级国家干部工资待遇标准执行。父亲并没有因为党为他恢复党籍和提供待遇而居功自傲,也从未因家庭的困难而向党伸手,而是始终教育我们要听党的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向党伸手要待遇、索好处。我们兄妹三人,我始终在工人的岗位上,历经了企业破产、下岗等,直到如今我已66岁了,还在自己缴纳医保。我妹妹吴桂琴当年下乡到知青点,一直也没有正式工作。弟弟吴全友是按政策接了父亲的班,至今还从事着父亲生前的锅炉工工作。
2009年7月19日,我父亲走完了84年的人生里程,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资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那就是伟大的红军精神,我们作为他的子女要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吴建起,男,1956年1月12日出生于满洲里市。1965年起,满洲里铁路第一小学学生;1971年起,满洲里铁路中学学生;1972年起,满洲里铁路车辆段知青农场知青;1973年起,满洲里市农牧机械厂工人;1981年起,满洲里市锻铸厂工人;2010年退休。
 
 
□本版图片均由吴建起提供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二十三)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二十五)